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读书笔记之日本推理


网上读书:一周读书笔记之四十四(2002.10.22-10.28)

一个月里总有那么几天,半百或近百本新书冲到眼前,而且正经书居多,虽然俺这人平时颇有点假正经,但天生最好干的事就是反着来,既然这么多正经,我就不正经两天。所以正牌儿的要动脑子的书,或是开了个头儿,或是进行到一半进行不下去,如是者有四五本之多。其中不乏我用来吓人的书,比如说那本《纽约时报百年书评》。而唏里哗啦看完的书有如下一些。

第一、二、三本书:
《死亡绿皮书》、《哭泣的遗骨》和《贵宾室的怪客》(内田康夫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从《夺取》开始关注小开本的日本推理,开编务会时假门假氏地问总编小开本的书在我们这里卖得好不好,据总编说小开本书书店并不愿进,摆着不好看,利又薄,而我们这里,小册子上只有个封皮,少有人注意下面的开本信息或无此概念,所以还卖得不错,利的问题他没说。其实我只贪图小开本路上带着省劲,虽然好在路上看书,但那本《纽约时报百年书评》和《历史地理》之类十六开的大东东,还是周末在家里阳台上翘起脚来看比较好。
内田康夫笔下浅见光彦的名字在《柯南》那里是圆谷光彦的出处,也算有来历的人物一名,据说在日本这位光彦老兄颇受女性读者欢迎。究其原因如下,正如mm看球注意帅哥一样,mm看侦探也注意侦探如何,象光彦老兄这样家庭中的弱者,上有曾为大藏省次官的老爸(已去世)、以及东大毕业现已爬到警视厅刑侦局长而且家庭美满育有一子一女的老哥,二流大学毕业换了十几个工作爱情都没法稳定下来当然要常被老妈修理的光彦获得mm同情分还是挺高的,更何况还有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供稿的地方又是《旅行与历史》这种有一定基本读者群经常可以把内容拿来向mm侃侃而谈的小众类杂志,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等形容词都是附送的外包装了。家族式群居的写法,更增加了一抹侦探推理小说中难见的家庭温情,这诸多伴随着光彦老兄一起出场的个性化或特点化人物,虽说不见得每个案子都出谋划策品头论足,偶尔描上几笔也算有料。但推理小说的重头戏,案件,反而并不复杂或惊心动魄,多是掩盖真相和揭穿真相的双方拉锯战,加上光彦总在恰当时刻里跳出来为读者整理案件和细节前后顺序,自然为不愿费脑子的人所欢迎。

第四本书:《保姆日记》(美:艾玛·麦卡琳、尼可·柯罗丝著 南海出版社)
据说在《纽约时报》和亚马逊上畅销了一年的新书,才引进的,新鲜热辣,而文风更是来得十分辛辣,序言里描述了那种纽约上流社会母亲和子女想见的场景时用了如下的字句,“若是男孩,他奔过来时就象一只袋獾,若是女孩,则是两个足尖跳加一个辉煌的小跳”,当时就让我咧开了嘴。但序后的小说部分则是一个小姑娘为了学业和生活打拼得血泪交加,一样的文风尽管也在卖弄嘴皮,却见得软弱和不甘,年轻人的热心和天真在面对“上流人物”的冷漠时,反变成最脆弱的一环;而文中那些所谓上流社会的逼真细节,不晓得会不会又成为这个城市里另一拨如同当年追随《格调》那本书的热潮。
这个倒不论,看了这本书里那姑娘说话的调调儿,不由得让我想起我当年酷爱的那本纽约女子的都市故事--《圣经第八条诫律》。

第五本书:《八月的马科斯》(日:新野刚志著 杨洪鉴译 山东文艺出版社)
和《夺取》、《恐怖份子的阳伞》一样同为山东文艺出的日本最新获奖推理小说,这是99年的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比内田康夫好看太多了(从《贵宾室的怪客》里看的内田对自己的自嘲来看,这个作家大概不太好玩)。
虽说里面的“我”和浅见光彦差不多年纪,三十四岁,《舞舞舞》里的“我”也是这个年纪,行事却同《恐怖份子的阳伞》里那个“我”差不太多,遭受打击已隔绝世人多年的“我”突然又被席卷进新的案件中,洗脱嫌疑找出真凶的过程倒并不复杂,倒是对于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反差,正是反映出城市中人的落寞和面对命运的无助,开篇一句“如果野猫子都不把人当人,这世道还有什么指望?”接下来便是自嘲,认为自己已无可救药到连猫都不屑一顾的地步,近乎中年人的颓废心态大概是这几篇小说里主角的共同特征。以往倒很少注意到这些,看来时代真的不同了。





一周读书笔记之密下的书 - 网上读书:一周读书笔记之四十三(2002.10.15-10.21)
网上读书:一周读书笔记之四十二(2002.10.8-10.14)
一周读书笔记之这样的书
网上读书之四十:一周读书笔记(2002.9.23-9.30)
一周读书笔记之高阳和二月河笔下的曹雪芹 -网上读书之三十九:一周读书笔记(2002.9.17-9.22)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一周读书笔记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