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沃夏克把我领进了古典之门,虽说至今俺还算是在入口处晃
荡,但早已被眼前的精彩所折服。 其实追溯得更久远一点,应该是中学时所属师范学院音乐系一位
年轻老师对《梁祝》的生动讲解给我埋下了一颗爱乐的种子,虽说至
今已想不起那位老师的大名,但我还要感谢他给我带来这受益终生的
喜好。 从港台歌手和崔健,到Genesis和Kenny G,再到Beatles以及Paul
Simon,等接触到德沃夏克,我才真正开始认识到古典音乐的博大精
深。当然,这里并不是说,那种音乐更高级,我至今奉行的原则就是
不管什么音乐,只要使自己产生共鸣,就是好的音乐。当然各种音乐
有场合之分:比如与许多朋友聚会,可以放点轻音乐、流行歌甚至电
子合成强劲的舞曲,我也会陶醉其中;如果一个人独处,我会听古典,
当然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出门坐车可以听,躺在床上也可以听,说句
可能让许多老先生们不高兴的话,在马桶上也可以听的,这也不是对
曲作者有何不敬,因为现代人自己支配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 在学生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买了第一盘西方古典音乐磁带,
DG公司所出的随身听古典系列,包括库贝利克指挥的“自新大陆”和
几首管弦乐,近90分钟,定价16.8元,这是令一个穷学生咬牙的价格。
主要的诱因是那个南方城市的一位女电台主持在一次现场音乐会上放
了德九的LD片断,第二乐章那似曾相识的回家乡旋律(此乐章被称为
古典音乐里最优美的慢板),使我开始了自己的古典之旅,至今不辍,
这将是终生之伴。
关于这首被误认为北美民歌的曲子,曾经有人专门用数学方法研
究其和谐性,并断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音符组合,正是恰到好处,容
不得半点改动。不管怎样,它是听第一遍就能紧紧抓住听众的不多的
古典音乐旋律之一。 德沃夏克是捷克一位屠夫之子,不象莫扎特、门德尔松以及贝多
芬的音乐家庭背景,他多少凭借自学成为十九世纪后半页一位享誉世
界的作曲家。 思乡情绪也许是最能打动世人的感情之一,当德沃夏克在霉国远
离故地写就第九交响曲公演时立刻便获得了世人的交口称赞,虽说有
些自以为是的评论家给此作品加上了媚俗的帽子,也不能阻止它成为
公认的杰作。柴科夫斯基也曾因为其源源不断的优美旋律得到了德奥
评论家的同样数落,但现在没人否认其的音乐成就,虽然他是个同性
恋。德柴二人都为本民族的音乐取得了世界地位。当然斯梅塔那和强
力集团分别为此二人打好了深厚的民族音乐根基。 德沃夏克的第七和第八交响曲同样是杰作。而他的大提琴协奏曲
是同类作品中的头把交椅。俺个人也挺喜欢他的交响变奏曲和斯拉夫
舞曲。 99.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