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北京日报:网上言论自由并非绝对2009/09/03
  • 中国内地报业面临大洗牌2009/09/02
  • 全球最畅销的杂志《读者文摘》破产2009/08/21
  • “时尚”掌门的“时尚”情结2009/08/21
  • 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吴泓昨夜在京病逝()(图)2009/08/21
  • “北晚”与“新京”为何死掐?2009/08/21
  • 前《人民日报》人员在港寻求政治庇护2009/08/20
  • 朝鲜媒体称朝韩关系处于最恶劣状态2009/08/15
  •  
    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做客腾讯
    时间:2009/09/08 出处: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是中国新锐高端城市杂志,她以新锐思维、超前想象关注都市精神,以故事文本、独特视角演绎都市现象、以颠覆理念、网络方式介入都市进程、南都周刊立志成为“南方立场都市风向”新闻综合类城市杂志的领导者。日前,南都周刊执行主编做客腾讯网,就南都周刊的定位及一些实际报道的具体操作与网友进行沟通,畅谈都市类杂志的发展方向。

    [10:09:45] 主持人说: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先生,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下《南都周刊》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还介绍一下都市类周刊的生存状态和以后的发展趋势。下面有请许庆亮先生。

    [10:10:00] 许庆亮说:

      各位网友大家好。

    [10:10:40] 主持人说:

      许先生,我们知道《南都周刊》创办不过三年,您简要介绍一下《南都周刊》的定位、发展想法、理念。

    [10:11:27] 许庆亮说:


      《南都周刊》是2006年3月份正式创刊的,这是一份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南方都市报》主办的一份面向全国的都市类新闻周刊。在创刊至今三年多以来,《南都周刊》在行内,包括在读者里面已经成长为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一份新闻周刊。我们的定位现在明确为八个字“南方立场,都市风向”,就是一直秉承着我们南方报业集团的新闻理念,但是我们又是面向都市中产阶层的一份都市类周刊;整个定位基本上就是面向中国大中城市的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读者。

    [10:12:01] 许庆亮说:

      从06年到现在,我们操作过一些比较让读者有印象的专题跟特刊,06年我们创刊的时候做了十个有创意的推广方案。就是以魔幻历史主义的方式,把历史中曾经发生的一些事件,映射当代中国现状的创意方案,这些创意方案一下子在网络上得到一个非常大的反响,转载量据我们当时观察,许多大小论坛都在传播。比如说我们当时做的一个推广方案是“同一阙歌,走进垓下”,就是把古代的事情用现代的语境进行包装,这个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为《南都周刊》迎来了第一次的口碑,从当时的状态来看,让我们一份新的刊物就有了第一次的知名度。

    [10:12:30] 许庆亮说:

      之后我们在06、07、08年,这三年的年末盘点都操作了反向新闻辞典,反向新闻辞典就是以一种解构的方式,以新闻的反向发生方式,对那三年来每年中国跟世界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一些民众关心的网络事件,以反向跟解构的方式进行解读,这样的一种操作模式在整个中国新闻界是有史以来没有人尝试过的,我们是作为一家杂志形态的媒体,在中国新闻行业里面是一个创新式的操作方式。

    [10:14:38] 许庆亮说:

       2009年3月以来,我们进行了杂志化的深度改版。从整个杂志的形态到纸张,到它的开本完全按照杂志化的模式来操作。进行这样一个调整之后,整份刊物,无论从影响力、知名度到大家对它的认可度来看,这半年以来有了一个非常长足的进步。在这样一个调整里面,我们把《南都周刊》定位成一个都市周刊,同时又坚持对网络的热点事件第一时间进行介入的这样一种报道模式。如果概括起来的话,就是都市现象跟网络精神的一种结合。同时我们在社会报道领域上更集中于民生,就是跟普通老百姓有切身利益关系的一些社会现象;同时,更进一步的关切都市白领在精神跟物质方面的一些需求。

    [10:17:09] 许庆亮说:

      我列举几个我们改杂志化以来的一些操作案例,说明我们跟网络的贴近程度。比如说,我们在改版的第一期就做了一个“谁在统治网民”这样一个专题,就是对传统的权力模式进行了分析。互联网网民已经达到三亿多了,本身就是一个大社会,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等级秩序里面,究竟是有哪些力量在统治这些网民,我们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剖析。在五月,做了先偷菜再上班的报道,探讨开心网、FACEBOOK的交友模式;在6月份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中国官员的2.0危机”专题,就是对中国这些政府官员,在传统的监督模式下面,在迎来互联网这个时代之后,他们又面临一个产生自网络的民间力量的监督,我们概括为“中国官员的 2.0危机”,这就是我们在网络报道方面做的比较大的三个专题。在这方面我们算是网络报道方面跟进最紧的杂志了,以最敏锐的观察方式去介入网络的这种发展进程。

