上个世纪80年代,作家谌容写过一篇小说《减去十岁》,大意是十年动乱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所
以上级下令:每个人减去十岁,50变40,40变30,30变20,于是老爷们昂首挺胸,风华正
茂,老娘们描眉打鬓,含苞欲放,只是苦了年轻人,好容易考上大学了,是不是要等10年再念?二十
五六了,处了个对象,是不是要算早恋?最可怜是10岁以下的,没法变,总不成再让老娘受一遍苦,
把孩子重新放回子宫里,而且那么大的孩子,也实在放不回去。
这实在是一篇很逗的文章。可以看出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指满脸皱纹的那部分)对青春的依恋。
这种依恋可谓源远流长。最早秦始皇派徐福率5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据说
后来徐福以这500童男女为种子,在海外生根发芽,最终创立了日本国,这有点儿好大喜功的嫌疑,
但是,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传说确是有据可查。后来,汉武帝(秦皇汉武这老哥俩真是焦不离孟)也是痴
迷永远不老,在朝堂上傻乎乎地胡说:“我听说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年……”结果被东方朔一顿嘲笑:
“我听说彭祖活了800岁,按您老人家所说,这家伙的大下巴也太难看了……”再后来,还有其他的
傻皇上和傻名人,为了抓住青春的尾巴,闹了不少的笑话,当然还有人命。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初,一个历久弥新的名人,又在创造口口相传的“青春童话”。
《减去十岁》中的男男女女,是因为行政上的原因青春焕发的,而刘晓庆同志却全是主观上的努
力。在《火烧阿房宫》、《逃之恋》、《活凤凰》中,年已半百的晓庆同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倒带
间,三十年的岁月风卷残云,一个豆蔻年华的老阿姨跃然荧屏。晓庆演得高兴,观众看得瞪眼。
50岁的小姑娘,这个概念目前目前还很好笑。其实许多年后,未必不会成真。就像许多年前,2
0岁已经是阿姨的年纪,而目前却正是如诗如梦的花样年华。
1982年,我读初一的时候,接触了《聊斋志异》,当时文化市场并不发达,每个人家藏书有
限,我们家的几本很快就被我偷着囫囵吞枣。我所就读的那所学校位于城市的边缘,同学们大多是鼻涕
郎当的农村小嘎(基本事实如此,毫无歧视农民兄弟的意思,特此声明),所以我想多读几本闲书的渴
望,根本指望不上他们。于是我只能节省下买冰棍的钱,常常蹲坐在街边的书摊,看小人书。那时候城
市的主要街道上,几乎总有摆摊租书的,多的二三百本,少的几十本。书摊旁边摆着小凳,大家围着
看,厚点新点的5分钱看一本,薄点旧点的2分、3分,不只孩子,很多成年人也乐在其中蹲着看小人
书。我们的最初的很多文学知识,就是蹲在街头日积月累的,这样的快乐,对于现在的孩子无法解说,
每一代人的成长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欢乐。
《小倩》、《青凤》、《连锁》,这些好看的故事让我感叹,也让我迷惑,我无法理解:十三四岁
的小女孩,为什么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像个锅贴了呢?我们班级的女生,当时可是只会攒糖
纸跳猴皮筋。又长大了几岁,弄懂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后,这才豁然开朗:原来古代人只能活那么五六
十年,难怪十三四再不嫁娶就要人老珠黄了。依此看来,这些年,我们的人民平均寿命飞速增长,再过
若干年,人均能活二三百岁,五六十岁就是理所当然的小姑娘。
说到晓庆同志,如果能活到那个时候,再演少女也不迟,只是不知道那一天是猴年马月,要不,先
做个人体冷冻先?嘿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