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驴子
-(有删节)

文字是什么?在我看来是一种游戏,就像足球是一种游戏一样。玩的好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跟卖油的大爷其实没什
么区别,只不过工作环境好一点,挣的钱多一点罢了。在这两点上我也不太肯定,因为现在卖油的大爷也不像旧社会了
(当然这个旧社会很旧很旧)。我这么说的时候冒着“玩世不恭”的风险,幸好知识分子从来就没有向下看齐的习惯。
但我有向上看齐的进步要求,所以我把以上原则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游戏是游戏,但根据技巧和态度的不同,档次和优
劣也就高下立现,这正如我所住的小屋因其简陋而与“高尚住宅”无关一样,“高尚”也是要有条件的。

  讲一件小事,我上网后有时闲着没事,就写几个字。后来在与一个著名网友“大家乐”共进晚餐时,他对我说了这
么一段话:“看你的文字,觉得你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没想到你长了这样一张单纯的脸和一双无辜的大眼睛。”对于
网友的这种话你千万不可用传统的价值观来判断,明夸暗贬或明贬暗夸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这句话按我理解就是“你这
人是个十足的骗子”,这回你可以知道了网友的板砖是如何的恶毒,它往往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将你打晕。不过这段话倒
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与内容应不应该统一,能不能统一和如何统一的问题。

  我知道您对“三纸买驴”的愤怒,现在该驴出场了。日前,看到了一位记者与网友关于“本什么色?”的争论,在
这场争论中,这位记者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我把这位记者定位在驴身上,与褒贬无关,我只是在陈述一个
简单的事实。如果这些“尽在不言中”的先生都在出现我们的报业中,那我们读者所需要知道的事实呢?恐怕只能像某
减肥广告所说:“报纸越卖越好,真相越来越少!”

  我之所以拉出两头典型的驴来给大家看的原因,是因为像我一样的广大读者总把编辑部当成圣殿和乐园,这其中很
大的原因在于《编辑部的故事》的误导,当很多读者还惊讶于“记者”头上耀眼的光环时,我的一位报界中的朋友的回
答是:“其实我们肚子里什么也没有,我们文字的真假比例为 2·8”。当我知道了这个事实后,我依然在困惑中不能自
拔,因为我不知道哪些字是 2,哪些是 8。我想对于猜谜有兴趣的读者看报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如果将几千名记者围着几百名球员转比喻为苍蝇和屎的关系的话,那么对那一小撮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记者和球员来
说是不公平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一大锅臭鱼搅了一小碗汤。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的希望就是记者们能像那位驴记者一
样把本色显出来,想踢就踢,想踹就踹。这可不能怪我,因为我牢记着一位同事的名言:“骂人要背后,表扬宜当
面”。

  北京有句土话叫“装孙子”,最近有人老在批评王朔先生骂人,连《南方周末》这样的大报也参与其中了,但我个
人除了对他“骂”鲁迅先生有些看法外,其他大部分我都能够表示理解和认同。如果骂人也要讲原则的话,那还叫骂人
吗?那叫“装孙子”,如果在“装孙子”和“骂”之间必须做出选择的话,我个人的选择是两害相权取其“骂”。你可
能还在猜或不再猜我是谁,但这并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在于你在努力疑人偷斧的时候,你想不到是我偷了你的斧
子,急死你!就是我的快乐之所在。


苍蝇的屎
男女关系

我为妓女鼓与呼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第一财经日报11月15日在北京地区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