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挥泪大甩卖的陪嫁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王威发表时间:2007-08-01 07:41
  

  《易经·革卦》彖曰:"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二个女人相处就像水火难以相容,因此,建议"革"--废除它。
  因为中国人喜欢生,而且还要生的更多,所以在男权社会巩固之后,多妻则多子,多子则多福的观念迅速流行起来。
  《尸子》上说帝尧嫁女,"妻之以皇,媵之以英",就是说娥皇出嫁的时候,女英作为陪嫁也进入舜的家门,可谓是买一送一,增量不加价的翻版,估计是帝尧为了说服舜下定不告而娶的决心(孟子就曾说过,帝尧是事先知道这件事的)才做出挥泪大甩卖,跳楼大降价的举动。
  古代书上说,娥黄女英与舜三人每天3p的其乐融融,估计是鬼话,因为做陪嫁的总是低人一等,诗经上的《豳风·七月》就有"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句子,描写的是少女们在采桑时忽然心里悲伤起来,恐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不过个人的感受无补于事,就像在今天,很多人同样把爱情和婚姻分的很开,媵制很快制度化,堂堂正正写入《仪礼·婚礼》注曰:"古者嫁女必以侄品从,谓之媵。"易经的归妹卦反映的也是媵制,卜辞一看就可以看出来了,"归妹以品,跛能履,征吉。"意思陪嫁的就像跛脚的人还能穿鞋行走,是件好事情。
  不过媵制会带来很多麻烦,至少对于越来越讲究宗法人伦的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在嫡庶之辩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正常只允许家中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女主人,像娥皇女英那样,比一国两制还让男人头疼,后世虽然有妻子死了,由妻妹续弦的婚俗,算是媵制的遗孑。总体而言,媵制是逐渐没落了。
  在东方各国以获得子孙为实行多妻的主要原因。日本纳妾曾由法律认可,其理由是生育子嗣,以便继承先人的祭祠。许多波斯人迎娶新妻,仅为了第一个妻子生不出孩子。埃及男子对于不幸无出的妻,虽恋情犹浓,不忍割爱,徒以子嗣所关,乃引起重婚的念头。
  聪明的中国人,准确的说,应该是中国男人则发明的妻妾制。因为妻妾都生孩子,如果嫡庶不分,以后继承父亲的地位与遗产就会出大乱子。上到国,下到家都不得安宁,因此如何处置妾在家庭的位置,难度相当于送神舟火箭上太空,没有过硬了理论素质是万万搞不定的。
  妾和妻是完全不一样的,她之所以存在的所有理据是作为生育机器,作为婚姻制度的一种补充,《汇苑》上说:"妾,接也,言得接见君子而不得伉俪也。就像今天不被法律保护的二奶一样,是没有夫妻的名分的。作为比照,如果女子随男子私奔,也很惨,《礼记·内则》认为"奔者为妾", "父母国人皆贱之"。总之妾是未经明媒正娶的女子,现在电视上播放的古装连续剧常常有这样的台词,"我是坐了八抬大轿从大门抬进来的,你是从小门被带进来的。"恰恰可以作为她们地位底下的旁证。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 小金鱼 
  • 2007-07-31 18:47
  • 10
  • 777
  • 0/0
  •  
  • 王威 
  • 2007-07-31 21:20
  • 0
  • 718
  • 0/0
  •   很好
  • 小金鱼 
  • 2007-07-31 23:49
  • 58
  • 768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