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贵州之拯救丢失的贵州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光辉小猪爱贵州发表时间:2013-05-31 14:29
 丢失的贵州(配图)
  1998年,我在天津财经大学读书,有天中午在学校大体育场,我觊觎很久的一位美女深情的凝视我,问道:“你是贵州的吧?你们那里有没有恐龙啊?!”
  作为知识分子,我深情的鄙视了她,并给她强调说:“有啊,每年过年我们还要组织人进山去猎杀几只来做年货呢——你要是去贵州的话,有生命危险。”她无意体会我言语中的机锋,却对贵州恐龙深怀向往,并因此成了我的女朋友。虽然她比较蠢,但是看在她长得动人的份上,我还是收到了——作为一个完全不了解贵州的外省理科美女,收到她有助于我的贵州自豪感得到彰显,心理阴暗,感情苍凉。
  随后在北方(主要是北京和天津)工作的10年时间之内,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有电视吗?有驴吗?有味精吗?贵州属于哪个省?……
  兄弟从事新闻传媒工作,鉴于工作需要,经常在全国各地到处跑,这样的问题在各省都不乏人问起,是一种普遍现象。
  骤起的失落感和短暂愤怒之后,我常常回望故乡……
  现在,请调动你残存的纯粹感情,来跟随我的思路: 
  故乡的山川、故乡的民风、故乡的美食、故乡的天气、故乡的特产……每次当我走到贵州任何一个有名或者无名的地方,放眼农耕犬吠的生动景象的时候,常常有一种悲怆感令我热泪盈眶,如此大好河山,怎能藉藉无名!
  云南、四川、广西、湖南就在我们周围,抑人扬己诚然不是健康的心态,各有千秋至少是公允的评价吧。
  作为一个从事传媒工作的贵州人,“我一定要告诉你们”的强烈冲动,时时填塞我的胸臆。
  2007年,我离开北京一家著名杂志,回到了贵州。
  逐渐积累踏勘的贵州现实,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毫不为过(也许这是中国整个生态链的普遍现实),我们记忆中的土鸡、本地米、本地猪,还有众多的民间传统文化,即使在很边远的农村,也基本上难寻踪迹——科技,无所不在;科技污染,更是无处不在——缘起贵州的众多好东西,正在不可遏制的离我们远去,永远丢失!

  贵州酒的悲怆现实
  当年洪七公跟郭靖解释降龙十八掌的时候,比喻到,(降龙十八掌)如饮醇酒,上口不辣然而回味悠长,用这句话来解释贵州酒的风格,再恰当也没有。
  作为白酒产销大省的山东、内蒙、湖南等地,你要是到了当地,当地人竟然拿不出一瓶当地产的像样的酒来招待你;
  而随便带一瓶贵州酒,则赞叹之声、绵绵不绝!
  “贵州出美酒”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实际存在的事实。
  根据公开的工商税务资料,茅台镇现在有400多个亿万富翁——众多的“蒙面人”还不在此列;
  2012年,涌入茅台镇的投资性资本超过600亿元;
  从2000年前后开始,在茅台镇收购“基酒(未经包装,未商品化)”的大省四川、江苏两省,每年每省至少100亿元,价格是15000元1吨,也就是说七块五1斤(灌装后贴上商标至少是百元以上!);
  河南省在贵州贴牌生产的各种酒,每年也超过100亿;
  ……
  很热闹吧!
  我们再来看几个数据:
  贵州省超百亿的酒企,目前就只有茅台1家;
  2012年四川某酒厂1支酒的广告投放,比贵州全行业投放的总额还要多;
  目前,珍酒、贵酒、安酒、匀酒、国台酒、金沙回沙酒等贵州传统知名品牌酒企业,都已经被外地资本收购。
  毋庸置疑,盲目仇视外地资本是落后的“地主思想”,显然外地资本的涌入对于贵州酒行业的市场化、商品化进程是一种促进;但更毋容置疑的是,投机性和盈利性是资本的天然性格,短期行为是资本的一贯作风。
  而贵州的本地群落,躺在400多个亿万富翁、每年300亿基酒生意的美好梦境之下,过得很舒坦,不管是囿于资金规模还是眼界,本地群落已经远远落后于酒行业的发展进程,危机四伏。
  如何扎根在贵州的土壤上,秉承传统,链接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把这一传承超过了5000年的传统行业做大做强,完成市场化、商品化的蜕变,成为我们思考的迫切问题。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