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业出身的理查德•鲍维乐于在小说中借助对科学思想的讨论,来探索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复杂主题,比如《耕作于黑暗》中的虚拟现实、《加拉的2.2版》中的人工智能,在其成名作《金虫子变奏》巴罗克音乐式的叙事结构里,嵌入的则是主人公对分子生物学的困惑。这位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坛最具天赋的小说家”的新作《我们歌唱的时间》(以下简称《时间》)甫经推出,又在坊间引起不小的反响。书中不但遍布着这位物理专业出身的小说家招牌式的科学思想,更引人瞩目的则是其少有白人作家敢于直面的尴尬主题:种族。 《时间》所记述的是斯特罗姆一家两代人的传奇。德国-犹太混血的父亲大卫是个理论物理学家,他在失去亲人之后只身来到美国,在1939的复活节,他在华盛顿邂逅他出身于一个黑人内科医生家庭的妻子德莉亚,在本世纪中叶,跨种族的婚姻在美国很多州仍属违法,夫妇二人最终在纽约找到了起身之所,并有了三个孩子。德莉亚在种族歧视年代夭折的音乐家梦在她的两个肤色较浅的儿子乔纳和约瑟夫身上得以成真,两人都在波士顿的私立音乐学院接受了古典音乐的训练,长子乔纳歌喉优雅雄浑,近于完美,而次子约瑟夫则是天才的钢琴家。 这个有着三重血统的家庭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抵御种族问题的困扰,这就是科学与音乐。大卫专注于对时间意义的研究,他说:“种族不过是一种虚幻的事物,除非时间能够被停止。我们都在沿着一条讲让我们崩溃又最终重建我们的曲线运动。”虽然相对种族中性的科学界和音乐界可以提供一个临时的庇护所,他们却终究不能逃避整个世界,时代的风雨终究要无情地破窗而入。鲍维在《时间》中为民权运动的六十年代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图景,哭喊、子弹与城市里的火光无一不在冲击着艺术与现实之间截然两分的封界。对个人身份的追问与探求象一把锯子一样地切入这个家庭。当德莉亚在一场离奇的大火中丧生之后,这个家庭的成员终于分道扬镳,父亲将全部身心深陷在理论探索中逃避世事,肤色最黑的露丝则转入了黑豹党,用暴力的方式寻找自我的根源,而乔纳却企图移居欧洲,通过演唱奴隶时代之前的中世纪作品来超越种族的羁绊,至于夹在兄妹之间的约瑟夫,一旦乔纳在身边,就演奏欧洲古典作品,若是在黑人夜总会,就演奏黑人传统音乐,以此取悦他的露丝妹妹。故事以约瑟夫视角的叙述为主线,最终以乔纳的死为终结,他在罗德尼金一案判决之后的黑人暴动中被不幸误伤,终至不治。 在《时间》一书中,围绕族群人份认同而展开的分裂与整合、冲突与和解被错综复杂的线索牵扯着记录了大时代全景之下一个混血家族的心灵史,肤色与观念在斯特罗姆家史中排斥与融合,一个多元的光谱在超越黑白的简单两分,于是判断让位于陈述,选择让位于思索。痛苦的个人体验与冲突的社会价值既构成紧张,又形成各为表里的和谐互文,骨肉之间的对立与分歧被聚焦在历史的宏伟叙事里,显得格外醒目,而三次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种族问题集会(1939年玛丽安安德森音乐会、1963年马丁路德金华盛顿演讲、1995年百万人大游行),则透过斯特罗姆一家人的目光,被清晰地折射在我们眼前。 《时间》一书在叙事结构上再次体现了鲍维的卓越才能,在建构故事方面,坊间评论每每将鲍维与昆德拉相提并论,《金虫子变奏》酷似巴赫的《哥德堡变奏》,而《时间》则更为松弛舒张,仿佛妙手偶得但并不庞杂散乱,好像一曲演奏得兴起的爵士,奇峰迭起,柳暗花明。但同时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鲍维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弱点在《时间》一书中并未得到彻底的改善,特别是约瑟夫,本书多以约瑟夫的视角展开叙事,但约瑟夫本身却被淡化乃至忽略了。音乐之美在鲍维的文字之光里纤毫毕现,令人遗憾的是,旋律最终未能在主角的胸膛里荡起悠长的回声。 • Author: RICHARD POWERS |
鞋子的故事 答案在风中飘 吃点什么好 我们还活着 当我的心跳得象锤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