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暮春季节,黄昏时分。崔莺莺在普救寺的西厢院里呆得厌了
,看四下里渐渐静下来,想是香客们已经走散,就想到大殿走走,扶
着红娘一路散步出去。
元稹是和一个老和尚一起看见崔莺莺的。史载元稹14岁明经及第
,是当时少年得志的才子,路过此地,想借一个清静的地方住一段,
受到老和尚隆重的接待,在庙中四处"随喜"。崔莺莺是老和尚的房客
,和尚见得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元稹一介凡夫俗子,哪里经得起莺
莺天仙般的样貌和惊鸿一瞥,当下呆在那里。
和尚见此情景,微微一笑,指点满园落花:元施主,你看这满园
的芍药,昨天还妩媚娇艳开在枝头,今天就红粉满地,尽化花泥了。
有偈为证:长安子弟贪春欢,不看枝叶看红花。有朝一日春去了,满
园零落乱飞霞。
元稹亦微微一笑:和尚,我看这满园花泥异样丰饶,明春又是一
园好花呵。我亦有偈为证:一枝一朵尽芳菲,管它桃飘与李飞。桃李
明年能再发,花开重与君相对。
和尚闻此,指着手边一朵硕大的牡丹,叹了口气:所谓“花开堪
折直须折”,但是这一朵我看你摘得会心疼啊。野花村草容易得,云
外仙株天做成。施主若是真想要,和尚就连根送给你。
元稹说:小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除一管笔墨,二两银钱,能
带得什么?真带上了也养不活。和尚,你若真心送花给我,不如摘你
手边这一朵给我插在净瓶中,小生也可养养眼。
和尚无奈道:花开花落,天然之趣,和尚不敢行此摧残之事。元
施主天纵之才,或可行此逆天之事,你若想要,就自己摘了去。
元稹笑道:和尚,小生与你口舌之辩,玩笑一场,你当什么真?
和尚说:非也非也,口舌之辩,足证内心。施主何需掩饰?要知
道和尚在这庙里住持多年,看过多少花开花落。
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就这样,从一个和尚的见证中拉开了帷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