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普京暗示可能重任总统2008/12/06
  • 盂下跌全面冲击俄罗斯经济(图)2008/12/06
  • 苏联曾以警察保护妓院2008/12/06
  • 炎黄春秋:“布拉格之春”四十年祭()(图)2008/12/03
  • 索尔仁尼琴与基督教信仰2008/11/21
  • 民调:列宁斯大林声望暴跌2008/11/20
  • 越南地方官员直选改革受阻2008/11/18
  • 爱沙尼亚高官为俄盗取北约绝密情报2008/11/17
  •  
    赫鲁晓夫为中国做了7件好事(图)
    时间:2008/12/07 出处:党史纵横


      长期以来,赫鲁晓夫在中国的声誉很差,一直被看成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很少有人知道,在历代苏联领导人中,为新中国做好事最多的正是赫鲁晓夫。

      好事一,帮助中国的经济建设。斯大林在执政期间,承诺援助中国建设的大型工业企业有50项,而赫鲁晓夫执政几年中,答应援建的项目达286项,并且扩大了斯大林援建项目的设备供应范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所有专家时,大型企业已经建成的有120项,已经交付基本完成的设备有29项。也就是说,这149项大型工业企业的绝大部分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援助建成的,为新中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好事二,把4个中苏合营公司的苏方股份移交给中国。1950年3月和1951年7月,中苏先后在莫斯科和北京签订了创办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中苏民用航空公司以及大连中苏建造和修理轮船公司的协定。

      好事三,帮助中国建立原子反应堆。1954年10月,赫鲁晓夫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庆典时,同意帮助中国建造一座小型原子反应堆。1957年10月,双方又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虽然在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这一协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苏联援建的原子反应堆在培养我国核工业人才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好事四,归还旅顺口海军基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期间,提出将旅顺口海军基地归还中国。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议定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且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撤退和移交工作于1955年5月31日前完成。

      好事五,废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秘密补充协定》。《秘密补充协定》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后,毛泽东就此多次向苏联方面表示不满。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时暗示可以考虑放弃该协定。1956年5月10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认定《秘密补充协定》已经不符合苏中之间现存的友好关系,建议予以废除。5月29日,中国政府复照表示同意。

      好事六,改变卢布与人民币的比值。1956年10月23日,中苏签订协定,对之前卢布与人民币的比价加以改进,按照当时两国国内60多种日用品的价格计算,协定双方正式比价保持不变,但是在非贸易兑换时每元人民币补贴4卢布,即实际比价改为1:6(1元人民币相当于6卢布)。1957年5月11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交《备忘录》和《关于调整两国在1951年至1955年期间非贸易清算的议定书(草案)》,建议这一期间的非贸易支付均按1956年10月23日中苏非贸易支付协定规定的办法结算,苏方补偿中方9610万旧卢布。

      好事七,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赫鲁晓夫提出愿以贷款形式向中国提供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并且表示10亿卢布的贸易逆差可以分5年偿还,不计利息。

      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赫鲁晓夫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消减农业税,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同时,赫鲁晓夫对工业也施行"手术".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

    生平和主张

      赫鲁晓夫 ,全名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前苏联领导人。他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一九一八年混入苏联共产党。因为他善于投机取巧和伪装自己,逐步窃取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一九三一年由区委书记爬到了苏共莫斯科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的职位,一九三八年窃取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隔年又钻进了中央政治局。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三年,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一九五三年九月,他使阴谋诡计,篡夺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赫鲁晓夫在一九五六年二月主持召开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并在所谓“反对个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竭力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推行一整套修正主义路线。一九五八年底,赫鲁晓夫又使用阴谋诡计夺取了苏联部长议会主席的职位。一九五九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进一步推行修正主义,清洗老布尔什维克。一九六零年他片面撕毁苏联与中国签订的几百个协议和合同,撤走在中国的全部专家。一九六一年苏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修正主义谬论。一九六三年,在赫鲁晓夫大肆反华的同时,苏联与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一九六四年四月,赫鲁晓夫在匈牙利贩卖“土豆烧牛肉”的假共产主义。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他被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赫鲁晓夫在乡间隐居,他在这段期间撰写了回忆录,详细记述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的内情,他的家人在苏联官方试图没收书稿的情况下,秘密将书稿运送到西方出版。

      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在沉寂中病死,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下台
      
      1964年10月11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了讨论撤换赫鲁晓夫的会议。国家安全委员会对赫采取了特殊的保安措施,从最初的预备会议开始起,到14日最後决议通过为止,对赫鲁晓夫进行了隔离。当时,赫鲁晓夫正在南方黑海边皮聪大的中央别墅中度假,这也是他度过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后几天。当时米高扬也在离赫鲁晓夫不远处的中央别墅休假,因此预备会议一开始也没有参加。