    [10:17:37] 许庆亮说:

      在民生方面,我们在3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食品生化危机”,为什么要做这个专题呢,从去年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的角度出发,对中国食品安全生产做了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调查。从火腿肠到其他食品、饮料,各个行业潜在的一些食品生化危机,我们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采访跟调查。这个报道推出来之后,引起了读者的很大反响,因为在中国食品安全感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介入。

    [10:20:19] 许庆亮说:

      上个月,我们做了一个加碘盐的调查报道,之前有一些媒体的零星披露,加碘盐这个政策实行十五年以来,在中国的很多高碘地区出现了得甲状腺疾病人数和甲状腺癌的人数增加的现象,我们做这个调查的时候也是采取了一种很谨慎的态度。因为目前来说还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能够确认说加碘盐跟制度跟得这个疾病是有直接的关联,但我们通过记者去高碘地区,记者去这些甲状腺患病率比较高的地区进行深入调查,我们把前十五年跟现在的一个现状进行数据对比,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没有直接得出一个这两者之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把前十五年之前的状况,跟实行加碘盐后的状况进行对比,至于说是否存在这样一个关系,可以由读者自己来判断。但这个报道做出来之后,我们得到很多同行以及读者的反馈,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和《经济半小时》,相继做了一些后续的跟踪报道。在上上周,卫生部的一个负责人出来对加碘盐这样一个政策进行了解释。同时他也透露了一个消息,从明年开始各个省有权自我决定是否要在这个食用盐里面加碘,这同样意味着实行了十五年的强制加碘盐政策从明年开始就走向一个比较松动的状况。

    [10:20:36] 主持人说:

      这个信息来源你们从哪儿得到的?

    [10:20:53] 许庆亮说:

      这个信息来源是我们的编辑通过卫生部发布的一个报告,是卫生部学术方面的报告,卫生部从07年开始,就对这样的加碘盐以及得甲状腺疾病这些的人有一个跟踪研究,所以它的数据里面也没有说这个有直接关联,但是因为这个数据的变化引起了我们的一些关注,有些日报对这个报道做了一些跟进,我们编辑看到这个报道以后就有这个敏感性,我们编辑部内部进行了一个很充分的沟通跟求证,最后我们还是先以记者去实地采访,根据这个第一手的资料最后再进行这个选题的评判。

    [10:21:09] 主持人说:

      你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选题呢,评判的标准是什么?

    [10:21:37] 许庆亮说:

      评判的标准,我们首先要找专家、学者,我们会去搜集一下有没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样存在一个问题。最后我们收集的资料表明,这里面还是有分歧意见的。就是说有一些学者跟专家认为,它是有直接关联的。但是更多的,特别是官方的专家他们认为这个政策是没有问题。在这样两派意见里面,我们肯定会分析两方面的意见。但是我们也会根据记者在前方的调查报道进行综合分析。因为我们本身只是一个媒体机构,不是做学术的,所以我们只能去讲事实,而不去下结论。

    [10:21:55] 主持人说:

      我们刚刚听了您对整个《南都周刊》的介绍,给我两个印象特别深的词,第一个是“都市类”,第二个是“关注网络”,前面您讲到的加碘盐就是民生和都市类的非常切合。网络方面,我的想法可能代表一种很先锋的或者是在前沿的感觉,关注网络的话,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10:26:25] 许庆亮说:

      我们立志要做一本新锐、前沿的新闻刊物。网络作为一个这么大的社会变革,它在整个中国都市化进程里面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大家有心去回忆一下的话,从03年到现在,基本上任何一个重大的事件都是从网络开始的。从孙志刚事件开始至今。网络其实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整个社会生态,更多的人会把网络当做一种表达自我诉求的最直接的一个平台。因为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之下,普通人是很难有这种自我的话语权。他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有自我表达权,包括有这种强烈知情权的一个公民来说,他有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呢?那么网络提供了这样一个最便捷的平台。网络还有几个特性导致了它的这种力量会越来越强大:一个就是它的开放性,另外一个就是它的共享,再包括现在网络这种交互功能越来越强。传统媒体,纸媒是很难实现这种互动的;电视媒体,只有少量的专家、学者,作为嘉宾的形式才有可能在上面表达你的这种个人意愿。但是互联网不一样。

    [10:26:36] 主持人说:

      它属于草根,反主流。

    [10:26:55] 许庆亮说:

