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SP/ICP发展的反思(第二部分)
-本人不拥有此文版权和署名权

按:这个东东是年初和我原来所在公司的老总田博士共同完成的,如今
田博士辞职自己发展,俺也离开了原来那个公司,应了本文的第五部分的
某些预言,想起来不胜唏嘘啊。
本文第一部分是田博士自己完成,没有俺的功劳,是对ISP/ICP现状的分析,
就没贴。
此文俺不拥有版权和署名权,请媒体朋友谨慎。
王小山
2000-4-10
==================================

中国ISP/ICP发展的反思
第二部分
目录:
(一)政策上的反思
(二)投资上的反思
(三)经营运做上的反思
(四)技术创新上的反思
(五)管理与人才方面的反思
正文:
中国的ISP/ICP近几年的发展,总的说来是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如果说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是
自欺欺人了,应该说,如果各方面更努力的话,结果远远应该比现在好几倍,甚至更多。
我准备从五个方面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政策上的反思
近些年来,中国各职能部门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几十年的心理经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不足不是短短几
年能解决的,所有细节积累在一起,造成了决策上的种种不尽人意的情况,资讯不灵,作风不严谨,给行业甚
至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的有关部门有的时候闭目塞听,制订出的条例和办法有时候甚至显得可笑,比
如最近国家保密局出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其中第十条是这样的内容:“凡在网上
开设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的单位和用户,应由相应的保密工作机构审批,明确保密要求和责
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
这样的“规定”不知道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不是说对国家秘密信息不要保护,而是说这样的条例根本就不具备
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条例越多,其严肃性就越差,最后的效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1、政策束缚造成资源紧张和浪费
中国的网络经营者既要建设自己的信息接入平台,组建全国的网络,又要发展用户,开发信息资源,重复建设
严重,致使建设成本很高。
重复建设的问题就像我们经常在在街上看到工人们挖沟,一条好好的马路今天环保部门挖了填,明天电力部门
再挖再填,没有规划的建设造成的损失之巨大自不待言。
而对于网络经营者来说,如此巨大的建设成本能把人活活拖死,早起的虫子被鸟吃的现象不断上演。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政策问题,当然还有资金问题。
2、限制外商资金投入无异于掩耳盗铃。
最近,中国又重申了外商资金在ICP投入中的比例问题,把这个“重申”称为“掩耳盗铃”是最为贴切的了,
明明在某些ICP外资的持股已经超过了所规定的比例的时候,发表这样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现实的态度是取
消所谓的比例,我们的某些政府部门总是把商业发展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往往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且
损失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金钱,更大的损失往往是不再回头的机遇。
3、电信兼做批发与经营,致使出现不公平竞争。
这是一个老问题,曾经在很多行业都出现过,现在在网络经营方面又一次重新踏入了老的陷阱,阿凡提的驴子
都不肯两次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而我们——这个问题就是简单的裁判员的运动员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
好,它所带来的反面效果远远要大于前两个方面,因为裁判员介入运动,一切公平竞争的基础荡然无存,其他
的一切将统统变成水月镜花。
(二)投资上的反思
刚才说,限制外商投资无异于掩耳盗铃,但是,从几年来的业内状况来看,如何运用外资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
思考的,从目前来看,如果我们不采取相应的方法的话,几年来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有这样几个阶
段,那就是:引狼入室——与狼共舞——被狼吃掉。
谁都知道,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按3个亿的城镇常住人口计算,假如经济发展状况允许,5年内如果有一
半的人有上网条件的话,中国将成为互联网人口的第二大国,即使400%的增加速度降低一倍甚至两倍,变成
100%,其绝对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但是,中国的市场就一定属于中国吗?我看未必。
由于国内的投资者对即将到来的网络时代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使得第一批投身网络事业的中国人只剩下了
一个选择:飘扬过海去侃你,到国外去寻找支持。当然,有一些人取得了成功,得到了风险投资商的认可,这