      1957年6月全会时,反对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所谓 “反党集团”的事件中,挽救了赫鲁晓大的重要人物柯兹洛夫(是当时为赫鲁晓夫调兵遣将、派飞机从全国各地接中央委员会成员来莫斯科开会,与朱可夫、谢罗夫主持三人小组之一),这次也因心脏病较严重,未参加苏共主席团会议。苏共中央在主席团会议上作出决定,将来在中央全会上由苏斯洛夫作主要发言人;并已内定选举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

      10月11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和赫鲁晓夫通了个电话,通知他主席团正在开会,说主要讨论赫鲁晓夫关于划分农业机构的计划草案。赫鲁晓夫起初拒绝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返回莫斯科参加会议,当时正在黑海边度假的米高扬也接到了电话,被告知返回莫斯科参加会议,米高扬立刻动身前往。隔了一段时间,勃列日涅夫再度用电话通知赫鲁晓夫,如他拒绝前来莫斯科,主席团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开会。讨论议事日程,这样赫鲁晓夫才同意去莫斯科。飞机到莫斯科机场後,未让赫回家。这次撤换赫鲁晓夫的事件,苏共中央主席团是事前作了周密考虑的。原准备保留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职务,但是後来赫鲁晓夫在主席团会议上态度粗暴,且带有污辱性的发言举动,因而苏共主席团最终决定不保留他的中委职位。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一直进行到10月13日深夜。就在10月6日夜间会议休息时,米高扬说服了赫鲁晓夫,要他自愿递交退休声明,即後来在报上发表的辞职申请书,称赫鲁晓夫因年龄和健康原因,已根据本人要求被解除职务,由于赫鲁晓夫最终与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能采取合作的态度,才决定于10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会上,不对赫鲁晓夫本人展开广泛的讨论或尖锐的公开谴责。

      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10月14日上午继续开会,下午就转入举行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央全会。中央全会由勃列日涅夫宣布开会,米高扬主持会议,苏斯洛夫作了关于撤销赫鲁晓夫的职务及其原因的报告。苏斯洛夫的报告,着重批评了赫鲁晓大国内政策的错误,主要是有关农业政策、经济政策的错误,在有关组织问题方面,指责赫鲁晓夫搞个人迷信,任用亲朋当顾问,以听取亲朋顾问的意见来代替征询主席团的意见。在外交政策方面,指责他任用《消息报》总编辑、赫的女婿阿朱别依,让阿以类似非正式外交部长身份行使职权,许多外交政策的制订都未征求外长葛罗米柯的意见。随後未经中央全会开展讨论,一致通过了撤销赫鲁晓夫的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以及职消他的中央委员资格的提案。

    下台过程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等人是如何把赫鲁晓夫从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位子上推下来的?实际上存在不存在阴谋?或像勃列日涅夫时代所宣传的一切都是按党内民主程序进行的呢?赫鲁晓夫对于反对自己的阴谋知道些什么?我们企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赫鲁晓夫当时在苏联南方皮聪大疗养。当时赫鲁晓夫的一个贴身警卫阿纳托利·米哈伊洛夫对记者说,赫鲁晓夫在皮聪大疗养很平常。但从某个时刻起,连对重大政治事件内幕不了解的普通保卫人员也发现和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头:一只装甲快艇在海湾抛锚停泊了;服务人员自我封闭,互相不说话了……

      一天夜里鳄鱼(在休养地保卫领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少校的绰号)突然向下属宣布撤消皮聪大的一切岗哨,紧急返回莫斯科。赫鲁晓夫本人的行动也使当时的米哈伊洛夫感到十发惊奇。他还记得那次飞回莫斯科的飞机上的情景。飞机才上天,赫鲁晓夫就从自己的舱里出来到公共舱里,神经质地踱来踱去,有点心神不定,然后突然走近驾驶舱敲门(赫鲁晓夫不可能不知道飞行中禁止打开此门的规定)。他敲门当然无人搭理。过了5分钟他又敲,还是无人理他。

      此时赫鲁晓夫走向鳄鱼说:“少校,命令机组人员飞向基辅,首都有阴谋!”

      少校是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军人,大概从自己的上司那里得到了特别指示,做出什么也不明白的样子。赫鲁晓夫从一个保卫人员走到另一个保卫人员那里,抓住对方的手,重复一句话:“同志们,有阴谋,转飞到基辅去!”

      保卫人员无权同赫鲁晓夫讲话,同时少校在场谁也不敢同赫鲁晓夫讲话。虽然身居高位,但赫鲁晓夫也无可奈何,笨重地坐到沙发上,木然不动,然后突然好像产生一个英明的想法似的跳起来对着鳄鱼叫喊:“少校,你是苏联英雄,飞机转飞基辅,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命令!”