      “草根”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呢?可能应该是说更大众。但你所说的这个“反主流”,我觉得是这样的,中国网民跟西方的网民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就是你的利益诉求,你只能通过这样一个唯一的平台,所以他在表达的时候,可能会更非理性,导致了这些网民可能在网络上的一些表现,按照一些学者的说法,有一点民粹的倾向。但实际上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很理性的,可能是谦谦有理的,但是为什么到网络上会表现成这样,这值得大家反思,可能跟我们现有的整体社会环境以及民众可以表达他情感的需求的渠道有很直接的关联。

    [10:27:10] 主持人说:

      你们《南都周刊》的同事称《南都周刊》的缩写是SMW,这个缩写都非常网络化,而且注意到您刚才介绍的一些操作,包括从最先的解构历史,从你们创刊…

    [10:27:24] 许庆亮说:

      对,其实这些都是网络风格很强烈的东西。

    [10:27:33] 主持人说:

      几年下来了,都这样做。

    [10:27:43] 许庆亮说:

      我们去年还做了一个“2008年山寨汉语辞典”,也是网络风格的典型体现。

    [10:27:54] 主持人说:

      你们新闻操作上已经形成了比较网络化的操作方式?

    [10:28:20] 许庆亮说:

      对,这个是作为我们其中的一个模式,但不全是这样。我们在这些方面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比如说民生报道,我们会是一种报道模式。像网络这种现象的归纳,是一种解释性、分析性的报道模式。在新闻报道方面,这种专题里面还是以调查、以第一线采访作为我们基本的报道模式。在整个报道理念里面,我们还是坚持南方报业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同时也坚持我们这种价值立场的独立性,也坚持对报道内容多信源求证的一种公正性。在这些方面,我们是严格遵守着南方报业一以贯之的新闻理念。同时在这些报道模式里面,我们还会有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情怀在里面。我觉得这个是作为新闻人员,虽然也不是说你要铁肩担道义,但是还是要有一种对真善美追求的情怀在里面。

    [10:28:39] 主持人说:

      你们有一点跟别的新闻类杂志不同,别的基本上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报道,但是你们,除了传统专业报道比较多以外,但你们还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幽默戏谑的报道风格和报道模式,而且报道出来以后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网络上的影响非常大。

    [10:30:17] 许庆亮说:

      就我个人的理解,我曾经也跟其他刊物的负责人、主编有一些交流,他们觉得互联网是他们的敌人,觉得互联网损坏了平媒的利益,那么他就很排斥互联网,觉得我要跟互联网做斗争。我的看法是,时代在前进,互联网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一种发展状况下,与其与它为敌,不如热烈拥抱它。跟互联网的这种深度接触里面,同时也能够让你的杂志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潮流跟趋势。你的读者不可能是一成不变,除了已经形成了很强品牌知名度的媒体,即便是他们,其读者也是会老去的,你的读者需要不断更新,需要有新的读者加入到你这个忠实读者里面来,你需要怎么办呢,需要把你的杂志和整个时代潮流进行结合,与时俱进,这句话放在媒体发展里面我觉得是一句非常正确的话。为什么我们会时常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包括网络现象的一种分析跟集纳呢,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互联网的这种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0:30:28] 主持人说:

      您接下来再分享一下《南都周刊》的一些具体操作案例,可能很多时候大家看到了报道,但不知道报道的操作经过和幕后的一些东西,想请您讲一讲,分享一下。

    [10:33:41] 许庆亮说:

      我先说一下去年我们北京记者做的一个关于《百家讲坛》的一个报道。我们一个记者跟《百家讲坛》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交往,跟他的交流之中,大致获知了一个《百家讲坛》的收视率急速下降的新闻线索。当然只有这样一个新闻线索肯定是没有办法去做这样一个专题的。后来我们记者跟工作人员的交谈之中,获取了他的信任,他就把他们内部的一个关于《百家讲坛》的收视率数据传真给了我们那位同事。这个肯定是他们内部一个真实的只限于他们内部流传的数据。据我们记者当时透露,央视内部的收视率,他们内部人有一份,对外的是有另外一份,还有其他的收视率,说有好几种版本。但我们拿的是他们内部的版本。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当时开会的时候讨论,有一个基本事实,至少在他们内部觉得《百家讲坛》的收视率急剧下降是一个事实,有了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做这个调查。包括我们当时采访了很多人,我们记者张守刚也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易中天,也采访了他们栏目负责人。这个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易中天很强烈的一个反弹,他就认为我们做的东西是不专业,而且有诋毁的情绪。在我们报道操作模式里面,我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也采访了他,我们也列了很多问题,他也接受了我们记者的采访,包括栏目主持人和里面的工作人员,我们所有的调查举证都是建立在采访者的陈述事实之上,而且我们有录音,有这些具体收集的材料。网民,包括我们《南都周刊》的读者,对这个事件还是保持非常高的热度,因为《百家讲坛》一度是中央电视台,算是一个非常火爆的明星栏目。《百家讲坛》到今天,它的这种关注度,现在关注《百家讲坛》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说我们的报道,实际上对这样一种现象进行了及时的一个挖掘。通过这两年《百家讲坛》的这样一个表现,也证明了我们当时的那个报道,包括我们这种前瞻性和预见性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10:37:43] 许庆亮说:

