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清朝时全国也曾“对口支援新疆”2010/08/05
  • 日本作家:英国人是丑化慈禧的源头2010/04/19
  • 清海关廉洁著称 接受一条鱼就被开除2010/03/29
  • 被误读的英雄:“英夷”不怕林则徐2010/03/22
  • 1740年雅加达屠华万人的红溪惨案2010/02/24
  • 曹汝霖给西太后讲立宪2010/02/04
  • 圆明园“纪念”罹难遭抨击2010/01/19
  • 石达开:太平天国中难得的完美男人2009/09/10
  •  
    满族进关对汉文化的形成提高和改良
    时间:2010/09/01 出处:凯迪网络
        一说到满族进关,以汉人为主导的主流文章都认为满族是野蛮落后民族进入文明开化地区,并且满人还善于向汉人学习优秀的文化。。。。。。。。。似乎唯一的那么点优点还是学汉人的。

        一个区区十几万的野蛮人,怎么可以定鼎中原三百年?极少数的野蛮人可以打败大量的文明人?这个根本是不可能也是不符合逻辑的事。用屁股想也知道不可能。

         满洲人是不是野蛮先不说了,我肯定他们是不忍吃狗的,也不会吃鹰,与那些人肉也一样生吃的民族比较起来那就野蛮不到什么地方去了。
       
        经过仔细研究,我发现把情况反过来比较符合真像,至少,进关后,汉文化在战争中筑京观,吃人肉的习惯没有了。

        满族进关是文明开化的满洲人进入蛮荒的汉人地区,向汉人地区传播着人类文明。

        那么,满洲人进关究竟是对汉文化的破坏 ,还是形成发展有推动力捏?那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一 剃发易服

         剃发易服,许多汉人到今天仍然耿耿于怀,我也曾经对他们深表同情。但是,用今天的科学眼光看,剃发易服绝对是个文明进步的表现,因为,那时鼠疫肆虐,天花流行,而汉人绝不是个爱卫生的民族,举目远眺,举国一片臭轰轰的蓬头垢面宽衣大袖。只有剃发易服,能够阻挡温疫的继续传播,同时期的欧洲贵族也戴假发,就是为了预防长跳蚤。剃光头是文明的表现,留个小辫疏理简单,此举不知道又拯救多少汉人的生命。而同时期的欧洲,上等贵妇仍然要刮光头戴假法,算是跟上世界的潮流。

      至于易服,汉人的衣服就开始学会了有衣领 ,有马蹄袖,有排扣,有了裤子。用今天的眼光看,是从中世纪的水平向近代化前进。从此后,汉人面貌焕然一新,即使不洗澡也不容易迎风臭十里。

    二 八旗住防对中华茶饮文化的发扬和光大作用

        今天,当我们邀上三朋四友品茶,赞叹精美的茶具,陶醉于四溢的茶香,潺潺的流水声,拌着古筝弹奏起悠杨乐曲,不需要动脑就要被所谓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汉文化勾引到九霄云外。。。。。。。。

      停!从漫无边际的YY中拉回,唐朝的人是不是喝茶我不知道,宋朝的茶具确实就像农村大老爷喂猫的瓦罐,而明朝上层是禁茶的,明朝皇宫茶具也就是猫食盆的水平,并且,明朝汉人的所谓的茶,其实就是茶加点破树叶,再加点什么破爆米花,稀饭用石头擂烂。。。。。。。。。。擂茶,与我们今天的 盖碗茶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信?碧螺春,就是康熙帝所命名。

      今天的茶文化,完全是八旗进关以后,由八旗住防带到全国各地,仔细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就可以发现个怪现象,凡是住过八旗的城市,就有浓厚的茶文化范围,比如,北京,西安,成都,广州。。。。。。。。。。。。

      而没有住过八旗的城市,则到今天也没有形成饮茶的城市传统文化,比如,贵阳,南宁,等等。这个现象说明,汉人的传统地区,没有饮茶的习惯。当然,饭都吃不饱还品个屁茶,少数几个土地主就自己躲屋里自己品吧。品树叶也没人知道。

       有了茶,就有与茶相关的衍生产品,茶点,戏剧,于是就又有了茶文化,

       再说茶点,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如果我们比较传统茶点,居然他们都有个很强的共同点,中国那么大,为什么会这样捏?

       还是我的老观点,粤菜,川菜的基础,都是八旗传统菜。

      和茶一样,茶点的祖先就是满族的糕点食品,随后各地有一定发展和区别,但是很容易发现满族食品似曾相识的特征,如果我们离开这些住防城市,基本上就没糕点的影子了,能够拿走的食品,基本上就是除了米粑粑就是烤红薯,或者煮红薯。

       吃的说差不多,就应该说说戏曲了,

       八旗进关前,中原有什么戏曲吗?很遗憾,我也希望有,而实在就找不到,汉人,不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哪有?

       仔细找来找去,还真有---------------元曲!可惜,那是在元朝蒙古人的影响下形成的,“蕃曲”、“胡乐”,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即使就这样的小调到明朝也基本上灰飞烟灭了,劳动人民都易子而食了,还唱个屁啊。

      京剧的形成,还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  形成国粹----------------京剧

      为什么他们这些草头戏班要进京捏?因为有市场,有八旗子第们捧场叫好啊,

      同样的道理,广东乡间小戏班进广州形成粤剧  ,浙江小戏班进杭州,形成越剧,四川小戏班进入成都,形成川剧。。。。。。。。。。

      有住防的城市  就有自己的地方文化剧种,形成这样的文化后,再向周边扩散,没住防的地方也出现小剧种,也就是说,蒙元的戏曲酵母,在满蒙八旗武士的发扬光大下,彻底灿烂!

      中国,从此也就才算有了文化。把这些除去,中国还剩什么?

      八旗的武士门,上阵能杀敌,卸甲听戏剧,能文能武。

      随八旗的远去,京腔京韵也逐渐的没了踪迹,回望大栅栏满街的乡巴佬,明显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正在暗淡的城市。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