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著名摄影家石志民先生专访()(图)2009/04/29
  • 笑傲“江湖”:网络摄影的前世今生2009/04/28
  • 那日松:摄影江湖()(图)2009/04/28
  • 鲍昆:摄影离开对现实思考就没有力量(...(图)2009/04/28
  • Royal:从四通摄影天地到江湖色2009/04/27
  • 那么蓝:我们摄影是为了……2009/04/27
  • 江湖色十人摄影展明在798艺术区举办2009/04/27
  • “五一”798工厂:江湖色十人摄影展(...(图)2009/04/23
  •  
    李树峰: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总结(图)
    时间:2009/04/29 出处:博联社



      李树峰 李树峰老师在博联社的博客

      男,汉族,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兼《中国摄影家》主编。 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沽源县。1988年-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1991年—1995年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工作,助理研究员。1995年11月调中国文联组联部工作,先后在产业文化处、出版管理处工作。2000年调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部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自2005年11月起兼任中国摄协党组秘书)。2007年12月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工作。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文学评论多篇,毕业论文《文学的时空及其超越——以〈红楼梦〉为主要例证》发表于《红楼梦学刊》1993年第3期;参与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罗钢主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在国家教委工作期间,参加中小学教材审查工作和实验教材编写工作。在中国文联工作期间,参与组织“万里采风”活动,文联系统出版管理,审读书稿和为老一辈文艺家《晚霞文库》做责任编辑等工作。

      到中国摄影家协会工作后,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07年在伊犁、通辽和东莞承办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并主持编写视觉新理念丛书——《世纪摄影论坛精粹》、《视觉维度》和《开拓与发展——中国摄影家成立50年论坛文选》,通过这三次全国性会议,逐步培养起一支理论工作者队伍,在全国摄影界产生很好的反响。此外,还举办多次专题性研讨会。参与全国摄影艺术展的摄影分类改革,并担任第21届全国影展评委。担任第五、第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策划设计和章程、实施细则的起草工作,使金像奖逐步规范化;承办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实现多项改革目标;承办金像奖获得者作品展览和颁奖晚会(2007年9月28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首次实现电视现场直播和给获奖者学术评价)。2002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和开会期间,先后参与文件组、代表组、组织组工作;2007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中担任文件组组长,承担工作报告和章程修改等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与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在修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过程中,主持编写了摄影学科的词条,并担任摄影学科副主编(主编袁毅平)。策划承办两届“沽酒杯”坝上风光风情摄影大赛;与索尼公司合作,策划并举办“自有我主张”数码摄影大赛,并在全国首次进行网络投稿和评选;与爱普生公司合作,策划《大地长歌》风光摄影大展。此外,还与其他地方政府和公司举办大展、大赛十余项。担任过三十余次全国摄影大赛评委。在中国摄协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中,承担七个项目的宣传、征稿工作,完成重要项目标识评选,博物馆网站筹备,征文物、图片和文章的征集。多次担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复评委,推出一批摄影评论文章;参加六次文代会、八次文代会工作报告和章程起草小组工作,参与文艺行业管理国家课题的调研和报告起草工作;担任《中国摄影年鉴》(2006—2007)副主编。撰写摄影理论文章多篇,其中《当前摄影创作存在的几个问题》被收入《中国学术年鉴》(2004);《图像文化的时代特征》被收入罗岗、顾铮主编《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撰写发表摄影家作品评论几十篇。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

