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哪里来?
毛阿敏唱“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表达自己对来历的疑惑,显克微支则问“你往哪里去”,为自己民族
的未来困惑。没有人是没有来历没有去处的,虽然罗素告诉我们一个人因为出生在一个不好的地方而遭遇到不
幸的话不是这个人的错,但既然每个人来到世上总要选择——不,是被选择,被动地落脚到一个具体的地点,
就无法摆脱这个地方给你先天地带来的那一切了。
讲述不同地域文化比较的著作很多,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杨东平的《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文化精
神》。其实对这些事情讲得更好的还要数民谣,比如: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不到深圳
不知道钱少,不到海南不知道身体不好……非常直观,且利落,比长长的专著更能体现出地域特点。
近几年以地域判断人的话题集中到了河南人身上,有关的河南段子也不断地多起来,甚至连董存瑞的临终遗言
也被篡改为“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而北京的中关村的很多公司在前几年甚至贴出告示“河南骗子免进”。
张向持的新书《解读中原》对这种“河南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解析。也是河南人的作家周大新在读过《解读中
原》后说:“作为一个河南人,我读这本替河南人说话的长篇报告文学,心里自然怀着几分激动。读完全书,
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作者在找准河南人遭丑化的根本原因——贫穷的同时,深情激昂地向河南人发出了呼
唤:河南要尽快富强起来。”
河南的富强与否于我这个外人无关,我倒是希望整个中国都尽快富强起来,仓廪实未必真知礼节,但仓廪实而
少遭白眼才是真的。
河南从来就没过上过好日子,鲧禹时期的大水在河南,国民军炸黄河以抗日本,受苦最多的也是河南。河南籍
的另外一个作家刘震云的记实体小说《温故1942》中告诉了我们另外的一些事实,1942年,河南大灾,人口十
去其一,政府不管,有实力的其他团体也无人问津,所以河南人开始给能够赈济灾民的人做事,甚至不惜以做
汉奸为代价。我笨笨地想,如果一个人为了妻儿老小能继续活下去而做了些不应该做的事,到底应该进行怎么
样的道德评价呢?我没有答案。
一个年轻人要当警察了,他的父亲给他的忠告之一是“别跟卖苦力的过不去”。
在我们报社的边上有一家银行,一次,银行的保安(也是个乡下孩子)大力地踹路过的一个贩糖炒栗子的“走
鬼”的炉子,我上去质问他为什么要欺负人,保安竟然说:“我给了她面子了,让他走,她不走,只好踹。”
“你又凭什么给人家面子呢?”我问。
你又有什么资格看不起河南人呢?要我说,无非是有部分河南人做了些骗人的事,便有人迁怒于所有的河南人
了。扪心自问,你自己究竟有多干净?除了武侠小说里外,我TMD还真没见过什么“完人”,而最完——完蛋
的完——的人都是些以道德家自诩的家伙。
我的人生经验之一就是:不和嘴上道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所谓“宰予昼寝……听其言而观其行”吧。所以,看
不起河南人,或者看不起上海人……都一样,要是以地域区别划分人的话,最后早晚要把自己绕进去,无一例
外。
从河南出来的民工有可能衣冠不整,但禽兽出产量绝对不会比西装革履的家伙们更多。我们反对的是不好的品
行,而不是衣冠。想想作为一个积弱的国家的公民在国际俱乐部受到欺负的感觉,如果还有心情去嘲笑比自己
更弱的人,那就实在无话可说了。(《解读中原》,张向持著,作家出版社2002年1月版,1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