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赫鲁晓夫怎样责斥毛、林、康?2009/08/18
  • 格鲁吉亚称18日正式退出独联体2009/08/18
  • 俄罗斯:梅普矛盾渐成日常现象2009/08/18
  • 俄罗斯华商陷困境有苦难言2009/08/07
  • 苏联创始人托洛茨基的悲剧2009/08/06
  • 1950年苏联空军保卫上海与国军作战2009/08/02
  • 索尔仁尼琴:活着,并且不撒谎2009/08/01
  • 前苏联政治笑话2009/07/23
  •  
    秦晖:我看东欧国家的选举
    时间:2009/08/19 出处:新浪博客
      从1989年至今近十年的整个形势看,东欧左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9年东欧剧变到1992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政治钟摆大幅度向右摆,出现反共大联合的趋势,各国出现多米诺骨牌向右倒的政治变动,东欧的社会主义体制相继崩溃,在剧变的尘埃飞扬之际,各国弥漫着一种反共的非理性情绪,以人划线、以“关系”划线和追溯历史渊源的做法掩盖了各国所谓“共产主义后”势力内部的意识形态分歧,“破除旧体制”方面的一致性掩盖了“建立新体制”方面的不同见解。这一时期,一方面小党林立(截止到1992年,已注册登记的政党和组织在波兰有200多个,在匈牙利有52个,罗马尼亚有83个,俄国有100多个,捷克有153个,只有800万人口的保加利亚竟有180多个),另一方面右派独大,各国大都出现了旧体制的各种各样的反对派大联合阵营,包括波兰团结工会、捷克公民论坛、罗马尼亚救国阵线、保加利亚民主力量联盟以及俄国反对1991年8.19政变的阵营,都是具有形形色色思想的人的反共大联合。“主义”的分野在这一时期远不如与前权力结构、乃至与前权力结构的某一代表人物的敌友关系来得重要。意识形态对于这种反共统一战线内部各派反对旧体制的激进程度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也就是说,在这个阵营内的一些社会民主派有时会比保守派更加反共。

      在捷克,“重建”的社会民主党与奉行基督教保守主义的右派人民党等联合要求取缔已宣布奉行民主社会主义并与过去决裂了的捷共,反而是向来与“左派”无缘的哈韦尔出面反对这种报复主义的主张。在前民主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些组织声明他们与基民盟是竞选中的对手,而与民主社会主义党(社会党化了的“前共产

      党人”组织)则是不共戴天的“敌人”!相反地,由实际上奉行社会民主主义的“前共产党人”领导的罗马尼亚救阵在武力推翻齐奥塞斯库政权的“十二月起义”中得到了包括右派在内的欧洲各国主要政治力量的大力支持。而不久之后“重建”的罗马尼亚社民党又与持右派立场的其他几个“历史党”一起结盟向执政的救阵——社民党发难。除了执政党的“前共产党人”“出身”外,罗马尼亚社民党(历史党)并没有为这次发难提出什么意识形态方面的理由。保加利亚的社民党(历史党)也是不依不饶地要求“清算”保共“罪行”而遭到当时的总统、民盟主席团团长热烈夫的反对。

      对“历史党”整“前共产党人”这一现象还比较好理解,一来当年他们挨整下台,流亡国外,现在回国泄愤,总算还有个说法,二来这也是政治操作中争夺领导地位的需要。但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原来旧体制下某些政党表面看起来铁板一块、反对派力量很小或几乎没有,在这些地方,一旦形势逆转,“前共产党人”受到的非理性迫害就越极端,而且这些迫害甚至往往来自共产党内部,或者说是“前共产党”的个人,这是因为在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里,旧体制下的党内斗争本来就比多党制的党务纠纷更残酷,剧变后一些掌权的“前共产党人”旧习未改,迫害起“前同志”来自然比自由派更“内行”。还有,在反对派有长期活动基础的国家,不太需要在剧变过程中用极端的作法来为自己树立形象,而在共产党一统天下反对派没有资源积累的地方,人人带着面具生活,无法真实地表现其信仰、思想和立场,而条件一具备就会出现哗众取宠的局面,大家都争相以极端行为来表现自己,就会在体制内涌现出大批体制的反对者。这里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罗马尼亚的十二月事件和罗共要员在左派执政下的遭遇。