    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经过两天多紧张的会议,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就要结束了。在两天的会议中,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李前光同志致开幕词,对理论界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王郑生副书记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了关于摄影史建设的主题报告,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部署;会议宣布了调整理论委员会的决定。所有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中国摄协分党组和主席团对理论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对摄影史工作的重视。在昨天的全体会议上,李帆教授为我们讲解历史学的观念和方法别开生面,使我们了解了历史学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13日晚上陈学圣先生《1949年前的中国沙龙摄影史》的讲座,梳理沙龙摄影的历史,使我们收获颇多。今天晚上,顾铮和李媚两位先生还要为广东摄影朋友们举办关于《纪实摄影的价值和走向》的专题讲座。新调整的理论委员会各位副主任鲍昆、顾铮、李媚、盛希贵、宿志刚和其他很多来自各省的、高校的和出版单位的专家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就中国摄影史的史料征集和线索疏理以及影像市场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雁、丁遵新、陈小波等在摄影史个案研究方面做出成绩的同志介绍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陈申同志还介绍了中国摄协八十年代编写摄影史的情况。杨恩璞、那日松、林路、王瑞、王苗、江融、李元等同志虽然不能来开会,但也通过各种方式给组委会办公室带来了他们的意见和文章。许多省份交来了本省的摄影大事记,许多同志提出了新的史料线索和自己希望承担的课题。与此同时,第22届全国影展获奖作品预展在同一场地举办,也为会议增添了浓厚艺术的氛围。应该说,会议的内容是丰富和充实的,许多认识是富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对于展开摄影史的各项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和代表会聚一堂,本身就是一次队伍的凝聚,这将为具体编纂中国摄影通史的工作,打下很好的人力资源的基础。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薪火相传的文化使命。自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遭遇前所未有考验而自强不息的历史,也正是从这个年份开始,人类有了摄影图像的历史。所有的摄影人都要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做好存史的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呼吁做摄影史工作,但很多人都希望有别人赶快去做。实际上,这个使命落在每个人的头上,谁也责无旁贷。我们需要的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的史志做起,去存续、去访谈、去录制,去积累,而不是面面相觑,相互推委。这其中,有一些人主动自觉地做了一些工作,尤其难能可贵。

    为了进一步做好以后的工作,我想就下一步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我们希望全国的摄影家、摄影工作者,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摄影家,也包括四十岁以上的摄影人,都来做存史的工作。

    当代史的存史,首推回忆录。写回忆录,就是恢复历史记忆,需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能挟私。我们不但需要大人物的回忆录,也需要小人物的回忆录;不但需要一个事件中所谓正面人物的回忆录,也需要反面人物的回忆录。从存史的角度说,既不能因人废言,也不能因事废人。我们既需要集体参与的"公撰",更需要个人化的"私撰"。在存史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的会议都是客观、公正和准确的。实际上,记忆中有意无意的疏漏、讹误,是普遍的事情,甚至还存在当事人自我合理化的成分。但是,只要大家都来参与到存史过程中去,个体记忆上的错误就会最大可能地得到矫正。只要公之于众,公众自会有鉴别力。 

    当前最紧要的,是老一辈摄影家年事已高,存史问题更加紧迫。我们希望老一辈摄影家、理论工作者和组织工作者,如果可能,就写一些回忆录,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派人去纪录,你们口述历史也好。你们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者和知情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后人,都要有所说明,希望你们不要把历史带走,要尽量帮助后人减少历史的困惑。

    2、我们希望全国各地的摄影组织都来做录史的工作。我们各级摄影组织,肩负推动创作、推出人才的任务,从长远看,本省区的摄影史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各个省区的摄影是中国摄影的组成部分,有的省市,还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摄影家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摄影发生和发展史。编写自己的摄影史,是当地文化建设的一项工程。现在,从各个省交来的大事记看,很不平衡。有的省做的多些,有的省做的少些,有的省没有做。不管怎样,这项工作一定要做起来,我们希望每个省都有专人负责,做这项工作,做当地摄影家的访谈工作和史料整理工作。

    3、我们希望全国的摄影理论工作者都来做说史和论史的工作。搞好中国摄影通史的编撰工作,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需要三代人共同努力,我们要把老一辈摄影家和理论家组织起来,担任我们的顾问小组;把年富力强的理论评论家组织起来,成立工作班子;把高校摄影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组织起来,把摄影史的任务作为课题安排给他们承担。我们要结合中国摄影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广泛征集史料,同时希望大家都参与进来,有的研究摄影家个案,有的研究某个年代,有的研究某个事件,有的研究某个组织,有的研究某个媒体,有的研究某个摄影类别。我们要在摄影界普及摄影史的知识,营造说史、论史和平等说理的学术氛围。

