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坠落的音符

已经坠落的音符
大学校园应该是世界上最乏味的地方了,就连产出的音乐也都摆脱不了书呆子气。
乐评家李皖有一长篇评论,标题是《三个路标:崔健·高晓松·张楚》,对三个人赞赏有加。其实简单对比就
能看出这三个人的区别,高晓松关心的是“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将你的长发盘起,谁给
你做的嫁衣”,一种简单的怀旧和思念情绪充斥着他的内心;而在这之前,张楚早已经唱出了“我走在古道
上,古道很凄凉,河里没有水,有过去的河床”。
张楚虽然也有校园背景,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生。那时,他流连在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不过是因为
没地方可去而借居宿舍而已。而崔健一张口就是“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
有”,不管他自己怎么评价自己的歌词,也不能否认,他一下子揪住了人们的心。校园歌曲甚至到了后来也没
能达到这样的力度。
虽然是“三个标志”,但标志有所不同,究竟是默默倾诉自己的心灵故事,还是通过音乐直指内心;究竟是环
顾卿卿我我的小圈子而感到自己啸傲了江湖,还是将旋律融入时代的脉搏;这是个问题。
不算K歌、扒带的那个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应该起源于“西北风”的一声怒吼,从解承强的《信天游》算到现
在,也有15年以上的时间了,这中间,所谓的校园歌曲做出的贡献实在有限。
这里所说的校园歌曲,仅仅指在校园里创作的歌曲,至于这些人走向社会后,对流行音乐的贡献是有目共睹
的,当然。
前边提到的李皖的乐评,现在收在“老六”张立宪主编的《校园树》一书中。
这本书想要评述的是校园歌曲,是一些乐评人文章的结集,分为“纷纷飘坠的音符”、“白衣飘飘的年代”和
“你是我至爱的蚂蚱”三个部分,形式还算是整齐,第一部分介绍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第二部分自然是内地
校园歌曲,第三部分的文章专门注意“首届全国高校原创音乐大奖赛”。主编在《序言》李介绍,本书也正是
以该大奖赛为契机出笼的。
专门介绍校园歌曲,本书应该是填补了一些空白的,说句“官话”,就是必将为校园歌曲的创作和演出提供一
个良好的发育前提。尤其是书后附有“大奖赛”经过光盘两张,资料齐全,不可多得。
但是,一稍微苛刻一点的眼光看,作为一本书,《校园树》尚有许多不完备的地方。
首先,李皖一个人文章所占的篇幅就有一半之多。李皖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乐评人,值得注意。但如此编选,有
眼光狭窄之嫌。如果一定要如此,还不如单出一本李皖个人音乐评论集,能使人们更完整地了解李皖的想法。
其次,题材稍嫌杂乱,甚至里面包括了老六自己一部中篇小说——尽管写的不错,让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
头脑了。
第三,序言太过简单,起码应该对校园文化沿革有一个大概的梳理,才不至于显得如此慵懒。
老六是个勤奋的人,从《大话西游宝典》算起,到这本《校园树》,短短一年多时间,他的这套《现代影音丛
书》已经出到第十一本,包括《钻石海报收藏》(两本)在内的几本已经成为研究现代影音不可或缺的资料,
从这一点上来说,贡献不可谓不大。但萝卜快了不洗泥,其中也有《之乎者也罗大佑》这样的凑数之作,作为
一个没见过面的朋友,这是我所不愿意见到的。
多出精品,少出垃圾,这是我对老六的期盼。


LADY当然FIRST
一个旁观者的“白话”
蹊跷 -(《足球》报专稿,不得转载。)
有话说出来,有屎拉出来
幻想有什么用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板砖买卖中心 | 天下文章数三江……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