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厨子的自行车 认识北京厨子是在1992年底,该人正在某大学读研究生,
外号“半杯倒”,意思是喝酒半杯就人事不知了,他的
眼镜后面的两只可以与绿豆一比大小的眼睛里经常闪烁
着一些狡黠的光芒,他自己称该光芒为智慧的外露。
刚认识的时候,我 对此人没什么好印象,不仅是因为他
的酒量,还有一点就是他经常炫耀他的自行车。
北京厨子的确有一辆很好的自行车,流线型车体,淡绿色
的车身,10级变速,不但速度快而且重量轻,据他说这种
赛车是德国原装的,全北京只有10辆,是他在1988年花了
750元RMB买回来的。
我对他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1998年厨子正在读大2,他不
可能赚到750元闲钱去买一辆自行车,而他的父亲是一个10足
的知识分子,1988年估计也没有750元供他糟蹋。
但无论如何,此辆赛车当时就属于他。
我后来多少有点相信是他自己买的了,原因有一下几点:
1、此人多少有点疯狂,喜欢摇滚乐,而且还自己写些似乎像是
摇滚的歌词,比如歌唱饭厅里卖饭的小姐的“饲养员阿姨,多
给我一勺吧”之类的东东。
2、他后来认识了一个女朋友,为了两个人一起出门的时候方便,
他们竟然花了2200元人民的B又买了一辆赛车,而当时他们的
所有积蓄估计也到不了3000元。
3、此人追求的东东永远是最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
法拉里绝对不开宝马”,当然,即使到了现在,他还是连一辆JEEP
都买不起。
但是无论如何,后来他的女友去了美国,他就不停地给她CEI电话,
有一天,我正在睡梦中,厨子CALL了我,我费劲力气找到公用电话
回复他,他说:“我愿意把我的赛车卖给你,300元,行吗?”
我知道,他又没钱往美国打电话了。
但是,我也没有300元,当时我干交了3个月的房租,只剩下了饭钱。
我很懊丧——我很喜欢那辆自行车,300元实在是很便宜。
后来呢,北京厨子自己也出国了,为日本鬼子打工,临行前,郑重
其事地跟我说:“三,这辆车你先用着吧,我回来的时候你再还给
我。”
我高兴极了,这车真的属于我了?哈哈。
厨子走了,我每天骑着这辆简直是“华丽”的赛车逛遍了北京的大街
小巷——其时我正迷摄影,总想拍些风土人情以便流芳百世,这辆车
就这样每天伴随着我和我那劣等的摄影装备。
车的性能极好,就像我当时的日子,轻松、自然。
忽然,我发现我为了当摄影大师而攒的积蓄全部用光了,而我的摄影
技术在浪费了100多个胶卷后依然没有长进,我只好放弃了继续从事该
职业的打算。
没办法了,一分钱都没有了的我只好找了个工作。
我喜欢我后来找到的工作,我喜欢一切工作,甚至几年前当我站在商场
里做售货员的时候甚至更早的日子里我在冷饮厂做小工时,我也没觉得
比别人低贱,这样,北京厨子留下的自行车就成了我每天上班的必备的
交通工具。
又是一年过去了,由于老板喜欢我这样的工作狂,我的工资逐渐增加,
终于比刚干的时候翻了一番,这时候,是我享受疯狂劳动后结下的果实
的时候了——我不再以自行车代步了,刚好当时北京出租车降价,自然,
谁不喜欢出租车呢,动暖夏粮,比自行车好100倍啊。
我的身体也逐渐发胖——胖是因为有福啊,呵呵……
我将北京厨子的自行车放在了我租住的平房的院子里,渐渐地,灰尘覆盖
了它的身体。
隔一两个月,我就为它上一次油,小修一次,然后下个决心:从明天开始,
骑车上班,又剩钱又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最多三天,我就坚持不下来了,看来我天生是个懒人。
后来,我搬到了楼房去住,厨子的自行车就放在了楼下过道里。
昨天,回家的时候,我习惯地看了一眼,忽然发现——北京厨子的自行车
不见了。
它没了,我找遍了整个小区,也没发现它的影子。
看来,有人没和我打招呼,就把这车句为己有了。
我知道,它再也回不来了。
这辆北京厨子在11年前用要命的750元RMB买来的,伴着他过了很多年,又
陪我走过艰难岁月的自行车就这么被人偷走了。
其实,我就想说这么一句,前面都是废话——厨子,对不起,我把你的自行车
弄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