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笔记在锦瑟无弦推出图文链接版,除了提供一本书的封面图片外,另点击书名即可看此书的电子版或相关书评; 第一本书:《讲不完的故事》(德:恩德著 王佩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从看第一本恩德的童话《毛毛》开始,我就注意到了恩德笔下那美得一看就不是真的幻想世界,开放在毛毛眼前的时间花,曼达拉王国掩映在透明树林里的精致瓷桥和小亭子,大海照明和海底城市,幻想国中夜森林蓓蕾林的成长,甚至彩色的沙漠、变化的房子,在我看过的所有恩德的长篇童话中,只有《愿望潘趣酒》中没有这样的场景。我一度非常着迷于恩德笔下这些幻想中的场景,甚至想到了要拿英国童话中那些对现实社会的反讽和变形来做对比,这一点英国人的确拿手,他们的幽默是天生的。无论是《纳尼亚王国传奇》中的拯救幻想世界,《杜利特医生》与动物相处的自得和“人是这世界上最荒唐的动物”的感叹,还是《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和《五个孩子和凤凰与魔毯》中的灵感点亮生活,同样是穿梭于现实与幻想世界中,恩德在《讲不完的故事》里就选择了另一条路,他启图通过一个孩子阅读幻想国的故事,最终进入幻想国的经历,来寻找现实与幻想世界之间的联系,以及联系之间的本质。尽管我认为我看过的恩德童话中只有《愿望潘趣酒》中带有一定的德国味,但必竟德国人是有哲学传统的啊。
故事的上半部分是幻想国遇到了危机,阿特雷耀接受了童女王的要求,去寻找一个能够拯救幻想世界的英雄……,而现实生活的孩子巴斯蒂安在阅读这个故事的同时,不仅认识到了现实与幻想世界之间的联系,而且也在阅读中建立了与幻想世界的联系,当他感应到来自童女王的呼唤之后,毅然投身于幻想世界,在幻想世界中他的种种美好愿望都变成了现实,这种奇妙的感觉令他渐渐忘却了现实世界中的自己,从而迷失于幻想世界而不想回来。但是当他启图加冕为童皇帝未成,而又在昔日皇帝城中看见了以往那些沉迷于幻想世界而不能自拔的人的悲惨境地后,终于在阿特雷耀等朋友的帮助下重返现实世界。
作为衣食无缺的现代人,精神生活的需求有多重要,我们的愿望永远也表达不清楚,也永远表达不尽,更多的时候我们情愿靠谎言生活,甚至感到空虚无助,对于这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感受,恩德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尽管是用童话写成的答案。
第二本书:《译边草》(周克希著 百家出版社)
这本书光在东方书城的书架上我就读过了三遍,其中有些天它在书架上消失,我还跑去问营业员让他们从柜台下拿出来重新置到书架上,最后还是在文庙旧书市场以一个零头的价钱买到了这本书。书一到手和心里放下块石头一样,随手就塞给阳光,说你先拿去看吧我都看过三遍了。他一翻开正好翻到梁实秋关于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感受:
一、此人需无才气,有才气即走上创作之路,不屑于此;
二、此人需无学问,有学问即走上考证研究之路,亦不屑于为此;
三、此人必寿长,否则不得竟其功。
当时就笑出声来。
书中这样有趣的片段极多,有许多是当年看过的那些名著的经典译本的幕后故事,让人看了就不由得想去重温那些过去的译本,一本书能让人起这样的向往,真是一本抵好几本的作用。
第三本书:《台湾出版史》(辛广伟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也是实在忍不住要把它拿下来。越看越觉得,自己其实是对这位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某些专题背后的原始资料感兴趣。看这本书也就是找这些相关的东西而已。
有一回锦瑟有个家伙说我是台湾拳击手,就是因为那些关于台湾国语歌的故事和资料我写之不尽,转之不懈,其实任何东西只要喜欢上,都可以这样爱屋及乌的。象我读过的白先勇写的关于他创办《现代文学》的经历,我在罗大佑和台湾民歌考古时遇见过的种种背景故事,我整理的《台湾流行歌曲与小说之间关系》,种种有趣之极的资料和故事将我引到了这本书面前,并且不虚此行。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