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及讨论 时事体育争论 音乐及影视 焦点新闻转载 新朋友社区 器材车辆及生活讨论 网友作品专栏及留言板 回到首页

搜索精品

相关内容
  • 中青:谁造就了鸟巢边的最牛违章建筑2010/02/26
  • 央视披露盘古大观为“最牛违章建筑”...(图)2010/02/26
  • 地震19065名学生遇难 无一建筑商领责2008/11/21
  •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网站集合2008/07/18
  • 芝加哥要建全美最高建筑()(图)2007/04/25
  • 中国十大烧钱建筑()(图)2007/03/27
  • 全球各地的疯狂建筑()(图)2007/03/01
  • 揭秘建筑业商业贿赂2006/04/19
  •  
    “青壮年”建筑为何短命?
    时间:2010/11/05 出处:贺卫方的博客

    2010年11月01日 《人民日报》
    贺卫方按:较之“郑青原”之流的那种蛮不讲理、逻辑混乱的文章,《人民日报》能够发表这样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不过,文章对于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短命建筑的分析还是有些表浅。假如城市以及农村的土地大多属于私人所有,无论是政府,还是房地产开发商,要征用土地都需要决策审慎且付出合理的补偿,有时还必须打旷日持久的诉讼,法院也只是严格依法居中判决,那么我们的政府还能够如此轻松地东一个规划,西一个规划么?再说,假如土地私有,国人对土地之上的房屋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敷衍了事,我们的城市也不至于如此建筑呆板,单调乏味的。这样的道理其实也不深奥,不过因为触及到更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背景,于是人们也就只好三缄其口了。但是,如此涉及民族国家命运的问题,长期回避,实在是危险得很。
    ————————————————————



    2006年10月,青岛市著名地标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年;2007年1月,曾经的西湖边最高楼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 13年;2009年2月,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只有15岁的夏宫2秒钟内变成一堆废墟;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仅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与亮丽景观相伴的,却是高楼大厦出人意料的“短命”。

      

    短命建筑造成巨大浪费,城市记忆随之流逝



    “建了十多年或几年的房子被炸掉,有的建成后还未使用就被炸掉,这些仍然能够长久使用的建筑变为废墟,无疑对资源和环境都是一场灾难。”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

      

    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正是在这场“拆了建、建了拆”的运动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短寿命”与资源高消耗并存,已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一大通病。

      

    同时,“短命”的建筑也造成大量投资付诸东流。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饰和布置。

      

    建筑过于“短命”也造成了城市记忆的缺失。“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悠久的建筑,全部是古人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寿命这么短,我们怎样靠建筑来保存民族发展进步的记忆?”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说。

      

    而反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同为50年,但平均使用寿命却长得多。如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统计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25年、85年、80年,城市里“百年老屋”随处可见。

      

    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建筑短命,但寿命仍偏短

      

    “土木之工,不可擅动”是我们自古以来的重要建筑思想。为什么如今的建筑用不了多久,就面临被拆为废墟的命运呢?

      

    质量往往并不是这些建筑提前被拆除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投资巨大、引人关注、建设过程中屡屡获奖的地标性建筑,极少因建筑质量出现问题被拆。

      

    如南昌五湖大酒店,1999年还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建筑,担任该爆破工程的指挥员薛峰松也认为,“房子修得相当牢固”,离设计寿命至少还有37年。

      

    客观上,我国当前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筑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旧城改造扩建,也成为部分建筑短命的重要原因。刘燕辉介绍,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及其生活居住需求,城市不得不拆除一些旧城片区,重新建设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项目涉及的区域内,不可避免的要拆除一些建成时间不长的建筑。

      

    即便如此,我国现在的建筑寿命依然偏短。专家认为,建筑功能不完善,并不一定要拆,可以通过改造、维修完善建筑功能和舒适度。之所以选择一拆了之,其背后还有很多深层次原因。

      

    诸多原因成为短命建筑的“杀手”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最后能不能实施,全靠领导一句话。”

      

    “许多建筑并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拆除,问题出在不理性、不科学、难以持续的城市规划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的规划来引领。而在制定了合理规划之后,一些城市的住房和城市建设,规划变更频繁,标准制定落后,也是建筑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拆一次创造了GDP,再盖一次又创造了GDP”。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建“标志城”、“月光城”,政府砸巨资重塑“包装”,名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旧城改造,实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名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实为重复建设以追求GDP,进而追求地方官员的政绩。在这种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不该拆的房屋被大量拆除。

      

    相对于形象工程带来的政绩,在近年来土地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拆迁置换出土地带来的卖地收入,更能让人对新建筑“痛下狠手”。

      

    多数短命建筑的背后,都有房地产开发的身影。例如,仅13年的浙大湖滨校区3号楼被拆,其置换出的土地以24.6亿元的天价整体出让用于商业开发。北京的凯莱酒店拆除后,也将在原址巨资重建一座五星级的“国际化高端商务酒店”。

      

    “在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急功近利,重速度、轻质量;对政绩工程和GDP的盲目崇拜;加上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三者相结合,造成目前大量不该拆的房屋大量被拆除。”房地产协会会长刘志峰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民日报 (王炜 黄晓文)




    Copyright 1998-2007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