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韩媒称沈阳发现朝鲜失踪外交官尸体2009/11/13
  • 中国禁止外交人员配偶持外国籍2009/10/29
  • 对《胡温二人的外交分工》的看法2009/10/29
  • 中国德新海号被劫背后的中美较量2009/10/29
  • 中国应带远东关系走出地缘政治怪圈2009/10/26
  • 李明博“新亚洲外交构想”挑战中日2009/10/26
  • 中国国家领导人密集出访传递中国红2009/10/24
  • 习近平访欧 中欧关系质疑中趋成熟2009/10/19
  •  
    新时代外交与网络运用
    时间:2009/11/15 出处:

    胡泳的BLOG发表于2009-11-15 10:06:09

    参加美国驻华使馆专门为中国博客举办的吹风会是一种新鲜的经历。这对美国使馆而言也是首次,行前我特意问可否携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对方答没问题,上级给予了专门的批准。吹风会主要讨论美中两国关系和奥巴马总统访华,使馆各部门的资深官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领事、科技、能源、贸易和新闻文化等方面的人员悉数出席,面对面回答来自北京、广州和上海的博客提出的问题。

    我不知道美国其他的驻外使馆应用网络科技达到何种程度,但驻华使馆对Web 2.0的稔熟是让我非常吃惊的。除了针对中国博客的吹风会,你还可以看到:

    ——美国大使馆在腾讯开设了博客(http://usembassy.qzone.qq.com)。这个博客也是奥巴马访华之际开始的,但使馆已明确说,总统访华结束之后,仍然会继续更新。在“博客简介”中使馆这样写道:“在社交网站上,没有任何地域或有形的壁垒。这是一个很好的加强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的方式。我们希望我们的网页内容保持新鲜和有趣——包括一些‘幕后’的见解。我们希望你能写信来,并让我们知道你的想法。我们会听取你的想法,并尊重和考虑你的建议。”

    ——美国使馆文化处登陆开心网(http://www.kaixin001.com/embassyusa)。里面的内容有:洪博培大使致辞的优酷视频;美国第一家庭简介;克林顿国务卿生平;它甚至还发起了三个投票:您喜欢以下哪一位NBA球员?您喜欢以下哪一位近代美国总统?您喜欢以下哪一部近期美国电影?

    ——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设立了微博账号@GZPAS,使馆方面称其为“活动信息发布、活动文字直播、思想交流、文化分享的开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马上就要上演一出大戏:奥巴马总统将在11月16日中午12:45–14:00,在上海对几百名大学生进行演讲,与中国年青一代进行开放对话,接受提问。届时,@GZPAS将进行网络文字直播。

    真是有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大家都知道奥巴马的当选受新媒体的助力有多大,如今,奥巴马政府的外交部门正在为成为“E化外交官”(E-diplomat)而努力。这预示着一种强大的潮流:拒绝学习和使用网络的“古典外交官”或者不把网络当一回事的“传统外交官”将会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境地,外交部门使用信息科技已不是要不要、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必须做与如何做的课题。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潮流命名为“网络外交”(network diplomacy),我以为,“网络外交”的涵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传统上由外交官僚体系主导的国际政治正在发生变化,因为全球化与信息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多“非政府行动者”通过各种方式介入外交决策过程,影响民意,分享国际政治权力,民间机构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政府部门。可以说,当今的国际关系网络是以做决策的政府为中心,在这中心以外则包含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态,比如:1.民众与媒体;2.民众与政府;3.政府与媒体;4.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5. 政府与政府。而外交人员的行为角色越来越像是国家(政府)与这个政策网络间的“跨界联系人”,必须整合所有可用的公私部门资源,建立一个涵盖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界、学术团体等的全球网络,形成某种“意志的结盟”,从而才能使外交政策的效应达到最大化。

    其次,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网络外交”也可以用来指外交人员充分应用新的互动工具,发挥信息的利器作用,并推动对己方之外交政策有利的网络社群的形成。网络力量的展现一在于去中心化,二在于多样化。较为传统的网络工具早已被用来进行国际宣传或国际社会动员,比如,建立专门的网站提供信息服务,使用电子邮件游说目标对象等,然而这种“自力更生”式的宣传模式一方面覆盖面有限,另一方面亦欠缺Web 2.0时代所看重的传者与受众间的互动性。所以,新时代的网络外交,须充分运用网络科技所架构的全球性“连结”,以及因连结而形成的“虚拟国际社群网络”,主动将信息经由网络传递到最大范围的虚拟国际社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科技对于外交的影响不仅是加快信息传播速度、降低信息传播成本那么简单,它也改变了外交的内容。首先是信息来源扩大了:过去的外交内容主要由外交人员为主的相关精英分子所提供,但网络科技改变了这种信息来源的管道,外交工作的对象不仅变得更多元(包括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国际媒体、基金会等),其信息汇集的通路也由过去的正式管道(如情报、外交单位、特定专家)扩及更广泛的其他媒体、网站甚至一般民众。其次,过去以政治、军事为主导内容的外交运作现在必须面对更多样化的议题,包括人权、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环境等,都有赖于外交手段的介入,外交人员不能再完全独占外交议题走向的主导权,反而必须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于“非高度政治性”的议题。

    在网络时代,不仅外交人员的情报信息中介角色及为国际议题设定框架的能力被减弱,其外交专业地位也受到挑战。在此情势下,外交官可不“E化”乎?这方面,美国大使馆给世界外交官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