      而鳄鱼仍然没有反应。那时赫鲁晓夫大声地对全体人员说(声音中明显有令人心碎的忧郁和绝望):“年轻人,你们全是苏联英雄,飞向基辅!那里我们会得救的。”

      最后知道自己的号召和请求毫无用处之后,赫鲁晓夫走回自己的机舱,直到飞机着陆也没有出来过。

      在莫斯科机场,坐着国家第一号人物的飞机从一条跑道滑向另一条跑道,很久舷梯不来靠拢飞机。米哈伊洛夫望着舷窗发呆。来迎接领袖的不是传统的高级轿车,而是一辆普通的“齐尔”,看到这一切赫鲁晓夫愤怒地骂了一句:“叛徒,出卖基督的人!”在尔后的时刻人们听见他的哭声夹杂着诅咒和威胁……

      米哈伊洛夫记得是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伊来迎接赫鲁晓夫的。

      根据谢米恰斯内伊的回忆,在机场上见到赫鲁晓夫时,赫鲁晓夫表现是平静的,好像没有什么怀疑。赫鲁晓夫问谢米恰斯内伊:“其他人在哪里?”

      “在克里姆林宫。”

      “他们都吃过午饭了?”

      “没有,似乎大家都在等你。”

      赫鲁晓夫从机场直接去了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警卫人员被换了。封锁了内外通讯。

      勃列日涅夫等当时有没有想从肉体上消灭赫鲁晓夫,毒死他或炸毁他的座机?

      几乎所有参加党中央十月全会的人在回忆中都在对此加以否定。

      但据谢米恰斯内伊的讲述,从1964年春末起,勃列日涅夫认真地考虑过这些方案。赫鲁晓夫的改革和他的喜怒无常使机关里的权势者恐惧。能让赫鲁晓夫死亡是勃列日涅夫等权势者感到安全的最简单的摆脱困境的办法。对党和国家的第一号人物实施非暴力杀害当然是克格勃的任务。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伊回忆说,勃列日涅夫几次把他叫去。就一个方案进行长时间的倾心交谈。这个赫鲁晓夫的忠实战友(指勃列日涅夫)为消灭自己的老师什么办法没有设想过啊?

      他首先想到毒死他。估计到这个“乌克兰的伟大儿子”的好胃口,这样的死是合乎情理的。原苏联部长会议事务管理局局长斯米尔丘科夫证明,赫鲁晓夫在小范围内酗酒很严重。勃列日涅夫相信自己的克里姆林宫医生对赫鲁晓夫的死亡会作出相应的结论的。结论中不会出现氰化钾或别的什么毒物中毒的症状的。

      克格勃头头谢米恰斯内伊表示反对这种办法。他举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给赫鲁晓夫准备饮食的只有一个女厨师。她早在斯大林格勒时期就在赫鲁晓夫身边,对赫鲁晓夫赤胆忠心,收买她是不可能的。另外,按照这种犯罪作案的逻辑,必然要消灭凶手,然后为了掩盖罪行痕迹,又必须把新的杀人案的执行者收拾掉……

      “最后会追到我的头上,”克格勃头头笑着对勃列日涅夫说,“最后追到您的头上……”

      这种前景,未来的总书记当然是不喜欢的,他放弃了这个建议:当赫鲁晓夫完成对埃及的访问后回国时制造空难。克格勃头头对于要杀死全体机组人员和其他访问随行人员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他也不会参加这一行动。

      弄死赫鲁晓夫的念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未来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又提出制造车祸。地点定在列宁格勒。1964年6月,赫鲁晓夫将在那里同南斯拉夫的铁托举行简短的会见。这一方案也放弃了。

      勃列日涅夫知道克格勃负责人不想干太亏心的事,就降低了要求,不是杀死赫鲁晓夫,而是把他抓起来。在他7月初从斯堪的纳维亚访问回国时把他抓起来。但下一步怎么办?最主要的是怎样才能看起来抓他是合法的?