      这期间东欧各国都举行了剧变后的第一次议会大选。这时原共产党的合作者纷纷离开。与保共有43年合作历史的保农民联盟宣布不再接受保共领导,波兰农民党和民主党议员团也急忙与波统一工人党划清界限,以显示其独立性。原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青年团、妇女等组织也纷纷独立,宣布脱离共产党,不再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力量而另立山头。在这种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共产党或其后继组织孤军备战,几乎均惨遭失败。1989年6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允许竞争的议席中第一轮创下零的记录,只是在照顾性的选举中方才补足了自己应得的席位,波党推举的35个候选人原以为都曾是党内德高望重的领导人而无竞争对手,却始料不及的几乎全部落选。1990年3月前东德举行了“58年来的第一次自由选举”,民社党得票率为16.33%(65个议席),社民党稍高,为21.84%(87个议席),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社民党进入执政联盟。匈牙利社会党在1990年4月的大选中只获得8.55%的选票,虽进入议会,但任何一个政党都不愿与其组阁,社工党因得票未达到4%而无法进入议会。社会党主席涅尔什公开承认社会党的失败,说它在执政40多年后成为在野党,下一步它将成为“建设性反对派”。在同年6月的捷克议会大选中,捷摩共在联邦议会两院中分别获得13.6%和13.7%的选票共占47个席位,成为议会中最大的在野党,捷社民党因未获得5%的选票被阻挡在议会大门外。

      罗、保、阿三国的左派在1990年5月-1991年3月的选举中得票率较高,分别获得67.02%、52.75%、67.2%的比例。可惜好景不长,保左派取得剧变后第一次大选胜利,社会党占有400个议席中的211个席位,在当时东欧国家是少有的,但因领导层软弱无力,不敢面对现实,只想依靠西方的力量,结果在上台60天以后,拱手交出政权。到1991年10月的提前选举中,保社会党的得票率比1990年下降19个百分点,获33.14%,最终也变成一个反对党。阿劳动党在首次多党选举中的250个议席赢得168个席位,但党政要人全部落马,独立组阁22天后被迫辞职,1991年6月4日结束了47年来阿劳动党一党执政的历史,一个星期后,阿第一届多党联合政府组成,在新政府的24名成员中左派与反对派各占一半。罗马尼亚的情况有些特殊,如前所述,反体制的力量主要从体制内产生,救阵原本就是罗共党内的改革派,它又是十二月事件的主导者,加之选举前与20多个政党达成协议,组成全国联盟临时委员会,得票率很高是意料中事,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这初次的自由选举中,对立情绪严重,非理性的行为蔓延,街头景观犹如我国文革早期,动辄召开几十万人的群众誓师大会,两派群众的街头辩论、相互谩骂甚至冲突都时有发生。双方都不择手段地攻击对方的候选人,街头张贴的候选人照片或被乱涂乱画肆意丑化,或打叉挖掉眼睛鼻子,至于要求从候选名单中划掉某某人的宣传车声音更不绝耳。1990年笔者在华沙最繁华的大街上就看到两幅针锋相对的大标语,一幅是“同左派联盟在一起最牢靠”,另一幅是“让我们永远同团结工会在一起”。

      但这种现象只维持了很短一个时期,剧变一旦成为现实,右翼浪漫主义很快就消退,这种反共的右翼统一战线就解体,一时间各小党林立,进入群雄争霸的局面。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党在政治生活中能取得优势,于是就出现多党联盟,但联盟内党派很多,利益难以协调,一些小党摇摆不定,一会儿合并,一会儿独立,使这一阶段的政治特别不稳定。这时东欧各国重建的“共产主义后”政党,迫于当时的反共狂潮的压力,向右摆的幅度也很大,这里面带有为保全力量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性、权宜性和过渡性。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