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惜 大年底下,亲友团聚,一来人数凑得齐,二来兜里都宽裕,所以凑上几圈麻将或扑克成为最常见的消遣。
不知道世界上是不是只有英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好打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里那些绅士仕女的感情故事就是由一出出牌局、下午茶和宴会连起来的;无独有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里,牌局也是处处可见,桥牌居多,最有趣的是《罗杰案件》,还凑了一桌麻将,最后故事叙述者一把“天和”,收了场。
麻将无论如何还是种自营其事的打法,倒是桥牌的打法比较有趣:切牌后叫到牌的是庄家,对家此时索性把牌往桌上一摊由庄家宰割,便听天由命了,此时起身走走也无妨。桥牌术语里对此刻的对家称为:“dum鄄my”,内地一般译为“明手”,台湾称为“梦家”———牌都让庄家打了,只剩下做梦的份儿。
这规则倒为阿加莎·克里斯蒂带来了灵感,精心设计了一场牌桌上的谋杀———《底牌》:神探波洛巧遇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以出乎意料的热情,赞美着那些完成了完美的谋杀又逃离法网制裁的凶手,还说:这些凶手,就是他的最佳藏品。他出面组织了一次小小的“展览”,晚餐后两场桥牌对局,其中一桌,据说就是他收藏的“凶手”们;另一桌则是波洛及其他三位各有特色的侦探。收藏家本人,移座一旁作陪。
波洛听过收藏家危险的癖好后,警告过他:上得山多终遇虎。果然,当牌局散去,大家发现收藏家已经无声无息地被人刺死在壁炉前的安乐椅里。
只有“凶手”那一桌的“梦家”有机会下桌走动,能够下手。但到底是谁呢?是生性怯弱出牌谨慎的老小姐?还是胆大妄为叫价过高的医生?是叫牌严守老套的冒险家?或是出牌从未失误,效率极高的一流牌手?
波洛大胆分析他们牌桌上的表现,案情最终水落石出。这倒应了中国人最爱说的一句话: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看他的牌品。 《京华时报》(2004年2月2日第A1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