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

论坛:寻音觅影作者:泡网糨糊发表时间:2012-10-25 11:16
分出2点来理解:
 
1,提出“乐剧”理论的意义,就是指交响乐的戏剧化思维,我们这里仅限于讨论音乐的戏剧化。那种非情景化、具象化的音乐是存在的,另当别论而已。
 
2,既然你同样认识到,在配器大师的手下,乐器的效果犹若颜料——“工具化”,这样的思维联想是和俺同理的,也就是说,进一步的联想就是“人格化”。或者说,只要“交响乐”提供了一个戏剧背景的“舞台”,那么,听众能听到的,和能联想的,就是心理需要一些明星“角色们”轮番上场!!!
 
如此说来,当那些“指挥大师”们有一天幡然领悟到,不同的配器选择可以改造角色的性格定位,那么,戏剧化的舞台故事就有了不同的版本可演绎。。。。。这岂不是导演的本能!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泡网糨糊于2012-10-25 11:17编辑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继续
  • 泡网糨糊 
  • 2012-10-25 11:16
  • 666
  • 1120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