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待了5天。
第一天。
人说道外区很多老房子不错。查了一下,发现有萧红纪念资料室。 于是下午打车过去。到了南十六街和靖宇街交汇处。沿靖宇街路侧都是旧式双层欧式建筑。看看铭牌,都是建于80-100年前,叫做中华巴洛克风格。 我们身前的这个原来叫做小世界饭店。 现在都是集市。萧红纪念资料室是临南十六街很小的一间。 不出所料,这类地方照例是大门紧锁。门口台阶上,坐了几个买杂货的大妈,摆了一地的小商品。没人买,就相互闲聊。我觉得这情景很生活化,有些像萧红笔下的人物。 高高兴兴的拍了一张照片。
从十六道街 到 十五道街 中间是一个很大的服装市场, 建在一大栋老式的红砖建筑当中。 这么漂亮有历史的建筑如果在上海北京十有八九会被开发成消费昂贵的休闲场所,但在这里,一切都保持原来的风霜颜色。两侧满坑满谷的衣物服装,其中贵的也不过1,200元。我一路走,啧啧赞叹: 这种地方怎么会没被人整栋整栋的买下来。
走到南十二道街前,发现一个清真寺,前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夕阳照下来,月牙标记在蓝天下高高耸立。 广场上到处是家长带着小孩子游戏。 侧面有几张露天的按摩床,几个按摩的师傅穿着白衣坐在空床边儿聊天。 我极力鼓动媳妇去按一次,走了这么久解解乏。按摩师傅是约在50岁左右的大姐,坚持称:自己不是按摩,和对面的按摩师傅不同,他们就是放松一下肌肉。而她是点穴,有治疗的作用。 20分钟 30元。 我趁着媳妇趴在按摩床上的时候,推着筐儿在广场厂上闲转。看看夕阳下的清真寺,看看广场上闲适的人群。 照了几张照片。书上写:这就像一般的恶俗的观光客们必做的一样。
待媳妇按完,一起走到清真寺的后门。本来想进去逛逛,但从没进去过,不知道人家规矩,不敢走。我和媳妇说:这里面做礼拜是不是的男女分开啊。清真的规矩这么严。街两侧都是买清真食品的商店。 路边上几个少数民族哥们坐在一个烧烤摊后。 我们走过去。又走回来。 我饿了。 问问价格。2元一串。 点了十串羊肉。我不喜欢吃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腰子,板筋之类的。 媳妇北京人,爱吃这乱七八糟的东西。 上个月回北京,点了一堆小吃,什么炸灌肠,爆肚啊。我吃了两口就扔下了。听的太多了,摊上的烧烤谁都不知道是什么肉. 媳妇说:清真寺门口应该多少靠点谱吧。 不管是什么肉吧,味道的确烤得好,肥瘦相间。我们坐在棚子里面,一串一串的吃,滴下来的油落在桌子上就凝住了。
一路向西。一直到南三道街前,靖宇街两侧都是这种8,90年的建筑。夕阳,刚好是夕阳,落在屋顶的微微晃动的檐草上,光芒映得临街的第二楼都金黄金黄。 从北大六道街走进去,两侧的建筑更见衰败。住在其中的人们,门帘上都是一条条的破缝。 沿街的门窗还是老式的木板折页。我让媳妇抱着小筐街前照了张像。 古老的房屋,暗黑的木板,只有趴在妈妈怀里的筐儿身上小小上衣通红通红。 想起了辛德勒名单。房顶残缺的砖角和丛生檐草挡住了夕阳。 侧路上一排的扒肉馆,有5,6家。 我们也不知什么叫扒肉。 只是觉得每家门额上方方正正的黑底金字招牌,古朴陈旧,每家都很有诱惑力。
一边走,一边和媳妇说: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建筑和历史,本来可以也可以整修开发成市内的景区。像上海的徐家汇地区是AAAAA级景区。 念起来就跟牙疼一样。 怎么没人做呢。
然后走到三道街和二道街。 整个街市焕然一新! 平整宽阔的路面,两侧崭新的仿古建筑,清一色的红灯,高檐,青砖,门槛,连每家门口的对联似乎都是集体定制的。 边上的铭牌写着:AAA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