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金庸

大家好,我是大方一笑。没想到大家谈王朔和金庸谈得这么热闹。到了现在还在因为这两个人吵架,实在是一
种悲哀,但我这个乌鸦嘴就爱和悲哀凑个热闹。
碰巧这两个人的作品我都不爱读。倒不是因为王朔是痞子金庸是野生动物。我不爱读金庸是因为我是个死硬的
现代脑袋,只要是传统手法的小说我就读不下去。不喜欢王朔是因为我不喜欢揪住小问题不放的东西。王朔是
喜欢写日常的喜怒哀乐的作家,属于那种觉得有些不平要辩辩的人。这种东西我不喜欢,我只读得下去能超越
生活的矛盾来看生活的作品,或真正融入生活的作品。顺便说一下,我觉得《麦田守望者》也是一部写得巨菜
巨CEI3的作品,同时喜欢王朔和塞林格的人就不用骂我了,大家道不同不相与谋。顺便说一下,我个人认为王
朔的《看上去很美》比以往的作品要好得多,主要是因为第一它现代第二它不想辩论,看,我就是这么不可救
药。
关于金庸,我的看法很明确:金庸的作品是非常好的通俗文学,之所以给大家造成这么多麻烦,是因为有人试
图把它拉离这个轨道。
1为什么说金庸的小说属于通俗文学的范畴。我个人认为,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区别在于所关心的事物不
同。
通俗文学关心的是显象的,即多数人所关心的事情,且这类事情多数人都能表述清楚,就像多数人能描述疾病
的痛苦一样。比如:三角恋爱的烦恼、忠与孝、义与利等等等等。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都能说出问题所在,但往往难以解决,于是积郁在心。这时通俗文学作家出现了,他们把这些问题集中在英雄
身上,让英雄以非常漂亮的方式大打出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大家就可以把自己代入到英雄身上,在
脑子里出一身臭汗,感到宣泄后的轻松。
有人指责金庸的小说不真实因而不好,我认为这是不对的。虽然武侠世界不一定存在,但其实武侠世界在真实
世界上有完全COPY的投影。我一分钟能打60字,在网上聊天的时候能应付聊天室里的所有人,觉得自己像令狐
冲似的。依此类推,打字员就是东方不败了。在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这种“功夫”的对比,因为有人际交往,就
又产生出很多恩怨情仇。但写一部关于打字的通俗小说,书中的人都在争夺“五笔宝典”,那一定很没意思,
于是就出来一个金庸把这些都用“武功”的代码代替了。
王朔说金庸的小说“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时候,就从天下掉下来一个挡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
胡乱的深仇大恨……”这是莫名其妙,其实他没看到,在外企,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以及在文坛上这就是现实
情况,也怪不得在白领和雅皮里有那么多金庸的拥趸。
但不能说这种浅层的宣泄是文学的全部。还有一些文学是关心更深层的更高层的东西。这些作品抛开日常压力
的表象,探讨终极价值,或更加深入内心,探讨更隐秘,难以言传的东西,我称之为“严肃文学”。之所以用
这个难听的词儿,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词儿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通俗文学反映的是一种被既成的事实,被话语霸权歪曲了的生活,而严肃文学想告诉大家更
多的可能性或还原生活本身。从这个角度来讲,王朔指责金庸不真实是有道理的,但他没说到点子上,这主要
是因为王朔本身也太多地停留在表层。
2我把文学分成“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并不是想区别它们的价值,而只是想进行一种科学上的分类,就
像生物学上的分类一样。同样,我不认为仅仅因为喜爱的人多就说一个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而且,不能因为
一个很“严肃”的人喜欢一部作品就能说这部作品的品味很高。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不同的东西
满足。比如我就长了个“严肃脑袋”,却也喜欢美国大片,还喜欢黄色图片。我也喜欢关于“功夫”的故事,
因为我希望自己的打字速度能进一步提高到每分钟200,不过比起金庸,我更喜欢《七龙珠》,因为它更简
单,功夫多些,人际少些。
那么如何评价各种不同层次作品的价值呢?我更倾向于,只看它们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如之所以一张
黄色图片的价值不如一首艾略特的诗,仅仅是因为黄色图片更易得到。如果是一张非常好的黄色图片,即能非
常好地满足人的视觉性欲,甚至能使人的性欲升华到别的什么感受上去,那么这张图片就具有了艾略特诗一样
的价值,等着看把,一定会有一帮人把它捧成艺术。
所以,我认为金庸的小说是非常好的通俗艺术,因为它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浅层需求,它的价值和好的严肃艺
术完全等同,但绝对不能把它和严肃艺术相提并论。
3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什么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果一件事物处在它不应在的位置,一定会造
