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经济观察报:李书福那些神秘的钱2010/04/19
  • 《财经》封面头条长文:王益案遗憾2010/04/19
  • 伯南克发出施压人民币升值最强音2010/04/16
  • 证监会施压《证券市场周刊》团队辞职2010/04/16
  • “太子奶”破产 扩张时突遇三聚氰胺2010/04/14
  • 外媒:中国或在为人民币升值做准备2010/04/14
  • 中国运煤船“观光”严重损毁大堡礁2010/04/14
  • 黄光裕案将开审 今日庭前示证2010/04/14
  •  
    财新网:中国不应该停顿市场化改革
    时间:2010/04/19 出处:财新网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中国市场化改革搁置已久 应尽快回归

    去年起,“国进民退”在中国成为热门话题——国有部门扩张,私有部门撤退。这是误导。其实,国有部门扩张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国进民退”结果是,尽管反对者众,但投资日渐主导消费,经济政策越来越惠及企业,而非个人和家庭。

    中国受益于1978年启动的市场化改革。1992年,邓小平重启市场化改革。此后,为了争得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资格,中国实施了强力的改革。受益于此,出口和外汇储备有了惊人的增长。

    但是,中国入世数年后,市场化改革基本上结束了。虽然高级官员仍在谈论“结构调整”,有时也提起“改革”,但都不是指市场化改革。相反,这些“改革”完全由国家主导。国家在扩张,私人部门在退出。这早在“4万亿”投资前就发生了。

    2006年底,国务院颁布文件,保留七大行业由国家控制,包括航空、煤炭、天然气、石油石化、电力、航运和通信行业。这项政策还规定,国有经济必须在汽车、建筑、信息技术、制药和冶金领域占主导地位。国务院没有提其他已完全由国有企业控制的行业,例如保险和铁路。从2007年后,留给私人部门的空间非常之小。

    更值得关注的是,借由信贷政策,政府一直控制着几乎整个经济。几乎所有信贷都来自国有银行以及地方政府创立的金融机构。贷款几乎都流向国有企业,私有部门贷款困难。这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再次发生。

    上述两者导致每个行业都出现了少数规模巨大、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反垄断法》只瞄准了外资企业,而现有国企巨人则被除外。同时,更多国企巨人诞生了。价格控制在危机前也有。利率,即资本价格,一直被政府控制。汇率,外汇的价格,也被政府控制。

    偏低的利率使企业受益,但是减少了家庭财富,因为这减少了存款的回报。人民币汇率控制补贴了出口商,进口商品对消费者却更贵了。垄断性产业结构提升了利润,却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更高,质量更差。

    中国投资规模比消费大很多,而且仍在快速增长,并不令人惊讶。国家统计局称,零售额在2002年至2009年间涨了3倍,表现非常好。但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同一时期则增长了5倍。现在,投资占到GDP的67%。

    国家统计局更愿意用诸如资本形成总额和家庭消费支出等其他指标,因为其增速会比前两个指标要低很多。但是,应该看到,资本形成总额仍然比家庭消费支出增长更快,其占中国GDP的比重已创历史新高。无论用哪种方法,结论均为中国经济更多向投资和企业倾斜,而消费和劳动者遭到冷落。

    这种倾斜是不必要的,并且也很危险。自1979年到2001年,投资在数十年间持续加速,但并没有主导经济。而在当时,中国经济表现非常好。

    最近六七年,由于不明的原因,市场一直被搁在一边,而消费越来越无足轻重。中国经济掉头退回改革前。历史上,投资驱动的命令经济曾取得成功,如前苏联,但它们最终都停滞不前。

    现在中国要做的是遏制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别是遏制家庭补贴企业。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在所有行业执行《反垄断法》,尤其要打破国有企业的地区垄断,允许真正的竞争,对消费者而言,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会更低;对企业而言,投资将更有效率。更难的是金融领域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利率自由化能使银行向存款人支付更高的利息。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只能为有内在价值的项目借钱。

    无论如何,中国必须重回市场化改革,必须使消费和投资更加平衡。越推迟这种改变,将来的调整就会越痛苦。这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更为重要。

    作者为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