是第一阶段,也就是我称之为引狼入室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必然的,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对老谋深算的国际资
本是一个无法抵御的诱惑,这一步骤也是国际市场融合的必然结果,我们既然已经加入了这个游戏,也只有按
照游戏规则把他玩下去,所以目前与狼共舞的局面。
但是,如果我们依然保持着一盘散沙,不思进取的心态的话,那我们的出路也只有一条了——被狼吃掉。
如果我们想摆脱这个看来不可避免的局面的化,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配套资本市场。网络经济处于经济高端,它的技术更新之快、需要的资金量之大、投资风险之高都
是前所未有的,在传统经济模式中,即使投资失败,总还有剩余的设备等可以折现,但是网络经济,失败意味
的一无所有,血本无归,这可能也是国内投资者止足不前的原因之一,然而,时代的发展是必然的,套一句老
话:网络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网络是万万不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完善配套资本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住
瞪着惊恐的眼睛不知所措的国内投资商们,也只有这样,才能给投资商合理的回报,提供风险保障,尽量降低
投资风险。要达到这个目的,健全法律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前面说过,在外资参与经营ICP/ISP的情况已
经是既成事实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制订的是如何使其规律化的问题,而不是掩耳盗铃的三令五申。
(三)经营运做上的反思
1、爆发的欲望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经营者们频频在电视上露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许多事情还没有打好基础,俗话说八字
没一撇的情况下不停的宣扬自己的理念,以期赢得“注意力”,获得短期利益,这反映出的就是一种爆发的欲
望,300%的利润可以让人不顾一切,到处传播的国外一些成功的网络经营者的神话故事使几乎所有人都蠢蠢欲
动,于是,许多人开始了他们的网络生涯。其实,这个问题可能是个世界性的问题,近其亚马逊股票爆跌,亚
马逊公司准备裁员2%,从他们的7500员工裁掉150的消息但愿能给这些人敲响一次警钟,因为,有些人在走上
互联网道路的时候并没有作过更多的理性分析,近视眼、短期行为使网络投资的神话不断扩大,他们的赢利预
期很短,这使网络投资几乎变成了博傻游戏,问题是有没有人愿意接下一棒了。
不可否认,许多人得到了很多,但是就像恒生指数的大幅回落能让李嘉成父子的身家瞬间贬值一样,虚假的繁
荣不是真正的发展,如此心态不要说对中国的互联网事业有什么好处,就是这些人自身看起来也未必很美。
不肯安安静静做下来,而只是要做上去的心理状态,使得这部分人把投机和侥幸当成了唯一的希望,于是,他
们开始了对自己的无休止的炒做。
2、炒做的心态
地壳的运动使喜马拉雅山顶峰的高度不断增加,从8848到了8849,甚至8850,而中国互联网的“造势”运动使
得一些人的知名度也节节上升,不错,造势是一种提高知名度的很好的手段,但是经过疯狂的炒做之后,很多
人发现自己的“势”虽然很高,但是与这个很高的“势”相应的“事”却难以匹配,过犹不及的道理再一次得
到很好的体现。
由于INTERNET的应用意识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普及率不高,企业赢利受到局限,于是经营者急功近利,通过
大肆的市场炒做,期望以此提高知名度,获取短期经济利益。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大赛,一个网站做
得七个栏目有五个尚未完成的经营者也成了什么网络10杰,看到了不同比赛排名迥异的结果,每天在传统媒体
上都能听到一些关于INTERNET事业的令人激动的事情而又往往没有结果,看到了INTERNET的明星表演,数量
甚至超过了名牌企业,但是,如果“势”和“事”不成比例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我们从一个普通网络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比如广告效应使他对某个ICP产生了兴趣,有了CLICK一下的欲望,但
是CLICK之后发现网站的内容要低于他的预期值的话,那他会怎么办?调查结果表明,一个网络使用者在对某
网站产生了厌烦情绪后,是很难再把他拉回来的。
经过了98年的门户年,99年的电子商务年,我们又迎来了必然的2000上市年,然而,我们将这些概念玩弄于鼓
掌之中,兴高采烈地放出了无数卫星之后,得到的是什么?泡沫而已,这和20、30年代美国的广播概念、80年
代日本的房地产概念没什么区别,最后,如果不塌实认真地发展的话,泡沫只能是泡沫,永远成不了泡沫塑
料。
我不是反对宣传,只是想说过分的宣传即炒做对ICP来说未必真的是一件好事。
3、生存的危机
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上市,NASDAQ甚至香港二板市场都成了网络经营者梦想中的SHANGRI-LA,的确,也有公
司成功地登陆了NASDAQ,这样,更多的人把上市当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很多公司都在谈论一但上市CEO的身
家是多少,并能在公司里造就多少个百万富翁,于是,上市者洋洋得意,上不了的垂头丧气,但就是没有人说
说怎么样给投资者以很好的回报,忘了上市后应该承担的责任。
其实,股民里即使有傻子也不会很多,任何人投资的目的只有一个:赢利。如果看不到赢利的预期,一切也就
真成了泡沫。我们面前摆着的不是长青的松柏,而是是否如昙花一现后的危机,我们究竟能不能解决这个危
机,怎么样去解决这个危机呢,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了,回避不是正确的态度,这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技术创新上的反思