成问题,无论是捧金庸的还是骂金庸的都在犯这个错误。
好了,我写累了,大家也看累了,请等待下篇。

下面,我要谈谈金庸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1 金庸总算给中国的古典打斗类小说交上了一份还算满意的答卷。中国叙事文学的高峰是《史记》,自唐传奇
之后开始没落。而自中国的古代小说出现之后,打斗类小说在我看来不混蛋的实在没有几本。“混蛋”倒不在
于写法,而在于思想。其它的就不提了,拿所谓的古典名著说吧:《西游记》怪兮兮的,有点像《OZ大巫
师》,先抛开不论。《三国演义》也不用说了,有喜欢的自己去玩儿吧。《水浒传》我还比较喜欢,因为它的
语言很好,但我实在受不了它的混蛋思想。这种混蛋思想说的是:只要我认为不符合道德的,我就可以去杀。
“好人”总是有道理的,不管做什么都有道理;而坏人从来就坏,彻底地坏,吃他们的肉也不多。什么人权,
什么法制,什么人文思想,统统没有。这在解放前郭沫若那帮人就说过了,我就奇怪怎么解放这么多年就没人
站出来说一句话。中国的所谓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等少数除外)和莎士比亚、伏尔泰等人的著作根本没
法相提并论,找出这么几本也不过是矬子里拔将军而已。而迟到几个世纪的金庸的出现终于多少弥补了这个口
子,他的人物反映了道德的相对性,书中的人物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道德而杀人,而是出于某种个人的目的或
感情,而打斗的卡通化处理也更使“因道德而杀人”这个主题得到了淡化。同时,他笔下的人物也更人性化,
有比较敏感的心灵和复杂的感情,更能打动人心。在结构和故事情节上,金庸的小说也比古代的同类小说有了
很大的进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金庸小说已经达到了比中国古典打斗小说高得多的水平,当然这并不是说金
庸有多高明,而是那些小说实在太差了。
2 金庸对确立有中国特色的通俗文化功不可没。前已述及,金庸的小说属于通俗艺术的范畴,但金庸的小说和
大多数打斗类的通俗艺术不同。大多数的打斗类通俗艺术,尤其是欧美的这类艺术,或者是非常注重细节,使
受众完全沉浸在情境中,或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受众带到一种完全非现实的情境中。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让受众完全脱离现实的羁绊,在另一个世界中发泄生活的压力。而金庸的小说的特点是:它有丰富的想象力,
能把人带入另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却和现实世界有个非常巧妙的对应关系。这样读者就可以在两方面缓解生
活的压力:一方面,可以暂时地逃避现实,另一方面,又可以随时把自己代入到书中的人物里,而后者正是金
庸小说最大的魅力。其实,一切打斗类通俗艺术都存在代入的可能。我在初三解数学题的时候,遇到解不出的
题就想象自己是“007”在和一个“铁牙”之类的怪物搏斗,必须想一个好办法干掉他,这样解题的压力就小
的多。在中考的时候,有一道题就是最后一分钟突然就做出来了,那时出现在脑子里的图像就是铁牙叫唤着摔
下悬崖。(顺便说一下,那年中考满分600,我得了590分!这是我人生最得意的时刻之一。)但像“007”这
样的东西并非很容易代入到生活中的,因为它倚仗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生活背景,人很难把它和实际生活混
淆。而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既虚无漂渺,又非常像生活本身,所以一个股票经纪人或者一个编程的很容易把自
己想像成令狐冲或黄老邪,而并不会使工作和生活产生任何扭曲。这正是金庸的高明之处!(值得注意的是,
专业技术人员最容易把自己代入到金庸的小说中。所以,在金融和高科技以及传媒领域中有最多的金庸的拥
趸,而这帮人恰恰是当今中国最有话语权的,也难怪金庸被捧得这么高。)
金庸的小说是中国文化的“写意”传统在现代的一种高明的体现。他所继往开来的武侠文化的根本特征就是和
生活似是而非的对应关系。这种特征正是中国当代通俗文化和美国的通俗文化的根本区别。之所以它首先在武
侠文化中得以体现,是因为武侠文化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对应关系的最好载体。之后,又有人把它扩展到其它的
领域。比如吴宇森的枪战片,出现了很多极不真实的枪战场面,人物关系也并非单纯的官兵捉贼,而是夹杂着
复杂的恩怨情仇,达到的效果和金庸小说非常类似。西方人搞不懂装神弄鬼的武侠文化,却能够听懂吴宇森的
语言,也逐渐吸收中国通俗文化中“写意”的成份。可以说,没有金庸,包括徐克和吴宇森等人在内的中国通
俗艺术家的成就将会大打折扣。
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说,通俗艺术比严肃艺术对一个民族来说要重要得多。在信息社会中,对于一个民族来
说,能否拥有有自己特色的通俗文化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可以说,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俗文化这一点上,如
何评价金庸都不过份,向金庸致敬!!
