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女作家·互联网
>文/王小山
>一般中国人对钻石的印象大多来自DE BEERS公司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
传”。我不否认这是一句非常出色的广告词,完全可以称得上经典,当它配合着十分煽
情的画面在电视里播出时,将钻石和爱情的关系演绎引得煞是动人,少男少女们心动自
不待言,甚至我婶子这样的老太太都整天腻着我叔叔要钻石戒指,弄得我叔叔烦躁不
安。但是,他们不知道,商店里买得到的钻石大部分是没什么价值的,钻石的检测十分
麻烦,一般消费者是搞不清楚里面的猫腻的,上了当还沾沾自喜,以为得了传家宝。
>其实,商场里卖的钻石首饰,如果标价10000人民币,那颗钻石很可能不值1000元,其
中的加工费和层层利润反倒占了大部分,而低于10分(0.1克拉)的钻石本身也毫无收
藏价值,当然,你只是为了戴着好看另当别论。
>但是,钻石从业人员乐于让钻石这样神秘到底,这样,对他们的口袋有利。
>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互联网从业人员也要披上高科技的华丽外衣,难道这样也对互联网
的发展有利吗?
>我们应该告诉使用者的是:互联网是一个工具,使用起来十分简单的工具,简单到只
要你认识几百个汉字加上能分清楚26个英文字母的外型就足够了。
>有了这点感想是因为在《阅读导刊》上看到女作家赵凝“骂”另外一个女作家周洁茹
的文字。
>周洁茹假扮纯情地写了一本书《小妖的网》,并杜撰了在网上找到自己5岁的时候初恋
情人的故事。这让赵凝愤愤不平,她的意思是:杜撰是作家的本色,但是用不着披上高
科技的外衣啊,你以为你和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挂点边,就成了弄潮儿了吗?
>赵凝是在“骂”周洁茹的故事离谱,这都是作家们的事,和我没关系,我注意的是赵
凝把互联网看成了“高不可攀的科技”了。我看得出来,赵凝没上过网或者上网不多,
本质上,她还是把网络当成了神秘之物。
>作家尚且如此,那么,比作家更普通的人呢?
>我们的网络从业人员呢?我不止一次听到他们面对外行时渲染自己工作高尚且神秘的
得意声音。
>可以说,对高科技的景仰并望而却步是阻碍中国人上网的原因之一,而造成这种局
面,当然有这些业内人士的功劳,为什么没有勇气承认网络不过是一简单工具呢?身在
互联网行业莫非真的能自傲于人?
>互联网毕竟和钻石业人员不一样,他们保守一些行内秘密是为了榨取钱财,而客观阻
止老百姓上网实际上是和自己的口袋过不去。
>最为可笑的,是他们的理论与数字。
>早就听网络理论家们说过,如果有1000万人上网,中国电子商务就会开始赢利,但是
CNNIC告诉我们,现在中国上网人数已经到了1690万,可是他们没告诉我们,中国哪一
家电子商务网站开始赢利了。
>真让人为难,要么是理论家的理论是骗人的,要么是CNNIC说谎。
>可惜,我们终究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因为他们给互联网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有
些人如此做,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我们知道了无数的“知识英雄”的名字,但
是,作为一个老百姓,我们甚至连一点基本的“知识”还没了解,不知道这些“英雄”
整天在忙什么。
>香港的钻石大王谢瑞麟破产了,这样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一般钻石并不能保值这样一个
事实,那么需要多少家电子商务网站倒闭,才能真正地还互联网与老百姓呢?
>等等就知道,用不了多长时间了,我觉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