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央官员历史性会见香港民主党要员2010/05/25
  • 对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进程的思考2010/05/24
  • 中国粮食局:今年玉米库存居历史高位2010/05/24
  • 历史老师袁腾飞,该当何罪?2010/05/20
  • 中国阿拉伯友谊:从历史到现在2010/05/14
  • 鲍威尔:金正日逃不过历史的评判2010/05/14
  • “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被校方处分2010/05/14
  • 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疑难问题试解2010/05/14
  •  
    海星: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时间:2010/05/26 出处: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人啊,认识你自己!”是古代希腊雅典德尔菲神庙的神谕。当然,古希腊人用这样一句神谕开启了西方政治与哲学的传统,即关注人本身。什么是公民,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制度,什么样素质的公民是好的共同体领导者,这些便是西方古典政治哲学永恒的话题。现代人阅读古典文献,往往惊叹古人的智慧,古代人在几千年前便提出、便试图解决现代人也面临也困惑的问题。这是现代人需要重返古代,重读古代典籍的原因,也说明了时间走过几千年,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社会结构不断精巧雅致,但人类面临的难题和困境仍大致相同。奇怪的是,后人不断总结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却仍未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古代、前人当时面临,而后代、当代人也面临的问题。

      历史的不断重演多少说明了历史无用,但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这便是历代帝王铭记在心的“以史为鉴”。它早已成为中国人的传统,比如1948年9月共产党在取得政权前在西柏坡的思想整顿,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常常自喻的李自成。建立天下一统伟业的秦始皇,因其暴虐而二世亡国,并未建立千秋万代的功业。西汉吸取教训而得来两百年的统治,而后因幼主继位引来外戚干政,倒行逆施而亡。以后的朝代大致一样,因励精图治、轻徭薄赋、爱民如子而兴,因残暴、女人/外戚/宦官干政、亲佞远贤、横征暴敛而亡。为什么王朝国家的命运如此相似?历史第一次重现是喜剧,不断重现就是悲剧了。“以史为鉴”的最佳注脚是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又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处在唐代晚期的秦牧,未见盛唐极盛之气象,而备受生灵涂炭的奴役之苦,因此《阿房宫》让人读之动容。杜甫的《哀王孙》和秦牧的《阿房宫赋》都是让唐代之后的统治者和读书人心惊胆颤的“治理史鉴”,但这样的悲剧还是一代一代的重演了下去。

      也许是后人不长进,也许是人之为人,自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比如骄傲、嫉妒、虚荣、贪婪、暴虐等等,这些本性历经岁月却无法更改或消除,也决定了由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总有其危机和困境。因此,为了认识人自身,认识人类社会的组织原理和运行规则,发现最好的能保障人们生命、财产、自由的制度,各个时代总是有一大群人钻研历史,希望从历史中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知道自己的特性和缺陷,找到过去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保证未来的社会与政治制度设计更为完善与稳妥,让当时代的人付出最小的代价。这便是为什么历史悲剧不断重演,新中国即使脱离了传统社会的王朝循环弊病,我们也要研究古代历史的原因。

      即使古代历史都对今人有借鉴的意义,近现代中国史的意义不言而喻,自然更为重要。它是今天中国人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社会组织结构的组成及特征,政治制度运行机制和政治主体行为逻辑的出处。更因为近代中国在面对西方蒸蒸日上的强国时,帝国大厦轰然倒塌,影响了中国人的自信心,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富强与现代化便是中国与中国人永不停息的追求。直到今天,中国仍在努力改进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口素质,希望成为更为成功的现代化国家。

      因此,近代史上现代化的失败探索,实在需要中国人好好总结,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路途上步履更为稳健,行程更为平顺。因此,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地理空间和人口规模都超级大的国家迈向现代化的丰富多样的故事与历程,有挫折、有奇迹,有喜剧、有悲剧还有正剧。它的丰富性使得所有完备的西方理论全叠加起来都不足以解释独特的中国历史,正因为如此,它才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财富,而是全部中国人,乃至全世界的财富。在这样一个知识、理论和方法论五花八门、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如果有人,或者某个组织胆敢宣称,它垄断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解释权,或者它掌握了解释人类近代最为丰富的社会改革、革命、政治发展与经济转型过程的真理,它不是狂妄,便是无知。

      关于历史,最有名的一句话莫过于胡适先生那句以讹传讹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适是在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时说的这句话,当话语脱离了说话的语境,便极容易遭到篡改和恶意中伤,于是这句话长期以来成为中国大陆评判胡适的历史观的重要依据。但胡适仍然是中国近现代注重考据、思维严谨的严肃历史学家,他同样有名的一句话是:“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历史研究讲究证据,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提出不同观点没什么不好,只是要追问他一句“拿出证据来!”。

      共产党人最讲究一个东西,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才有了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既是实践,就有对有错,需要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再犯错。历史的作用正在于此。但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历、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世界观,因而会有不同的研究历史的方法和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历史方面提倡言论自由与表达自由,只有让不同的人表达、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论据,互相辩论,而后才能让论据真实、充分,论证最有力,逻辑最严谨清晰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胜出并说服其他人,只有这样社会对于历史的认识才能达成共识。

      共产党认为自己代表了历史方向和历史潮流,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八十多年来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为人民、为中国、为社会主义肝脑涂地,是自己应得的,也是自己必须加以坚决捍卫的。相当多的普通中国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罢黜百家、独尊党史,是不是最好的捍卫自己的历史叙述的方式呢?

      这个问题与另一个问题相关,党的合法性建筑在什么基础之上?这取决于党是要培养盲信盲从的信众,还是要培养理性、独立的公民。信众的信仰建立在狂热、偏执的幻象与霸道信念上,一旦幻象破灭,信仰就会退却。我们也可以说,培养信众就是把自己的基础奠基在过去,过去一旦消逝,一旦走远,信众就会流失,比如香港的民主派的命运;而公民的认同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即使党也会犯错,即使之前的历史也迷雾重重,挫折与错误百出,权力斗争也同其他国家相同阶段的政治斗争一样残酷,so what?那是早已远去、不可更改的,已与我们长辈的命运融为一体的历史,与今天中国人对它的认同有何相干?

      因为公民的认同与时俱进,只要政党是负责任的、进取的、为人民谋利的政党,公民就会认同它。政党把自己的合法性建立在波云诡谲的历史之上,与把它建立在受全球经济发展周期波动左右的GDP之上一样不可靠。历史的功用,只是治理史鉴,只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在未来的发展路途上更好地前进。至于其他附加于它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价值、史料与证据大爆炸的年代实在是历史这个小姑娘自身的不可承受之重。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