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方舟子被袭案”一审宣判2010/10/11
  • 马立诚: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2010/10/09
  • 天涯“小月月”网络爆红2010/10/08
  • 最牛书迷司机高速开车看小说2010/10/08
  • 海南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超11亿元2010/10/08
  • 河南彩民独中双色球2.58亿大奖2010/10/07
  • 于建嵘解析“信访量下降”背后动因2010/10/05
  • 腾讯副总郭凯天被指殴打女台商 2010/10/05
  •  
    一个菜农的公司化生存
    时间:2010/10/11 出处: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种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村经营模式从合作社回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三十年后的今天,在中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寿光,农户们又开始抱团经营农产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一方面经营主体高度分散,另一方面农产品购销等环节的组织化程度又高度集约化。

                     蔬菜车间的“工人”

    见到马振平是在他的蔬菜大棚中。别看他布鞋满是泥泞、裤脚挽着,蹲在菜地里满身大汗、一脸黝黑,他四个大棚一年可有20多万元的纯利。最近他正计划买辆轿车。

    马振平是寿光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的一个普通社员。今年5月他刚从俄罗斯技术交流回来,“一个菜农能出国,以前这在村里根本不可想象。”马振平说。

    “我种菜已有二十多年了,但从2007年加入合作社以来,无论是种菜还是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买种、种菜、销菜、选购农药化肥和农机具等都需要亲自打理。入社后感觉像进了蔬菜车间,我成了车间的一名工人,除了按照订单要求种出合格的产品外,其余几乎用不着操心。”

    2007年8月,当寿光第一个专业合作社——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就把两个大棚作价6万元,占合作社股权的2.5%,既成了合作社的成员又是合作社的股东。

    “合作社产销的全部是有机蔬菜,但当时90%以上的菜农不知道什么是有机蔬菜,多年沿袭下来的种植方式被完全颠覆。”马振平坦言有机蔬菜种植模式一度让他感到迷茫。

    在普通的种植模式中,农户使用化学肥料,而有机蔬菜却使用豆饼、骨粉、秸秆等天然有机物经微生物发酵作为肥料;一般菜农喷洒农药杀菌灭虫,而有机蔬菜种植却以中草药、生物制剂防止病害,运用粘虫板、杀虫灯消灭虫害。

    通过技术指导员的技术传授,像马振平一样社员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模式,而且彻底摆脱了农药、化肥超标的危险。如今,马振平对于有机蔬菜的种植已是驾轻就熟。

    当地政府对于蔬菜的检疫检测十分严格,甚至公开声明,谁的农药超标,就推倒大棚作为惩罚。以前马振平像村里其他农民一样,对于种子、农药、化肥的选择随意性较大,常常看到邻居买什么,大家就一阵风跟着买什么。一旦被虚假广告所骗使用了假种子、剧毒农药,常常是周围一个村,甚至几个村的农户都跟着遭殃。

    加入合作社后,种子、农药、化肥几乎所有农资物品均由合作社统一采购,既无质量上的担忧,价格又比自己单购便宜许多。而菜地日常的田间管理均由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逐一进行辅导、监控。种出的蔬菜大部分可由合作社包销。

    如今,许多农产品的价格大起大伏,而合作社却以订单农业为主。2010年6月,半年前批发价还在每斤3块钱上下的西红柿,在短短数月之间跌至十年最低,每斤西红柿仅能卖5分钱。菜农赔得血本无归。但合作社的订单价却高达1.5元/斤。

    “以前一家一户闷头种植、分散经营,就像一个人走夜路,根本看不清哪儿是坎哪儿是坑,一旦落错步,大半年的辛苦就会泡汤。”马振平认为,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是必然的趋势,仅靠单打独斗、零销碎卖很难保障种植收益。

                      集约化经营

    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8月注册成立,是寿光第一个合作社。其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寿光绿色农业技术研究所。

    谈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寿光市绿能合作社创始人张晓军介绍道,“在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很成熟。我们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难题,通过集约化经营闯市场,让全体社员得到共同发展。”

    合作社最初不被大多数菜农所接受。

    “首先,大多数菜农不了解有机蔬菜的价值;其次,合作社对于蔬菜的种植标准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很多菜农随意惯了,不愿意被束缚。”绿能合作社监事长李秋玲分析道,“当时农民对于入社普遍存有怀疑。入社需要菜农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按手印,甚至有人怀疑我们要骗取贷款。”