      我再讲讲我们今年做的几个报道。前两周我们上海记者做了一篇关于“上海乌龙剿匪记”的一篇报道,这是一篇广为转载、传播的报道。这个事实主要就是7月份,上海公安局刑警总队搞了一次类似全城打击违法犯罪的大行动,在这次大行动里面警方其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抓获了一大批团伙,但是在信息更新和收集上有一些小误差,导致在当时的大抓捕里面,把一些无辜的老百姓也牵连进去,具体的数据,我现在手头没有材料,误抓了十几个,其中有八九个抓进了派出所。那天已经到了晚上,很多人已经睡觉,这样一次误抓给很多人心理带来很多问题,因为这是直接破门而入的。我们记者,包括他带的实习生,就对这些误抓的人,我们里面有所报道的人全面进行了直接的采访,到他们家里听取他们的讲述。而且对周边人也进行了调查。同时我们试图努力跟上海市公安局进行联系,因为我们希望这个消息最好是有多处、多元的消息,不只是一个消息。希望我们这个报道能够做的更客观,更全面,而不仅仅是站在被误抓的老百姓角度。但是直到我们截稿,上海市公安局一直没有答应我们这个请求,甚至我们盖了公章的传真件也发了过去,最后没有得到他们的答复。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记者就根据实地采访,根据第一手的调查,对整个事件做了一个客观性描述的报道。之所以这个报道引起网民的很多关注,它在里面确实体现了中国整个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包括大家为警察的一种形象上的认知,包括大家对这样一个大抓捕行动的整个处理结果,大家都觉得它能很典型的反应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态;同时我们记者在报道里面写到了一些很场景化的很有镜头感的片断,包括警察去拿了某一种品牌的饮料,直接破门而入,把冰箱开了,把饮料打开喝了,这个在网络上甚至已经被网友拍成两种版本的DV,包括陕西话版本的,还有网友几个人现场演示的DV,说明网友对这样一个事件,对这个现状的正面解读情况下还同时保持一种娱乐的心态。

    [10:38:05] 许庆亮说:

      还有一个,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加碘盐操作,这算是我们近期以来影响比较广泛的几个报道。

    [10:38:22] 主持人说:

      上海这次报道出来之后,上海警方的反应是怎样的?

    [10:40:16] 许庆亮说:

      上海警方的反应是非常专业的,而且我觉得他们的整个新闻办跟我们《南都周刊》沟通的时候体现一种,首先是很专业的态度,同时是一种很谦和的态度。在我们报道出来之后,当天下午上海市公安局新闻办给我们发了一个传真函,上面对我们这次报道表示感谢,起到了一个舆论监督的作用。同时它还以一种非常理性跟客观的叙述模式,把这次我们的报道跟它在这次大抓捕之中事实进行了一个对比,它对我们做的报道,认为我们事实部分跟他们的数据是吻合的,同时在这些被误抓的这些人信息里面,我们做的数据也是完全准确的,但是它在最后希望我们《南都周刊》以后能够以更正面的报道模式去关注上海的治安环境,以对上海这种公安工作的支持的角度去做更多的报道。我作为一个《南都周刊》内容上面的负责人,我觉得在我历次的跟这些官方部门打交道的时候,我觉得上海市公安局的整个反馈,包括跟我们的这种沟通,我觉得是具有很高水准的,很专业的一种态度。

    [10:40:45] 主持人说:

      给我第一直觉,我们说了《南都周刊》是都市类的杂志,关于上海这次的报道,给我感觉,关注的还是比较底层,跟一般理解的都市类的时尚、前沿生活的报道有一点区别。你们的新闻选择是怎么样来把握的?

