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银河铁道之夜》(日:宫泽贤治著 王宇译 中国文史出版社)
据说这本书就是那部漫画《银河铁道999》的原型之作,松本零士也不讳言自己的作品受了宫泽贤治的影响。事隔多年,随着大姐姐上路的记忆已经挤去了这部动画其他的情节,而宫泽贤治的这本书,最早还是在一个叫“纯真年代”的网站上看见它的名字,但巧而又巧的事,这本书所属的系列居然就是“纯真年代”,是不是网站中人有人插手了一把,还真难说;书前面一篇小资式的序看来极为好笑,“买辆宝来应该不掉价吧,不,还是切诺基更另类点”,为了这样的感叹而颠倒,再看到宫泽贤治连滚带爬从阳光满眼的窗户爬进教室开始这本书,真教人一口气接不上来,真有种小资们挥臂呐喊是人都有感觉我的感觉不可抹煞的味道。
真正读进这个故事是从第二遍开始,原来是这样,原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焦班尼要失去他最好的朋友柯内贝拉,他是浑身水淋淋湿漉漉地走到焦班尼身边坐下的,他的沉默、对母亲的惦念都已经说明了柯内贝拉与往日的不同,而神通广大的捕鸟人、家庭教师和那对可怜姐弟的命运,都是银河里已经流逝的生命,或者不如说,即将汇入那一条闪亮河流的生命,这一段短短的银河旅程,不过是柯内贝拉陪焦班尼走过的最后一段人生。
《猫咪分局》和《风又三郎》是这本书里的另外两个小故事,一个以动物拟人,另一个却以一群孩子眼里的神奇来“神化”另一个普通的孩子,种种小事在孩子们的眼里自然另有所发现,象《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 里一岁以前的那对双胞胎可以与鸟、阳光对话的神奇,一个神出鬼没的孩子在另一群平凡的孩子眼里自然有了他的神奇,直至他最后的悄然离去,这个神奇始终没有打破。
第二本书:《安乐堂》(台湾:高阳著 漓江出版社)
故事从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直至明孝宗弘治帝登位,就是那个被万贵妃迫害得六岁多了才第一次见到生父的皇子;而安乐堂,就是他的生母带着他躲了六年的冷宫。这一长段故事,但凡对明史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个七七八八,但高阳却从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事件传到北京这一天大开始全书,中间朝廷内外屡屡震荡,景泰帝登基,于谦保卫北京也先败退、英宗返回后兄弟相忌,牵涉到后来的成化帝(明宪宗)储位之争几起几落,成化帝的保姆--也就是后来的万贵妃得宠,安乐堂诸宫人围护,甚至征战大藤峡、朝廷党争,到最后居然收梢在一段宫中弹词敷衍史上旧事和明孝宗的一恸而倾上。不是史家手笔,却也脱离了小说家营造情节、气氛的手法。
第三本书:《中华通史之明史》(台湾:陈致平 著 花城出版社)
这一套《中华通史》有十卷之多,明清史的三卷是一直放在枕边备用的。作者陈致平是历史学家陈垣的弟子,台湾师大的教授,但怎么一说都敌不过说他是琼瑶的父亲一个身份给人来得印象深。
这套书为什么把它拿来备用,实在是因为它查起来极为方便,有诸多年表、图表可资利用一查就着,而终其一朝要略总述在先,按年代顺序记事在后又占去半本书的篇幅更符合人“读史”的习惯,剩下政治制度、学术文艺、经济民生再占去小半篇幅,面面都顾到了。
这回因为先读了高阳的小说关系,读这本肯定难免带了点先入为主的态度,尤其看到书中将曹吉祥、石亨等人搞起的“达臣”之乱归为“夺门之变”的余波未平,不由得就想到这和高阳写《安乐堂》时的观点真是一拍即合。只不过到底谁拍推就不知道了。
第四本书:《夏日魔术三部曲》(日:田中芳树 著 涂愫芸 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
书中包括《夏日魔术》、《夜半歌声》和《白色迷宫》三集,有点点类似以前介绍过的田中芳树另一部作品《药师寺凉子怪奇事件簿》,与怪物以及背后的始作俑者大战的故事,主角远没有飞扬跋扈的药师寺凉子和身兼下属、仆人、护花使者多职,话里话外都是一派颓废之气,对日本警视界大肆嘲讽的泉田警司这一对搭档有趣,这里的搭挡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能户耕平”和超能力少女“立花来梦”,再加上另一位狗头军师样的六十来岁老头儿,一人出智,一人出力,合力保护超能力少女,故事情节都非常有噱头,总之就是逃逃逃、杀杀杀,恐怖加三级,事态屡屡被人控制却又能最后翻盘,不算难看,可以用来杀时间,但也不算好看。最起码,比不上我上面说的田中芳树的另一本,更不要说他其它的作品了。
全书只有一句话最有印象,是描述书中的一个配角,那位控制欲和领导极强的丰平先生,这位人才培训教师一样的角色,有着曾经逼得受训人员自杀的过去。“这个人,其实他内心脆弱不堪,但即使是他的外表,也足以伤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