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害怕王小波

谁害怕王小波
我不准备多谈王小波的小说,虽然我把他已经出版的全部小说看了不止一遍。初读王小波的小说的确令
人激动,但随后逐渐发现,王小波并不是一个好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除了《黄金时代》外基本乏善可
陈。只说广受称赞的《红拂夜奔》吧,很多人(评论家、读者)对其中的想象力从不吝惜赞美的语言,
但它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小说,里面所有的人物不过是作者思想的传声筒。在这一点上,个人觉得,王小
波和萨特有相似之处,人物不过是他们的道具,并不真正具有自己的血肉。
他写有趣,的确有趣;写执着,人瑞,就真的很瑞。但真正好的小说不是这样的,而应该是以人物或者
故事为主,不应该将主题的意念放在人物或者故事的先头。萨特就从来不是好的小说家,所有的小说不
过就是他哲学的物化而已。
而人们更为认同的是王小波的杂文。
首先,得罪了,我觉得,王小波的杂文并不是篇篇顶好——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看法,他没有必要也不
可能使自己的文章每篇都讨所有人的高兴。我本人比较不喜欢他的两篇文章:《卡拉OK和驴鸣镇》和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在另外的一些篇什里,也时常能看到他的怯处。仅举一例:在《我怎样做青
年的思想工作的》一文结尾,王小波这样写道:取得了这个成功之后,这几天我正在飘飘然,觉得有了
一技之长。谁家有不听话的孩子都可以交给我说服,我也准备收点费,除写作之外,开辟个第二职业—
—职业思想工作者。但本文的目的却不是吹嘘我有这种本领,给自己作广告。而是要说明,思想工作有
各种各样的作法。本文所示就是其中的一种:把正面说服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马上就开辟了一片新天
地……
我有意见的是这句话“把正面说服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我认为文中他劝自己外甥的那些话一点都不
黑色幽默,完全是活生生的现实。王小波这么说,如果是为了躲避什么暗箭的话,我可以理解。但这并
不可笑——当然,黑色幽默也不一定真的能让人笑出来。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是不是一个好的小说家,对王小波来说,有什么要紧呢?
关键是,他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他的小说不出色,但是完全可以当杂文来看。萨特不是好的
小说家,但萨特的思想可是第一流的。
但王小波就是一个思想家吗?我也不这么认为。
思想家有什么了不起吗?如王小波,成为一个好的传道者已经很好了。
他正是这么一个好的传道者。
综合起来,通过王小波的文章,我闻到了这么一些“道”:
人是重要的,应该得到尊重的;
人人都是平等的;
人是个个不同的;
人应该有不与人同的权利;
有些人有说话的权力,有些人没有说话的自由;
没有说话自由的人肯定也是有想法的;
我们无法用一种文化去取代另一种文明;
文学不仅仅有一种标准;
……
这些东西真的很难理解吗?并且,真的需要以他的方式表达吗?我想,当一个思想者或者一个传道者需
要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述时,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知道不在王小波自
己身上。
王小波传播一些简单的道理,他比我们更清楚这些道理的来龙去脉,而先知总是寂寞的,只有当他殉道
之后我们才能知晓他的过人之处。
如果说不是创造,那么王小波至少是使两个词组变成了汉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是“沉默的大多
数”,一个是“弱势群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朱总理引用了“弱势群体”的说法,引
起了各界的极度重视,如果说“弱势群体”是物质上的不充裕者的话,那么“沉默的大多数”当是精神
上被压制的一群。我承认,任何一个国家、群体都存在着“沉默的大多数”,但是在这里,这个群体显
得稍微庞大了一点。
更让我困惑的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往往更喜欢充当这一部分“多数”的代言人,在很多场合,很多文章
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腔调,实际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得到这沉默的人群的授权,王小波的可贵之处
在于他并没有企图充当这个代言人,而只是说自己的文章是写给他们看的。沉默者将永远沉默,但是,
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谁会喜欢王小波?谁又会害怕王小波?
那么究竟是谁使这个传道者以殉道者的姿态而终结?
这个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答案。
告诉我们一些常识的人就这么离开了我们,整整5年。我们会拥有下一个王小波的,对这一点我充满信
心。
沉默者终究会开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王小波也不是。
但,我多么希望这个人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虽然他的身材高大,可我总觉得,站在人群里,他普通得会和你我一样。(王小山)




差不多了 -<足球>专稿,不得转贴转载
我看松霞恋
轻点,再轻点
B声太大——北京球迷的SB情结 -(《足球》报专稿,不得转载转贴)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板砖买卖中心 | 天下文章数三江……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