    [10:45:45] 许庆亮说:

      在这方面,其实我们编辑部内部有过很多的沟通。我们在整份刊物的定位之下,其实在封面报道,就是一个大的专题里面,我们是完全针对都市中产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关注他们的吃喝玩乐,关注他们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关注当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肯定都是都市中产阶层非常关注的一些问题。在我们财经板块、文化板块还有生活方式板块,我们也是关注前沿的、时尚的领域,我们不会做非常底层的或者说也不会做面向教育程度比较低的这些读者。我们做的是一个比较前沿时尚的财经、文化跟生活方式的报道。就是集中面对在大中城市里面刚刚流行的或者说有被流行趋势的这些现象进行挖掘。但是在新闻板块,可能并不像这几个板块那样有那么强烈的一个读者定位模式。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新闻,只要是受关注的新闻,它是有公众性,无论你是打工者,月收入几百块钱,跟你是一个大企业家,身价亿万的这些人,他对一个事件都有一样的获取这个知情的渴望。比如说邓玉娇事件,从最普通的老百姓到大企业家,包括政府高官,他其实都关注这样一个事情。所以重大新闻事件没有什么定位,是属于公共性的话题,是属于所有阶层都关注的一个问题,所以才有所谓的公共事件。

    [10:45:56] 主持人说:

      你们杂志当中,新闻板块的比重占多大呢?

    [10:46:05] 许庆亮说:

      一般我们每期有三到四篇稿子,同时还会有一些国际报道,就是国际热点、新闻事件,比如说国际的一些都市流行现象的报道。

    [10:46:13] 主持人说:

      大概是百分之多少呢?

    [10:46:22] 许庆亮说:

      不到20%,大概是十几个。我们总共是一百个版。

    [10:46:32] 主持人说:

      我想最后再请您分析一下,目前中国都市类杂志的现状。同时以后他们的发展会朝什么方式发展?

    [10:47:56] 许庆亮说:

      其实在这几年,这个话题被说的很多了。互联网对平媒的冲击,其实这几年有很多人撰文,写过平媒的危机。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可能还是有一些区别。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某某集团又破产了或者是停刊了,这个大部分发生在美国,有一些发生在日本,包括日本《读卖新闻》,近期又有《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但是,至今好像还没有听说中国哪一家大的日报或者说读书报面临这样的一个危机。这个跟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的一个区别。美国的整个平媒,包括电视媒体,已经非常发达、成熟、完善。中国的平媒,其实真正走向市场化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如果说以都市类的媒体来说,《华西都市报》到现在也就十几年,从杂志来说,现在市场上的这种新闻刊物最早的就是《南风窗》,到现在也就二十年,绝大部分主流刊物也都是90年代后期才陆续出来。比如说《中国新闻周刊》、《三联》,包括《新周刊》,最多也就是十几年创刊时间。所以中国整个杂志市场其实还处于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还是一个在大步往上生长、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面临互联网的这样一个挑战,我觉得也不一定要保持一种很悲观的心态。美国在二战之后,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它的整个传媒业迎来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峰。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中产阶级在逐步壮大的发展阶段,因为杂志的消费群体主要就是面向中产阶级,因为只要这批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又有一定的需求,它喜欢阅读一些有深度的这些文章。只要中国这种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一直以现在这样的一个速度进行增长的话,中国的杂志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

    [10:52:08] 许庆亮说: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杂志可能还面临着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倡导多元文化,其实现在中国整个媒体的价值观跟立场,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主流的价值观。所以说,它是一个很分散的价值立场,就是说各个媒体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性。其实在西方,它是有很主流的一个价值观在里面。比如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价值观,在中国,现在很难说中国现在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是官方的吗,还是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传统价值观,还是说现在有一些人提倡的以西方文明为基础的价值观?都没有形成被绝大部分人接受的价值观。我觉得中国的平媒,杂志也好,报纸也好,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每份刊物为中国重塑一个主流的价值观,是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尽管网络的快速发展,它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但中国整个发展阶段其实还处于西方社会的前工业发展阶段,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媒体,就是传统媒体还是会有一个很广阔的发展空间的。

    [10:52:36] 主持人说:

      未来怎么想呢?想上升到什么样的一个量级?

    [10:52:45] 许庆亮说:

      因为我们是属于南方报业集团主管,《南方都市报》主办的,我们现在是属于南都报系中的一分子,正如我们社长所说,我们所有的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这些子报子刊,你必须要做到行业里面的第一才有意义,你做第二就不行。《南方都市报》的口号就是“要做中国最好的报纸”,《南都周刊》的目标肯定是要做中国最好的杂志,这个目标肯定是这样的,至于读者,包括业界对我们是怎么样的一个认同,我觉得这个都需要我们以后再更加的努力去达到。

    [10:52:54] 主持人说:

      预祝这个目标很快能实现。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感谢许主编能够到我们这里与网友沟通。

    [10:53:03] 许庆亮说:

      谢谢腾讯网给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机会。
    本文节选自南都周刊348期,敬请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