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年末,各种节日接踵而至,最近的这个就是西方圣诞了,
不过这个节宛如别人家的媳妇,尽管再贤惠漂亮,也不适合与我
们国人过的。记得大学时有一年,冒着凛冽的寒风,在那个南方
城市的圣保罗堂前苦苦等候了几个小时,无非是想看看听听圣诞
歌曲和钟声,体会一下“自由世界”的节日气氛,结果着实吃了
一个闭门羹。就象有人在一本很著名的书中提到当年写给老爹的
信里,说自己是在约翰·丹佛的《回乡之路》的伴随之下登上假
期回家的列车的感受一样,现在我想起这件事便脸红到耳朵根了。
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我们有我们的,孰优孰劣还难下论断。
四大文明古国血脉相传下来正儿八经就剩我们中国了,历史证明
我们的文化还是具有其独特的强大生命力的,这不,跌倒二百年
后又重新起来了。西方的许多节日都可以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找
到对应的,春节和圣诞自不必说,而七夕和情人节,中秋和感恩
节都是有同样的意义的。由此推广开去,公元纪年其实也是与那
个对我们来说虚无缥缈的上帝有关,叫西元更确切一些,千禧年
其实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本身那个西元元年的确定就具有很大的
随意性。我看咱们台湾省甚至日本的那种我国古代的朝代式纪年
也是不错的。关于历法,现在的阳历也有自身的许多缺点,不如
阴历对气候的变化描述那么准确,况且晚上我一抬头就知道今天
大概是几号,不象阳历老让人犯迷糊,如果没有日历在手边,连
星期几都常常搞不清楚。我的意思,并不是废弃公历,而想说明
阴历也有其特有的长处,而现在的许多日历里不标明阴历那是不
可饶恕的,而大家都在使用的微软视窗中文版日历里也没有阴历
同样难以原谅,本地化不是把界面翻译过来那么简单的,本地化
的根本是文化的本地化,否则就是文化的新殖民。 再说说建筑。现在咱国内的确就是一个大工地,而建起来的
大厦几乎一律都是白瓷砖蓝玻璃,一点特色都没有。我们不能再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但起码不要在有五千年历史的大洋这边翻
版一个二百年历史的大洋彼岸。当年梁启超先生的儿子梁思成为
了保护北京城墙的举动真具有螳臂当车的悲壮气魄,如果能保存
下来,这可是我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了!然而,悔之晚矣。得承认,
日本为了保护那个小小的京都所做的工作比我们好。现在据说在
天安门边上的国家大剧院,是一个银色的贝壳状建筑,唉,至于
与周围的建筑协调与否,只有让历史来评价了。 还谈谈衣着。如今国人的穿着是历史上最没特色的时期了,
当然世界大同,但也得求同存异啊。一个民族除了语言、文字和
信仰的文化共同点以外,衣着也是表现民族自信的一种外在方式,
衣着礼仪等我们不该丢的东西在日本甚至韩国都被较好的保留着,
他们现在的日子不见得比我们难过。瓜皮帽马褂和旗袍这东西是
清代遗留下的,看见它们就有一种耻辱感,可以从候选名单中去
掉,而中山装可以作为男士的正式场合服装予以保留。现在人们
也多少富裕了,每人置办一套绸缎服装应该不难了。听说作为丝
绸之路起点和世界丝绸中心的我国近来此项工业不太景气,有点
说不过去,丝绸的光泽和轻柔贴身至今为止是现在任何合成材料
难以比拟的。我看秦唐汉宋元明时期的那种长袍云袖就挺休闲的,
当然这些衣服也可不都用丝绸,才子们可以把自己扮成李白关汉
卿,佳人们可以按着大观园里的十二钗的标准,如果觉得不够性
感,可以照着杨贵妃的样子,胸前开得低点。:)当然也可以依
据这些朝代的服装新制定一个当代标准,我看定名叫“华服”就
挺好,或者俗点土点叫“国服”“普通服”也行。逢年过节,全
家人坐在一起,穿着华服,吃着饺子和元宵,那又是另一种情调。
如此打扮以后,咱们坛子里的俊男靓女座次肯定就得调整一下了。 扯远点,人们的对时代英雄的认同其实也是看对本民族的贡
献,毛泽东比蒋介石要高,而汪精卫则永难翻身了。在当今信息
社会,柳传志、求伯君、王志东无疑是此领域的时代英雄。 初稿于2:12 1999/12/13
改于9:13 1999/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