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言南语:天下楼

  南极潇湘,北通巫峡。

  这是岳阳楼下的楹联。

  拾级而上,千年之楼就在那里巍峨了。

  楼的正门口,有生铁铸造的香炉。颜色古旧,有岁数了吧?一问,果然是一段历史。

  登楼,就见范夫子像,绣衣纶巾,做把酒临风状。

  再上,上到第三层,就能看见洞庭湖中的君山。

  岳阳楼上对君山,醉袖抚危阑;总该发点感叹吧?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也!

  

  追根溯源。

  话说三国时,吴国大将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师。

  洞庭湖,茫茫八百里,烟波浩荡,自盘古开天地,这湖就挤身于华夏湖泊排行榜,算是湖老大了。

  鲁肃立于这大湖岸,日日指挥水兵操练,却不开心。为甚?只因脚下没个好的制高点,不能极目啊!

  但见鲁将军,把手一挥,麾下立马就屁颠颠筑起一座高台。是为阅兵台,乃岳阳楼之前身也。

  

  一晃五百多年,到了唐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有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

  这张说,历仕唐代四朝,由中书令而州守,由大官而小官,心中自有怨懑。来到岳州,怎么能不去洞庭湖岸
登台怀古?一来二去,结果怀了一肚子感慨。

  古人不见,鲁肃已做了脚下土。张老爷负手立于阅兵台,巴陵一望洞庭秋,好一阵叹息,张父母说,在此建
一座楼阁吧!

  就建楼。可怜岳州城里,工匠都做了忙碌的蚂蚁。

  楼起,初名南楼,不响亮,后改称岳阳楼。

  呜呼!一座名楼自此屹立于岳州西门。

  一时多少佳话,引无数骚客竟攀登。

  

  我无才情做骚人,卑微中怯怯地不敢风雅,但楼还是要登的。

  也不能经常去登,现在是市场经济,欲登斯楼,交银子先。

  登岳阳楼,游洞庭,爬君山,耗费不多,也就几天的伙食吧?这价格,童叟无欺,李白来了也只怕不好优惠。

  

  李白还真来过,不过那是在一千二百四十三年前(公元七五九年)。

  李白来了当然要吟诗,人家是诗仙嘛!

  好个李白,只将名楼大湖略略一看,诗意就出来了。

  李白诗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当场就有人鼓掌,别急,还有。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传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真不愧是诗仙,登个楼啊看个湖啊也飘飘然。说醉卧云端,传杯而饮,凉风起兮,咱家硬是忍不住要舞他一
个翩跹。

  唯有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才能造就如此脱俗的诗句。

  我也浪漫,也饮酒,也醉。用醉眼将月下名楼看了,激动半天就一句:醉死楼前有谁知?

  这感叹,端的是古今大不同!

  

  李白在岳阳楼登临近十年后,河南人杜公子美先生来了。

  杜甫者,诗圣也。这诗圣的名头,是后人送的。此前,杜甫郁郁不得志,只做得个绿豆大的小官。偏又忧国
忧民,同情弱势群体。他就不喜欢浪漫了。

  不喜浪漫的杜甫,登岳阳楼时,很是悲悲戚戚。其诗《登岳阳楼》,读过的都不免要唏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并非仅仅是杜甫的悲观,乃境遇之反映也。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流寓岳阳,暮冬里,“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怎能不凭轩时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呢?

  不浪漫的现实主义的杜甫,一年后,凄苦地死在潭州至岳州的一条小船上。

  想到杜甫的凄凉,我心也酸。有词为证:把酒登临,问何人共斟?千古诗请,化一湖悠悠水……

  这感慨,古今无不同!

  

  时间又一晃,一晃晃到公元一千零四十四年前后的宋朝。

  藤子京被贬来岳州。

  进士出身的藤子京,做了一年的岳州知州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有政绩。

  有了政绩,闲情逸致就来了。将巴陵胜状看了,不能尽兴。何事?岳阳楼已破旧矣!

  那就把岳阳楼补修补修吧。

  于是藤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丹,邵(立束)篆刻;这岳阳楼就有了“天下四绝”。

  最绝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当然不同,怎的不同?

  登斯楼,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这是处江湖之远。

  登斯楼,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这是居庙堂之高。

  都不好!范仲淹说,咱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历代传诵的名句,就这样产生了。

  确实是名人名言,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一篇楼记也能警醒世人。

  曾在雪中登岳阳楼,伫立危楼风儿急,梨花漫舞,冻的鼻涕直流。当时就把栏杆拍了,感叹风雅的事情并不容易。

  《岳阳楼记》没有体会透彻。

  古今心事并未同!

  

  似乎过洞庭湖经岳阳的名士,都有被贬谪的落魄。张孝祥就在其中。

  风格豪放的张孝祥,不抒登临天下名楼意,却作了一首词来赞颂洞庭秋景。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湖景水色,妙到难与君说?呵呵,敢情豪放做派的于湖居士,也终于忍不住要吊一吊口味。

  来登临岳阳楼的文人墨客太多了,多到了不计其数。光诗词,就留下了两百几十首。不可一一寻根问底,一
一表述。留给有心人吧。

  而对一座楼的感动,以《岳阳楼记》为最。《岳阳楼记》至今挂在岳阳楼上,让我辈观仰者羞愧。我辈不如
范仲淹,我辈是进亦忧退亦忧,不乐。为甚?急功近利,患得患失。

  唉,一座名楼,古今登临大不同!

  



Previous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引车卖浆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