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疯来我是傻
疯不是真疯,傻也不是真傻,用曹老大的话形容王朔和周星驰的语言应该是比较到位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
酸泪,都说作者有稿费,谁知道他的累——对不起,错了,我虽然学习一向用功,但实在没必要记住《红楼
梦》里所有的歪诗。
说《红楼梦》里的诗歪,倘若说一部分,尚可,要是指所有诗,那简直是污蔑。——这里“简直”的用法,是
鲁迅首创的,我学学,学习总没错吧?有好东西不让我学,我怎么进步啊?你们可真太坏了。
上边,我简单操练了一把王朔和周星驰的语言方式,虽然不太到家,但也看得出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那就是
真话假说,寓乐于乐,乐后想琢磨点什么,就是“形象大于思想”,未必和作者有关系了。
这么说可能对王朔不太公平,他的作品其实比较沉重;而周星驰的作品,即使沉重也是意外收获,真的和他的
本意无关。这是两个人的最大区别。
说到语言,两个人根本区别当然体现在地域上,王朔一水的北京土话,甚至到了台湾都不招待见;而周星驰作
品用的是粤语,比如《大话西游》中猪八戒唱的“吹个波,吹个大个波”被翻译成普通话“吹个球,吹个大气
球”后不但韵味全失,连双关都不存在了。
其次,两个人虽然都在极力对抗着什么,但是对象完全不同,王朔的《顽主》中,马青说于观“你爸怎么那操
行啊”,这是无可奈何的对一种强权的反抗——起码是一种态度;周星驰呢,他嘲笑的是市民和小资文化,最
典型的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秋香柴房中宛若追星族的一系列问题:“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啊?”“作为江南四
大才子之首,你会不会觉得压力很大呢?”等等。
另一方面,王朔的的“口活”不错,但是大部分以单一的调侃为住,极大地发挥了北京土话的优势;而周星驰
的作品是电影不是小说,更注重语言的动作性,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当数《国产凌凌漆》中用双向手枪“调戏”
李香兰的镜头,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虽然王朔语言从思想向度说更胜一筹,但周星驰的平民化倾向更使人易于接受,从成就看,二人在伯仲之间,
可以并称,北王南周。
唯一不同的,王朔是思想家,可以传世;周星驰呢,20年后,看看还在不在再说吧。(王小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