      看来搞掉赫鲁晓夫必须遵照党内民主程序。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休息。由于天气不好,转到皮聪大。而在莫斯科10月12日,召开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勃列日涅夫主持会议,讨论新的五年计划,还有农业的领导和农业的集约化问题。大家一致意见由勃列日涅夫给赫鲁晓夫打电话,请他回莫斯科。

      乌克兰原第一书记谢列斯特在一次会见记者时证实:我们全体主席团成员都参加了。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通电话时有点吓人,勃列日涅夫有点发抖,说话结巴,嘴唇发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我们请您回来……根据您的信函……”

      勃列日涅夫很紧张,虽然在赫鲁晓夫飞回来前权力掌握在他们一伙手里,并得到了克格勃、内务部和武装力量头头们的支持。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谢列平注意到新闻界也站在他们一边。《真理报》总编,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在国外出差。《消息报》主编阿朱别伊和党中央意识形态的书记伊利切夫在国内出差。

      谢列斯特在日记中写道:10月13日下午3点,赫鲁晓夫和米高扬走进克里姆林宫里的党中央主席团的会议室。那里集合着全部大臣们,包括党中央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书记处书记。赫鲁晓夫向大家问好。然后不满地问:“这里发生了什么,谁主持会议?”主席位子空着。赫鲁晓夫习惯地坐上去。宣布开会。他说,但不向一个具体人:“谁说话,什么问题?”

      开始了坟墓里一样的寂静。分把钟的冷场后,党中央的书记勃列日涅夫开始讲话。这是主席团预先定好的。一场戏的演员们开始进入角色……

      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带头向赫鲁晓夫发起攻击,他作主旨长篇发言,列数赫鲁晓夫十年来的一系列严重错误,接着其他人跟着讲话,都是批评赫鲁晓夫的错误的“炮弹”,对赫鲁晓夫来说实际上已经形成众叛亲离的局面。赫鲁晓夫想要发言反驳,但主持会议的勃列日涅夫不给他发言的机会。赫鲁晓夫想要召开中央全会来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及各州委的书记们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们一边。

      不久赫鲁晓夫被解除了一切领导职务,成了一个退休金领取者,到莫斯科郊区的一幢别墅里过养老生活了。

    轶闻

      在联合国大会会议期间,当西班牙佛朗哥政权代表发言时,苏联等国代表集体敲打桌子和喧哗。而赫鲁晓夫居然脱下皮鞋,敲打桌子,表示抗议。

      关于赫鲁晓夫拿皮鞋敲桌子的描述,另一种说法是:当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因为很多国家轮流发言,所以联合国代表们听多了,很多人就开始昏昏欲睡,大家对赫鲁晓夫的发言不感兴趣。赫鲁晓夫看见旁边的印度代表翘着“二郎腿”,正在闭目养神,于是就把印度代表的皮鞋脱掉,使劲敲桌子。这就是赫鲁晓夫敲桌子的情况。赫鲁晓夫在散会后,告诉这位印度代表,以后他每年都给这位印度代表送一双苏联最好的鞋子。赫鲁晓夫也确实做到了,在他下台之前,他总共给这位印度代表送了十双鞋子。

      他关注农业, 认为美国人大量种植玉米,苏联人也不该落後,继而在全国推广玉米运动。

      他评论毛泽东发起的所谓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戏称「苏联的共产主义是人人吃土豆加牛肉,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

      前任:斯大林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大元帅,武装部队总司令.

      继任:勃列日涅夫 苏联共产党总书记,陆军元帅.

    补充

      赫鲁晓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24岁时,赫鲁晓夫加入布尔什维克党。由于他具有高超的政治工作才能,逐渐从基层党务工作者中脱颖而出。1935年,赫鲁晓夫已成为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莫斯科州和莫斯科市的党组织都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

      1952年苏共十九大被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兼中央书记。1953年9月,赫鲁晓夫被任命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在1956年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发表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现象。报告提出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肃反扩大化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这在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长期形成的凝固、僵化的局面,开始了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思想解放的新阶段。

      赫鲁晓夫执政后,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他以农业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接着进行了以改组上层经济管理机关为中心的工业、建筑业改革。

      1957年6月,赫鲁晓夫成功地挫败了马林科夫、卡同诺维奇、莫洛托夫等人反对改革、企图撤换中央领导人的行动计划。1958年3月,赫鲁晓夫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集党政大权于一身。

      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赫鲁晓夫还进行了政治改革。他提出必须经常更换党的领导机关成员的主张。并将其写进新党章。他还废除了每月发给高级官员津贴的规定。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他把统一完整的党分成两个平行的党,一个管工业,一个管农业。

      在赫鲁晓夫长达11年的执政期间,进行了不间断的改革。虽然改革取得一些成就,但也造成了许多错误。赫鲁晓夫生性急躁,缺乏考虑,急于求成。这使得许多从原则上说是正确的改革措施,结果却事与愿违。他还主观地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了完全和最后的胜利,苏联已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时期,提出了许多超越现实的口号和目标。赫鲁晓夫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的旧体制,也没能有效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失败的改革家。

      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免除了赫鲁晓夫的一切职务,赫鲁晓夫被迫退休,1971年9月11日,他在莫斯科因心脏病复发溘然长逝。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