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经销商囤积居奇部分白酒断货2009/08/01
  • 24岁女董秘:不想回答“个人问题”2009/08/01
  • 郎咸平:中华文化的四大茫然2009/08/01
  • 宋鸿兵:我为什么要写《货币战争》2009/08/01
  • 仰融移民投资造车路径起底2009/07/31
  • 宋鸿兵危言耸听 2024年人民币消失?2009/07/31
  • 马多夫:多年没被发现 自己也觉惊讶2009/07/30
  • 中国大陆货币政策由松转紧2009/07/28
  •  
    香港银行信誉重挫 大陆法律界宣战
    时间:2009/08/02 出处:文汇报
    祝方很少生日快乐之周末也在做新闻!

    雷曼迷债风波未息,大陆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苦主又杀到,香港银行信誉受严重挑战。大陆“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6名代表31日专程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赴港,投诉香港多间银行以不良销售手法,误导他们购买Accumulator,令10余人合共损失逾10亿元。

    联盟代表在立法会议员陈鉴林陪同下与金管局助理总裁李令翔见面,后再到湾仔警署报案。金管局对事件表示遗憾,称尽可能3个月内看完所有投诉个案,以确定有无表面证据支持进一步立案调查。汇丰银行、荷兰银行及星展银行响应查询时均强调,产品销售严守业内规定,合乎监管机构要求,并拒绝评论个别案例。
     
    该联盟现在为数约10余人,均是香港银行KODA产品的受害者。所谓KODA,是一种与股票挂钩的期权合约,英文全称是Knock-Out Discount Accumulator。投资者购买KODA后,能够以较某股票现价低10-20%的行使价买入股票,因此大陆称其为“打折股票”。KODA看上去很诱人,但潜在风险极大,因为它“赚有顶,蚀无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指,客户购买KODA后,当股票价格升过现价3-5%时,合约会自行取消;但若股票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双倍吸纳股票,损失也不断扩大。业内称其为“富豪杀手”,往往“赚一粒糖,输一间厂”。

    联盟官方网站“打折股票网”披露,联盟成员分别在星展、汇丰、花旗、恒生及荷兰银行等被“误导”开设私人银行户口投资KODA,损失金额数百万到上亿元不等。联盟总联络人金亮估计,大陆实际苦主逾3000人,大多数人碍于面子或不敢与银行“闹僵”而不敢站出来投诉。联盟曾尝试与香港银行沟通,但银行很“蛮横”,坚称“未做错任何事”,因此求助金管局。金管局数据披露,截至2008年2月,香港市面上销售的Accumulator达1324亿港元。有投行报告指,2007年香港销售的千亿Accumulator中过半卖给大陆投资者。
     
    至于Accumulator祸水如何“北上”,联盟成员之一、上海创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赖建平透露,香港银行有部分职员专攻大陆富豪市场,依托现有客户带客或电话推销的方式揽客,与新客户认识后会通过饭局及外出游玩巩固关系,再游说其开设私人银行户口购买KODA。他们推介产品时一般会淡化风险,突出回报率,如称“香港股票市场是成熟的市场,PE值稳定,股票大跌的可能性很低。”

    金管局发言人表示,香港并无法律禁止香港的银行“北上”揽客,有关行为是否违法仍需视乎当地法律。但郭田勇指出,大陆法律规定禁止外资银行在大陆地区销售未经许可的金融产品,而KODA并未获银监会批准。然而,销售银行千方百计规避法律限制,有销售员会建议客户在海外注册空壳公司进行投资、或利用在港的生意往来资金投资,以及邀请客户来港开私人银行户口。这样一来,销售银行、投资资金以及产品审批都在境外,投资者不受大陆法律保障,一旦发生纠纷,救助途径少之又少,而银行则可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带”过关。
     
    有关事件已引起大陆重视,央视《经济与法》专题节目直言,大陆须完善法律加强监管。大陆17家律师事务所共同起草了“为欺诈性非法销售海外金融产品之中国受害者维权的声明”,愿意为受害者提供帮助,新华网评论指,这标志中国大陆的法律界正式向销售“金融毒品”的香港银行宣战。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