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的舆论宣传除了广播报纸外另有一种比较牛逼的形式--电影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的牛逼处就在于它总是凌驾于你想看的故事片之前,使你不得不看.所以那时候的纪录片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就如今天的新闻联播一样令人讨厌.但是有一次我还是很认真地看了一部.这个纪录片的名字以及具体内容我不记得了,但在我脑海里留有残片:愤怒的解说声,被炸断腿的边民,被移动的界碑等等.
1979年个某一天,我和同学去紧邻小镇的村子看热闹。我看到一位中年妇女紧紧抱着一个像框在哀号:儿啊,儿啊……有人在抹眼泪,不时还有鞭炮声响起。
那天看热闹回来我知道了两件事:一,有位19岁的解放军战士牺牲了,二,烈士未满18岁的妹妹将要接过哥哥的枪。
后来我们小镇的供销社里分配来了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兵。有回我问他打仗怕不怕,他说怕机巴毛不晓得怕,炮一响人就懵了。 后来我去了163师487团。
163师487团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这支部队有“大渡河连”有“狼牙山5壮士”被称为“红一团”,阿部规秀就是命丧于这支部队。
1979年这支部队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
我在这支部队经常接触到那些已经提干的参战老兵,听到了关于那场战争的一些讲述。
那是1985年。 1985年总归有些片段在我脑海:每晚放映的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每天的紧急集合演练,表决心会和大家嘴里不时冒出的越南话--诺松空页!宗堆宽红毒兵!
师军人服务社特别忙碌,军营附近几个小店却一反常态不肯赊帐。阿妹说你们还回来不?相熟的老囊说唉……来驾迭。
然而那一年终究只有些片段,没有一个完整的纪录片在我脑海回映。
因为轮战没轮上这支部队。
所以留下的片段才能至今在跳跃冲撞。
所以我才能在此刻感受生命而不是边陲上一堆白骨的无声无息。
关于1979年的战事,老兵们一定给我讲述过很多,但是今天能让我回想起的是关于战场清剿:
本来不打老百姓,可他们打我们。后来躲起来了的我们也要清剿掉……
喷火枪喷到山洞里传来的惨叫鬼嚎一样。老兵说。别瞪着个眼,打仗打到身边的人一个个没了,谁都会火大了。
"部队开始了拉网行动,每一座山头,无论大小,每一个山洞,无论石洞或土洞,每一个村庄,无论大小……喷火枪,40火箭筒,无后座力炮,爆破筒,炸药包和汽油是我们最喜欢用的武器。每发现一个可疑的山洞,先远距离用无后座力炮或40火箭筒轰,再用喷火枪烧,最后用汽油彻底把它烧成光头山,一座山一座山地清剿."这是163师487团参战老兵王志军的回忆。(《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
打仗可不是好玩的,有些事情我不愿回想了。说这话的是一位副营长,我是他的小老乡。
163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共毙敌5293人。
整个反击战我军共毙敌42000多人。
据越南称,1979中越局部战争越南平民共死亡50000余人。
打仗就得死人。越南人军民不分,开打时是兵,逃跑时是民。所以到后来愤怒的子弹也同样射向他们,任他们喊毛主席和胡志明也没用,这是战争。
是的这是战争,打仗可不是好玩的。
“ 越军阵地上那边血红色的火熖把那些残缺的躯体抛上了黑暗的半空,各种各样的残肢连着血淋淋的肉块被炸上了天,然后又再倾盆大雨般地降落在还在燃烧着的大地上。
墙上溅的血,路边沟旁的残肢,炮弹坑洼汪着的血和雨水。被雨水泡得发白的尸体,在烈日下由白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黑色。亚热带的气候把那些尸体吹气似地臌涨起来,再在黑夜里尸爆,继而传来要命的尸臭。尸臭的味道啊,开战后的头两天,别说吃东西,整天都在想吐,脑袋熏得刺疼。几天过后就什么都闻不出来了。”(《1979对越战争亲历记》)
据说163师出征前挖了600个墓穴以誓师。挖好自己的墓穴再去打仗,“誓死不当俘虏”。他们18岁,他们19岁,他们20岁,他们是花,他们是娘亲身上掉下的肉!此刻我在键盘上敲击,敲击着一个个白发或黑发娘亲痛彻心扉的哀号:儿啊…… 那些鲜活的生命在需要的时候是最可爱的人,是勇士是烈士是一种充满光芒的符号。之后如沙如风如落叶散落于我们的周围,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令我们想起看到然后发一声惊讶。
英雄与炮灰,都是对他们的羞辱,因为一切战争,都是对生命尊严的摧毁。
1979到1989的十年在历史只是一瞬间,而伤痛的医治却需要漫长的时间。
30年无可纪念,惟有向牺牲者致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