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许多填饱肚子的东西后,俺想试一下写点填饱精神的玩
艺儿了。如果我写的水平太低,大家不喜欢,俺知趣就此打住。 咱们先从古典音乐开始,……有人称其为高雅艺术,山人不
敢苟同,因为这个称呼吓走了许多也许以其为一生之喜好的听众,
古典音乐其实是西方过去的流行音乐,她是给大众听的,只要有
一颗在现代纷乱的社会能够暂时平静下来的心,你就会对她产生
共鸣。 先试着说一下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是他的音乐时代的恐龙,他是德国3B(巴赫、贝多
芬和勃拉姆斯)的最后一位,当浪漫主义的风潮席卷十九世纪下
半页时,他仍旧按照贝多芬的形式作曲,写些无标题的音乐,用
几十年前的对位技法,与柏辽兹、李斯特等人格格不入,并且常
待在乡下湖边,内向的性格使他很少出现在社交场合。一位当时
很有名的歌曲作家沃尔夫(Wolf)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寄给他以求
一点帮助时,他却告诉人家回去学点对位法。从此二人反目,狼
开始反攻,在报纸上将勃拉姆斯形容成一个在破败的阁楼上用秃
羽毛笔作曲的糟老头,对于类似的人身攻击他沉默不语,从不反
击和解释,这种性格致使他与不少老友的误会都一时很难解除,
比如与小提琴家约阿西姆(勃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题献给他)的
矛盾。 除了巴赫子女满堂(多次结婚有几十个孩子)以外,勃拉姆
斯和贝多芬一样都终身未娶。也许是相同的经历,致使勃拉姆斯
在音乐上忠诚地走贝多芬的路,记得在石叔诚等人编写的一本叫
做《漫画音乐》的普及书里,胖大的他坐在钢琴前背对读者,文
化汗衫上写着“我爱贝多芬”……这也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包袱,
直到四十多岁,他才战战兢兢拿出了自己的第一交响曲,结果倒
是受到了一直很势利的维也纳舆论的欢迎,甚至称其为贝多芬第
九的延续,从此给了他信心,二、三很快便写了出来。如果当时
受到批评,也许我们现在就不会听到他的这些杰作,德国音乐史
上只有2B了。 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匈牙利舞曲和学院节日序曲等序曲是很
能使人一下就产生共鸣的作品,这都归功于其欢快的节奏和亮丽
的旋律。关于匈牙利舞曲还有一段趣闻,当勃拉姆斯以它一举成
名后,许多匈牙利作曲家状告他剽窃了他们的作品(其实勃拉姆
斯的匈牙利舞曲只是利用了匈牙利的音乐形式),很快他便推出
第二组匈牙利舞曲,里面没有给那些人任何把柄,但是更加精彩,
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力。 然而,勃拉姆斯的大多数作品都不是一下都能听进去的,这
因为作者含蓄内敛的性格与严谨曲风,但是一旦听进去后,你就
会如痴如醉。比如第三交响曲的慢乐章的第一个旋律,它体现了
孤独的英雄(勃第三也被称作他的“英雄”)的悲壮的心境,这
个曲调如刀一样刻进了听者的大脑,令人终生难忘。 ----------------------------
关于CD… 不瞒您说,俺的决大多数音乐收藏都是磁带,正版进口的磁
带,因为它携带方便,大师可以随时在耳旁,实在找不到磁带或
特钟爱的曲目,才去买CD。 磁带、大唱片、光盘只不过是载体,指挥家只不过是作品的
一个再现者,我们应该关注音乐本身,卡拉扬因贝多芬成“大师”,
这个关系不能颠倒。 大唱片和磁带作为模拟录音制品除了在信噪比上不如光盘外,
其它许多方面特别是音色上有它们自己的优势。 数字化制品只能不断逼近现实,但现实到底是非数字化的。 用相同母带制作的Dolby-s 磁带和CD的听音试验里,听者
看不见播放设备,大多数人都觉得磁带更好。 记得在电影The Rock(国内译作石破惊天)里,男主人公拿
过寄来的昂贵的Beatles大唱片时言道:“Because it sounds
better”。 我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说CD有多差,作为现今主流的音乐载
体,至少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 只要声音质量不至于差到干扰欣赏的地步,指挥家没有把原
作搞得错误百出,我们就可以探索曲作者的内心世界。 音乐爱好者和发烧友,一个是文化现象,一个是流行商业现
象,俺想尽量做前者,而不去听摔玻璃。 扯远啦,俺今后还是多谈谈音乐本身吧。 ----------------------------
关于古典、浪漫及对位法 贝多芬是珠峰,他的一边是古典,一边是浪漫。 其作品如田园就是开启浪漫之门的作品。 俺对浪漫的理解是打破旧有的古典曲式,与其它文艺形式(
特别是文学)紧密结合,通常带有标题的音乐。 关于对位法,还真不仅是古典派的专用。俺可不敢多说,因
为我毕竟不是音乐出身,在这个方面再讲下去会露馅的。 这篇文章是信马由缰胡写出来的,首先里面那么多的“他”
字就让自己看了别扭,多改几遍,且手边放几本参考书,才敢发
到锦瑟里供高手过目。 ----------------------------
19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