    合作社始建社员仅27户,注册资金238万元。经过3年的发展,如今绿能合作社已达到212户,涉及寿光市稻田、侯镇、古城等四个乡镇近 30个自然村。

    “还有源源不断的菜农希望加入。”李秋玲介绍道。

    之所以有大量的菜农希望加入绿能合作社,是因为入社能为菜农带来切实的利益。

    许多人都认为,有机蔬菜种植成本高、产量低。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李秋玲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普通的蔬菜种植使用的是化学肥料,一亩地需3吨化肥、价格约在1.2万元,而种植有机蔬菜则使用豆饼 (每亩用量1000吨豆饼成本约为1400元)和骨粉(每亩约500吨折合650元),仅此一项即可省出近万元。

    普通的蔬菜种植喷洒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每年成本投入约为3000元/亩;而有机蔬菜却使用中草药,成本仅有1500元/亩。

    种植有机蔬菜并非像一般农户想象的产量低。根据马振平的描述,他种植的绿箭小黄瓜产量比普通的种植方式高出近20%。

    教授种植技术的同时,合作社将菜农的农资采购统一起来,而规模采购也让菜农节省了资金。比如,种植黄瓜一粒种子就可省出8分钱,1个大棚每年需要5000粒种子,农户就可省出400元。目前合作社正在开发克隆苗技术,一粒瑞克斯旺种子就需1.03元,而合作社自行组培的种子仅有0.2元。

    根据合作社的测算,寿光每户菜农收入普遍在10万以上,而绿能合作社的入社农户则为15万元左右。

    不过,目前绿能合作社只能做到一部分农产品的包销,而出口比例只占总产量的三成。

    “由于合作社收购价格比当天的市场价要高出0.5元/斤-0.8元/斤,社农更愿意把蔬菜卖给合作社。”李秋玲指着前来的社员说道,“这不,很多社农经常来到合作社,就是前来打探合作社有无订单,以便率先抢售。”

    当记者前来采访时,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德云正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技术交流。蒋德云希望通过种菜技术的交流,建立起蔬菜出口的外销渠道。如果这条出口渠道能够打通,合作社蔬菜外销比例将会占到七八成。届时,合作社抵御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将会大大提高。

    刚从俄罗斯回国的马振平告诉记者,以小黄瓜为例,国内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最低时0.2元/斤,最高时可达10元/斤。9月19日小黄瓜价格为1.9元/斤,20日就涨到3.5元/斤。按说国内的价格涨到8元/斤时已属天价,菜农就会欢天喜地了。而俄罗斯每斤售价却在80元人民币至120元人民币之间,是国内价格的十倍。这对于国内的菜农来说做梦也无法想到。

    一旦大多数蔬菜品种外销,入社农户的分红也会随合作社利润的提高而水涨船高。2009年,绿能合作社总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给每户社员返利在2000元至4000元不等。

                        富裕的菜农

    “入社前,菜农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围绕着行政村的范围,对外联络较少,接触先进种植技术的机会更少。而如今加入合作社不仅让农户的脚步迈出了村子,更是走出了国门。”马振平坦言,一年多的出国经历对他一生意义重大。

    在寿光,像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有180个,会员总数达到3.9万人,辐射带动40%的村,约17万农户。通过规模化种植、有组织的经营,万亩西红柿、万亩胡萝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脱颖而出,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产销模式,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寿光市经管局局长杨风信指出,2007年底,寿光仅注册了10家合作社,到现在已近200家,成为引领寿光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主力军。

    “如果说土地流转是把生产资料集约化,那合作社就是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状态下将农户种植、经营行为集约化。”绿能瓜果菜专业合作社创始人张晓军介绍,加入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市场地位,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的收益也大大提高。

    在寿光,富裕起来的菜农常常涌现出这样的一幕——菜农们干活时穿着泥泞的球鞋、挽着裤脚、扛着锄头,但却开着价值二三十万元的高级轿车。许多菜农开车到外地采购时甚至被人怀疑车是偷来的。马振平所在的马寨村有150户村民,轿车至少在50辆以上。

    村里的教师、医生常常会出现改行种菜的现象。同在一个合作社的菜农原来是村里的医生,他告诉马振平,加入合作社后种了十年的大棚、攒下了 50万元的积蓄,但干医生可能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

    截至2009年末,寿光全市人均纯收入8274元,15年间翻了两番多,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据估算,寿光市农民每赚10元钱,至少有6元是来自蔬菜产业。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