3金庸的小说多少起到了普及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的作用。当然他起到这种作用也部分地因为这类知识普
及读物的匮乏,这也是一种悲哀,以后我在文章中还要谈到这一点。
4金庸的小说多少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金庸的小说,除鹿鼎记外,总是最强调道德的作用,多少起到了道
德教化的作用。
在这里,我要澄清几点:
1/区分艺术的好坏根本不能看它是否宣扬了高尚的思想,所以因为金庸的小说宣扬了一些高尚的思想而认为它
就是伟大的作品,这种说法我不能苟同。正确的说法是:它好,所以能有效地宣扬一些高尚的思想。
2/我不同意“中华传统美德”的提法。凡是值得宣扬的道德,都是全人类同通的。有人可能说我这是民族虚无
主义,但我认为如果说人类的少部分保有一种独特的道德,这是对全人类的污蔑。
3/认为“为了金钱”的作品一定会反道德,宣扬色情暴力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那纯粹是一种误解。最能够赚
钱的一定是符合作为准绳的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的作品。看看美国历年大片,最赚钱的多数是宣扬正义战胜邪
恶和自我牺牲的作品。
好,今天就说到这儿,下一贴我要讲讲我对几种对金庸的非难的看法。

大家好,这一贴先接着上一贴,在谈对金庸的非难之前,再补充一点金庸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5金庸关于武功的描写已经拥有了严肃艺术的一些特征。虽然金庸一谈起感情和人生往往浅薄无聊,但写起武
功来却会使人拍案叫绝。毛姆说,好的作品的本质特征是可以用多种方法阅读;到了当代,是否具有“多义
性”已经成为衡量一部作品是否具有“严肃艺术”的价值的重要标准。以此标准衡量,金庸小说关于武功的描
写是如此地富于灵感和智慧,具有深刻的隐喻性,这使他的小说已经具有了一些严肃艺术的特征。

下面谈我对一些对金庸的非难的个人看法。
非难一:金庸写得不好。
我的看法:同意。
以现代文学的观点来看,金庸肯定写得不好。作为通俗文学,他的语言力求通俗易懂,分段力求简明,缺少写
法和结构的探索,这也是我这个“现代脑袋”不喜欢他的作品的原因。而作为传统文学,他的作品也有很多写
作上的毛病,这一点恐怕矿工兄弟最有发言权。我只说一点,从结构上说,他的小说有太多不可信的巧合,而
且情节也经常重复冗长得不像话,看着看着会觉得像在看一个港台肥剧:人物总是互相碰见,好像他们不是在
全中国到处走,而是在一个公司里上班似的。当然这也是连载造成的毛病。但我相信,即使不连载,金庸的小
说也好不到哪儿去。
非难二:金庸的小说助长了中国的青少年暴力和黑帮活动,因此应当受到谴责。
我的看法:不同意。
这个说法简化了就是:设A为:金庸的小说;设B为:中国的青少年暴力和黑帮。因为A和B同时存在,所以A引
起了B。
很容易看出来,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论据,并不能得出上述结论。这是因为还有其它几种可能性存在:1·B引起
了A 。2·B和A是由另一事物C引起的。3·B和A没关系。4·A的存在使B的存在缩小。
我认为,关于金庸小说和中国的青少年暴力和黑帮活动关系的另外两种合理的说法是:
1·金庸的小说和中国的青少年暴力和黑帮活动有共同的社会和文化起源。这一点就不详细论述了,为什么中
华文化圈里盛产黑帮,而却缺少真正庞大的国际性黑社会组织,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思考一下。而同样的社
会和文化起源可能也是产生金庸小说的诱因。
2·金庸的小说给有暴力倾向的人以宣泄的可能,在实际上减少了青少年暴力活动的产生。
即使以上为错,我也不认为金庸的小说应当被限制。因为通俗艺术经常以色情和暴力为主题,确实可能会导致
犯罪活动的轻微增加,但这并不构成限制通俗艺术的理由。因为如果没有通俗艺术,我们的生活会相当闷蛋,
甚至精神会崩溃。其二,前已述及,在信息社会里,是否有本民族的通俗艺术已经成了一个关系本民族生死存
亡的大事,所以一定要大力发展本民族的通俗艺术。在我国,这一点还做得很不够,之后还要述及。
非难三:金庸的小说不真实。
我的看法:不同意。
理由前已多次述及,此处不重复。
非难四:金庸的小说反映了中国人不太健康的心理状态。
我的看法:部分同意。
前已述及金庸的小说是人际生活的完全投影,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致命缺陷。王朔说:(金庸笔下的人
物)“精神世界几乎没有容量,只能认知眼前的一丁点儿人和事,所有行动近乎简单的条件反射……”这一点
确实戳到了金庸的痛处,但遗憾的是他进一步说这种人在现实中不存在。其实,这正是很多中国人精神世界的
逼真体现。王晓波曾多次批评中国人太沉溺于人际关系的那点事,活得很没意思,这也正是金庸一类武侠小说
能在中国如此热卖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对人际的关心远超出对世界其它部分的关心,这使得中国的科幻类、以
及技术细节精确的惊险类通俗文学严重发育不良。
此处不得不说说美国的通俗文化。我认为,美国通俗文化对世界的侵略固然应当使我们如临大敌,认真对待,
