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母亲出场。这是一种习惯性的等待。因为爱情
的结束必须有一个借口。所以等待母亲的人其实就是在等待一个结束
爱情的借口。
然而,母亲并没有出场。
母亲为什么不出场?后世的人们不能理解。所以王实甫设计了拷
红一段戏,设计了一个脸谱化的母亲。这位善于演戏的母亲与其说是
母亲不如说是包公,拐杖敲地的声音颇有惊堂木的威严。但是这样官
样的母亲似乎缺少了一点母性的温柔。
房龙说,在人间的某一处,住着一群树生的人,这些人从树木的
果实里生出,一出生就是一个会蹦会跳的人,在40岁之前,这些人都
是年轻人的模样,整天只想着玩乐,纵欲狂欢,但是一到40岁,他们
就变成白发苍苍的长者模样,整天捧着圣贤的书藉,沉默寡言,踽踽
而行,思考人类的终极目的……
崔莺莺的母亲大概就是房龙寓言里的人物。按照房龙的叙述,我
们可以这样说,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上,有一个女儿国,这个女儿国里
有两种人,一种是母亲,一种是女儿,母亲和女儿的区别在于,母亲
是现世安稳的坚定维护者和爱情的坚定阻挡力量,而女儿是爱情至上
主义者……但是哪一个母亲不曾是女儿呢?崔莺莺的母亲郑氏未尝不
能理解爱情。何况从年龄上说,元稹遇到崔莺莺那年,崔莺莺才17岁
,她的母亲郑氏应该不满40岁,一个不满40岁的女人,无论如何也是
记得爱情的。
在元稹版的《莺莺传》里,崔莺莺的母亲并不是爱情的主要矛盾
。这说明在我们伟大的唐朝,爱情和婚姻并不讲究对等,虽然婚姻上
崇尚门阀,爱情上却相对自由。元稹在与崔莺莺发生了私情以后,郑
氏最后竟默许了他们同居的形式,他们从黑夜相聚到终日厮守,郑氏
并不表示反对。
元稹也许曾经希望郑氏出面阻止他们的同居,这样就可以顺理成
章地离开蒲县,顺理成章地把爱情的主要矛盾推到郑氏身上。但是郑
氏不是那样愚蠢的母亲,在爱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她希望她的女儿
能够从爱情中得到快乐。同时,她也想看一看,这个天下第一才子,
接下来会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