    搞好摄影史建设,一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谁都生活在现实和历史之中,每个人都可以说史、论史。编写中国摄影通史,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任何一个对历史有兴趣的人,都可以编写自己角度下的中国摄影史。我们最好像文学、美术一样,有十个以上版本的中国摄影史,这些版本互相参照和映证,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了解中国摄影发展的历史。二是要有全球史观,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国摄影的历史,或者封闭地构建摄影史的体系,要把欧洲和美国摄影的发展作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参照,给读者以全球整体印象,而不是中国的条块印象。三是要梳理出中国摄影自我发展的脉络。从摄影术进入中国,到中国化的摄影,再到蔚为大观的中国摄影队伍,中国摄影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道路。中国摄影史要给中国摄影人以自信力和自豪感,而不是相反。四是不能把摄影史写成圈子里一拨人又一拨人的游戏和取代,要写出摄影与中国社会生活变动和与中国文化观念演进的相互影响、相互生发和相互激荡的关系。

    中国摄影史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中国摄影史的缺席,当前高等摄影教育缺少了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由于中国摄影史的缺席,当前影像拍卖许多人对历史作品缺乏了解和认识,严重阻滞了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摄影史的建设是个复杂而繁重的工程,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我在这里诚挚地希望,全体与会代表都静下心来,从点滴做起,,像杨克林同志做抗战图像资料、王雁同志作《沙飞传》、丁遵新同志作《陈复礼传》、杨恩璞同志做郎静山、吴印咸纪念馆和李媚同志做庄学本研究、陈小波做当代摄影家个案研究、晋永权做1956-1959新闻摄影断代研究那样,从具体的人和事入手,摆脱浮躁之气,沉淀文静之气,扎扎实实地从事建设工作。我们希望高等院校的教授能够带动研究生做摄影史的课题研究,各个省派专人做本省的摄影史研究。我相信,通过我们几年的努力,摄影史料的抢救和收集整理工作,个案研究工作,都能有一定的积累,史的梳理工作也会有一个大的进展。

    最后,我讲一下工作安排。

    1、关于各省、区、市的摄影大事记

    省级摄协负责同志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件事,要派专人长期负责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出这篇文章。这次提交本省大事记最好的省份,是广东省,在这里提出表扬。没有提交的,要着手做这项工作。能抢救的赶快抢救,能整理的赶快整理。

    2、任务分配

    参加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的与会代表,是我们的基本队伍。我们给大家发了一个史料简目和一个表格,希望大家认真填写,把自己所知道的史料线索和愿意承担的课题,填在上面,并在离会前交给会务组。

    中国摄协理论委员会将在大家申报课题和提供线索的基础上理清编写思路,组织撰写队伍,展开工作。

    3、填写表格,建立理论人才档案

    中国摄影理论人才十分缺乏,但事情正在起变化,业内和界外参与摄影评论和理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从中国摄协在2000年之后第六、第七和第八届理论研讨会征集的文章数量就可以看出发展。第六届收到论文60篇,第七届收到论文150篇,第八届收到论文230篇。这说明,理论人才队伍扩大了,这是我们搞好工作的基础。

    4、经费问题,我们将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一方面与中国摄影出版社一起努力筹集资金投入,还将积极募集社会赞助。力争使经费问题落实下来。

    5、成立编委会

    中国摄协将成立中国摄影通史编写委员会,统一领导编写工作。凡有用史料,一概收集;凡摄影回忆录、访谈录,一并整理。凡收集史料,都支付稿酬。我希望能够建立一种和谐的运作机制,将老一辈摄影家、理论家、中青年的摄影工作者和凝聚起来。

    同志们、朋友们,摄影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摄影人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记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肩负起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为实现编写中国摄影通史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