但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美国的社会相对其它的社会都显得年轻的多,美国人的心灵世界
虽然幼稚,但却乐观积极,充满着对外界的好奇心和对未来的热望。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能搞出米老鼠和唐老
鸭、星球大战和魔鬼终结者,并以这些东西征服整个世界的原因。相比起美国,我们的通俗文化就显得萎糜不
振,太多地深迷于天朝旧梦,而完全缺乏对未来的关怀。
由此可见,王朔对金庸的下述评价确实是震聋发聩的:“创作现在都萎缩了,在流行趣味上可说是全盘沦陷。
这个问题出在哪儿,我不知道。也许在中国旧的、天真的、自我神话的东西就是比别的什么都有生命力。……
中国资产阶级所能产生的艺术基本上都是腐朽的,他们可以学习最新的,但精神世界永远浸泡、沉醉在过去的
繁华旧梦之中。上述四大俗天天都在证明这一点。我们自己的那些艺术家呢,莫非他们也在努力证明他们都是
短命的?有时,我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进化论。”

下面,我谈谈金庸被推崇的原因、这种推崇是否应得、及其造成的后果。
我认为,金庸作为杰出的通俗小说作家,是应该得到应有的评价的。他写的武侠小说且多且好,而且每每都能
有所突破,实在难能可贵。他的作品给缺乏动感的生活平添了几分灵动之风、浩然之气,使我们在骄傲或不平
的时候能在脑子里出现一些具体的形象,仿佛自己就是那些至尊王者和落魄英雄。其实对世界精神和物质的创
造者来说,这些想象并不是虚妄。金庸说得好:“武艺可没有,侠义不可无。”其实,根本不必拥有什么神奇
的功夫,只要能够精通本职工作,忠于朋友,信守诺言,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到国家和人民一边,每个人都能成
为金庸笔下的侠之大者。
我不爱读金庸,主要是因为本人已经对线性的叙事文学产生出了一种肠胃形的反感,对金庸的不怎么精美的线
性叙述更是难以卒读。但如果它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可能会使我难以抵抗其无穷魅力。中央台的小说连续广
播连播《笑傲江湖》的时候,我正在读大学,为了收听我买了一台微型的半导体收音机。我一天比一天更强烈
地被故事的内容所吸引,以至于难以自拔。我对“令狐冲”这个人物的喜爱日有所加,到后来经常和自己的形
象混为一体。而那神奇的“独孤九剑”也成了我幻想中自己行文的范本。可以说,像我这样被金庸所鼓舞,所
感动的人在中国数不胜数,金庸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中的形象和意识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的思想
和行为中,不论你对金庸如何看,这个事实是无可否认的。
然而,虽然金庸的作品确实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对他的极度推崇已成了不辩的事实,我们仍然要问:这种推
崇是适当的吗?它是否过度,其表达是否语焉不详,是否用词不当?这种推崇是否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好的或不
好的影响?金庸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什么样的特征,是否隐现着它的某种问题或缺陷?
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
1·对金庸文学的推崇已经超出了应有的限度。
其原因:中国严重缺乏好的通俗文化。
2·对金庸的文学的评价应把持住通俗文学的定位,不然会误导读者和作者,使中国本不发达的严肃文学受到
更严重的扼制。
对金庸文学的定位错误的原因:
A·中国人缺乏分类意识。
B·中国既缺乏好的通俗艺术,也缺乏好的严肃艺术,使正确的分类和定位难以实现。
C·中国因为实用主义观念的盛行,常错把博学当成高妙。
D·金庸的支持者们希望通过抬高金庸证明自己拥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水平。
E·中国人的从众心理使反面意见难以产生并公诸于世。
3·对金庸文学的过度推崇反映着一些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过度重视;反映了一些中国人的轻狂浮躁的心理,
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心理;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文化能成为中国通俗文化的主流,反映了中国活力相对
较弱的文化心态。


绕口令一则
我爱好莱坞
扁人儿
三种影评人
《美国美人》中的车语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虚心向大家学习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4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