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无意间浏览到一位自称“Zorilla”的拍摄者的照片文件夹,觉得很有趣(与是否有意义无关,也不在讨论范畴)。Zorilla的1000余张照片文件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市井的抓拍、记录:这是当前司空见惯的题材与记录取向,不必详述。
二、主题的记录:在相同或不同的墓园里拍下各式各样的墓碑特写。这样的拍摄应该也不算新鲜,可以看成连载的系列片。值得一提的是,所拍的墓地环境优美,充满绿地、鲜花和可爱的光线,反倒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三、截图:在播放、观看电影DVD的过程中,用播放器抓取截图,而且所截选的每张图像都是有同期字幕的并且用字幕作为该图像的名称。
以上三个部分基本各自占据了Zorilla图片总量的1/3。从这样的基本情况判断,Zorilla是个很有计划性和想法的拍摄者,而“截图”题材,在我看来也是Zorilla图片库里最有趣的部分。
至于Zorilla对他此部分题材的想法和目的性,我无从探究与分析,只能在这里交待一下个人浅显的感觉、看法:
A.单从本身看,选择那些带有同期字幕的图像进行截取并以字幕作为该图片的题目,是个快捷、准确表达单张图片内容的好作法,尤其是在将原本连贯的影片拆分成单个瞬间的图像时。而这样的“截图”显然也不应是无理取闹。
B.“截图”算照片吗?这个问题有点傻。截图来自动态影片,动态影片来自摄影机(胶片或数码)。因此,截图是整组影响中的个体,算作照片没问题!而我的提问在于C。
C.这样的照片算能什么东东呢?
答案1.简单的抄袭、剽窃或仅限于个人娱乐。这个定义相信不难理解,如果在深一层分析则是:“截图”其实早已不新鲜,而作为特定引用或调侃、改编使用居多。拍照强调主动性创作,将电影截图其作为拍照方式,则起码是简单咀嚼别人吃剩的、已固有的东西,没有自身价值和意义。
答案2.很好的尝试与想法。拍照强调主动性创作或个人所见即所得的产出,对拍照者而言,这意味着对一手资料的记录及编辑。而同时,也自然容易忽略了对二手资料的获取、编排与再塑造。
“截图”拍照的方式从某个层面,实际也可以被看做是对二手资料的获取、编排与再塑造。在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同样表现出拍照者的观点、取向甚至于视觉归纳能力。
答案3.从拍照的角度看电影。这近乎废话!?拍照和电影最大表象区别在于独立与联系,而剩下的可能只是照相机和摄像机的区别。
但实际操作中确有很大的不同:电影拍摄可以做到画面精美,但不会追求每帧画面的精致,因为电影一般是要通过整个连贯事件的错综关系,情节起因、发展、结果等表述和体现中心思想,单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内容等往往会退至辅助(或重要辅助)地位。
拍照则不同,相比上者,一张照片更浓缩,通常忽略了(或浓缩了)时间跨度,而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没有固定要求,可以独立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张相片的兴趣点则更加倚重于即时内容、构图、色彩……也即是说,一部经典的电影必不可少经典的画面,但也绝不是每帧画面都经典;但一张经典的照片,它的各个部分、元素似乎都要做到经典才行。
于是,从拍照的角度看电影是很有意思的事。又于是,从电影中截图作为相片则可以理解为从电影这个二手信息源中得到属于你拍照思维下的一手资料。
D.脱离表象,扩展想象。现在回到拍照这个话题,再问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你用相机、手机…还能拍些什么?答案很简单、也很多:拍想拍的、拍能拍的(有条件拍的及理论上能成像的)……不错,这就是照相机最基本也是最实质的作用!
那么,电影截图为何不能拍(截)下来并作为一种照片形式呢(但请注意:截图与剧照的不同)?而且,电影只是虚构或写实的情节,但同我们每天用相机面对的社会情节一样,它真实的存在或者说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Zorilla,你很聪明,Nice thought and well done!
ps:
【1】本文可能冗长、辞不达意,仅供有时间的朋友参考。
【2】建议晚上无聊时阅读并就牛奶、咖啡、饼干消遣。
【3】上图截自盗版“Iron Man II”,没有刻意选择有字幕的画面。
【4】类似或相近的尝试JURA在坛子里做过,更侧重于对照片的甄选整理,参见:http://paowang.net/user/photolist/userId/855
【5】如有时间、精力或想说,十分欢迎你的补充观点、批评……资源社会,共享很宝贵,请不要吝啬。
【6】Zorilla的部落格:http://signs-of-life.aminus3.com/portfolio/
【7】本文仓促,应有不少错字别字,请谅解并发挥联想以斧正。
jediknight于2010-10-19 12:34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