中国人的聪明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聪明用在什么地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简单地说,人类科技的发展的可
分为四个阶段:取火、发明轮子、用火驱动轮子、用计算机驱动火去驱动轮子。前两个年代久远不可考了,但
是后两项没有中国人的贡献,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只能承认无法象犹太人那样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来,但是如
果说聪明的国人连ICQ这种纯粹因爱好而发明的简单技术都贡献不出来的话,实在有点让人丧气,但是事实是
残酷的,我们现在使用着的EMAIL/BBS/BROWSER/CHAT/ICQ/THIRD VOICE/VISITALK/IPPHONE/VDO/DWDM无一
来自中国,我们倒是有OICQ,有不停的COPY&PASTE,甚至连域名都是模仿来的,但就是没有一样东西的发明
权属于自己。
简单地说,目前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还是资金问题,P&G的投入不足严重限制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于
ISP/ICP经营上的资金短缺,直接导致其迫在眉睫的技术改造成为难题。
由于技术创新跟不上市场的步伐,甚至产生了拨号上网速度极慢,超过一半的搜索引擎查不到信息这样的情
况,使用者对国内的ISP/ICP的信心自然也遭受到严重的打击。
(五)管理与人才队伍方面的反思
最近遇到的让我笑不起来的笑话是在一个著名的ICP的新闻里的从外电翻译回来的一条报道,记者采访常晓兵
的时候,常晓兵表示中国网络速度要提高,国际接口要从351M增加到1000M以上,而翻译过来的时候,变成了
“从351米增加到1000米以上”,这虽然是个简单的失误,但表明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的问题,起码表
明,我们实在缺乏复合型人才。
INTERNET事业涵盖了计算机、媒体传播、文字编辑、策划创意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网络发展的
前瞻意识,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我们僵化的教育体制严重地制约了复合型人才的产生,从应试教育到素质
教育的改变看来还需要很多时间,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无休止的加班已经成为网络公
司的日常行为,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就是无稽之谈了,于是,又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产
生了,对人才的培养越少,产生人才的机制越建立不起来,对人才的需要也就越大,于是,凤毛麟角的复合型
人才就越要流向那些能够给出高额工资的外国公司。
这样,对我们来讲,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过去说廉价劳动力优势,真对的是国际贸易。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高出我们很多,当然在劳动力价格方面无法
与我们竞争。在对外开放外尚直接投资的情况下,我们原来的劳动力优势可能就转化成了劣势——在我们看来
是高不可攀的工资水平,在跨国公司或者合资企业里,仍然是廉价的劳动力。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人才流动
的困境。
在IT业里,最让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就是人才资源的匮乏,于是高级IT管理人才的不断流动成了家常便饭,有人
说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过这风景听上去很不错,看上去就不那么美了。我们自然不愿意看到IT业老死不相
往来的终身制这道老风景,但是过于频繁的流动对中国IT业的发展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说弃将、逼
宫、换帅、挖角的新闻也只是一种炒做手法的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是如果出于不得已,就是不正常的
了,对于投资者而言,甚至是危险的,这危险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行业的。本行业的领头羊的更换都是
如此频繁,更不用说其他人才的跳槽了,这不正常,我们虽然已经承认IT业人才的匮乏,但是问题的解决方式
实在值得探讨,不能用非正常的手段挖人、“猎头”。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完全可以通过职业培训等手
段加以解决,其实,很多管理者也未必愿意听到自己的助理到了另一家同类公司去做了XX区总经理这样的消
息,这样发展下去,至少有一个后果,这些人才和那些当红的足球明星一样,换个球队以后,他们的薪水也和
坐了火箭一样,上去后再也下不来了。
似乎我们需要一个同业组织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但是现在看来,很难。


本月IT走笔 -为《电脑报》而写。
【黑通社评论】当当当,平安无事了 -为《新潮电子》而写。
尽玩虚的 -/王小山
近期IT名人名言录 -/王小山
【黑通社消息】西平市掀起轰轰烈烈的扫雪运动 -黑通社记者 黑心杀手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板砖买卖中心 | 天下文章数三江……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5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