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花园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徐徐徐发表时间:2008-04-05 13:11
杏林安葬好母亲后回到了家。她已经七年没有回过家了。那个老房子在胡同深处没什么特别,班驳的木门,高高的围墙。而此时正值夏季,只有那些蔷薇争先恐后越上墙头,一片一片,从墙上爬下来,耀眼可人。杏林拿出钥匙打开门锁,随着大门咯吱的声响,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高高的、死灰色的围墙里,整个园子里开满了蔷薇,铺天盖地,他们爬满了屋顶,围墙,在各个角落里任性恣意的绽放。它们和记忆中的一样,只是越发茂盛,越发壮观。

房门口,仍然放着那个藤椅,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尘土。杏林想,如果母亲在,是绝不会让上面有一丝灰尘的。她记得18岁上大学的那天,母亲就是坐在这张藤椅上对她说:“你18岁了,可以独立生活了,以后就再也不要回这个家了。”

杏林打开房门,屋子里的一切几乎和她走时没什么两样。整个屋里只有三种颜色,木色、白色、和绿色,和妖冶妩媚的外面是两个世界。母亲曾经也试图在花盆里种一些花草,但实在无法忍受飞溅的尘土和虫子,最后,母亲买来了一些塑料草放在花盆里,并且只是绿色。这样,当冬天的院子里爬满枯藤时,这些塑料草便成了杏林世界里唯一的色彩。

从记事起,杏林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别的孩子有父亲,而自己没有。别的孩子总是脏兮兮的,而自己永远是干净的白色。别的孩子回家后,可以随便吃随便坐随便玩。可自己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就要洗澡,然后把脏衣服挂在门口的柜子里,晚上的时候,母亲把它们统统扔进洗衣机里。

母亲惧怕尘土、细菌,所以家里永远是纤尘不染,母亲除了看书,几乎把所有剩余的时间都用来做清洁。记忆中,她手里一直是拿着抹布,把家具和地板擦脱了色,把杯盘碗碟都洗得泛着光,所有的衣服几乎都不是穿旧的,而是洗旧的。

小时候,杏林听到门外胡同里喧闹的孩子,想出去玩。母亲说,可以,但回来后必须洗澡。就这样,杏林经常在闷闷的呆在家里和洗澡之间来回抉择,有时选择了前者,有时选择了后者。母亲告诫她,绝对不许带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母亲的态度是温和的,但话里有不可抗拒的威严。

有一次,杏林试图悄悄地反抗。趁母亲不在家,把小朋友带进了家里。在他们玩闹正酣时,母亲回来了。杏林永远忘了不母亲当时的表情,有愤怒、压抑、痛苦等一切情绪的交集扭曲在她脸上。杏林以为会被母亲大骂一顿,小朋友们都走后,母亲没有责骂她,而是躲在她自己的房间里哭了。从门逢,杏林从她抖动的肩膀和强忍着的哽咽,知道了她有多么的痛苦。从那以后,杏林再也没敢违背母亲的意愿,与被骂相比,母亲的崩溃更是她所无法忍受的。

也许是由于家里太过洁净,杏林的免疫力反而极差,所以经常感冒发烧。母亲每次带她看完病回家,仍旧给正在发着高烧的杏林洗澡。洗完后,母亲一直守侯在她旁边,给她的额头换冰冷的毛巾,用酒精擦拭她的身体,迷迷糊糊的杏林,看到母亲一脸的泪水。

而这种生活,一直维持到她18岁。当她拿着大学入取通知书,飞奔回家告诉母亲时,母亲并没有预想中的开心,长吁一声,仿佛是卸下了重担。那段日子里,母亲经常翻过去的旧照片,并对着那些旧照片发呆,杏林问其中一张照片里的两个人是谁,她说:“是你外公外婆”。

杏林长这么大,还没有听母亲提起过外公外婆。母亲说他们已经去世了,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她说,张爱玲曾经这样描述‘养儿女就是播撒仇恨的种子’。外公和外婆是典型的严父慈母型。外公是个军人,脾气暴躁,性格偏执。而外婆是个善良、懦弱的人。而也正是她这种懦弱,纵容并助长了外公暴虐的脾气,外公几乎把在外面所有的不顺心都发泄到外婆身上。母亲从小就在外公的暴戾与外婆的默默承受中战战兢兢长大。

中国人似乎有个习惯,养育儿女除了为防老,也是他们失败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他们把所有的希望,未完成的心愿都放在了儿女身上。代代相传,乐此不疲。所以,自然而然,母亲成了他们美好愿望的实行者。如果母亲成绩好,他们便对她和颜悦色。如果成绩不好,母亲便成了他们眼中的垃圾。

随着外公不断的升迁,人也更加自我膨胀忘乎所以。逐渐的,开始有了一些流言蜚语。有一天,母亲放学回家,看到外婆在偷偷流泪,外婆说,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说外公在外面有女人了。而那时的母亲只有13岁,对于外公的背叛,或出于对于外婆的声援,又或者是为了拯救这个家庭,从小听话懂事的母亲竟然离家出走了。

而离家归来后,母亲永生不会忘记一件事,那就是刚从外面喝完酒的外公对她的一顿暴打,从床上打到地上,又从地上打到床上,母亲被打懵了,一直被打到屈服。母亲说,那种恐惧远远大于对死亡的恐惧。当一个人承认自己屈服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他对整个世界妥协认输了。而作为外婆,却丝毫没有理解母亲的出走意图,反而帮助外公呵斥母亲。母亲说完,泪水就下来了。她说,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一抓头发,都是一缕一缕的往下掉。

母亲无限感慨的说,那时她太小了。还不懂得一件事,那就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力。外公有外公的人生,即便他抛弃外婆,那也是他的权力。外婆有外婆的人生,她有权选择默默忍耐,那是她的人生,她的选择,她的权力。作为女儿的她,根本无权干涉。而这个道理,在这个只存在一种思想、一种声音的大环境里,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懂得。而当时,她才只有13岁。

从那以后,母亲便有了许多莫名其妙的习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什么原因,每天必须洗澡、换洗衣服。把自己的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并不允许任何人进入。外婆也纳闷,书有什么好擦的?蜡和钥匙有什么好洗的?外婆只是以为母亲爱干净,却不知母亲已经患上了抑郁症和洁癖,也就是强迫症的一种。14岁时,母亲因实在无法忍受这两种心理疾病的困扰,自杀了,却未能如愿。而这两种疾病伴随并摧毁了母亲此后漫长的一生。

母亲说,她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结识了父亲,她原本以为自己会孤单一生,而父亲的温暖宽厚,打开了母亲多年封闭的内心。婚前,母亲便和父亲说明了自己的病情,并和父亲说不要孩子,不想让孩子因她的疾病而不能健康成长,父亲答应了。而此时,退休的外公,失去了前呼后拥的人群,感觉生活百无聊赖,逼迫父母要个孩子,以承膝下之欢,享天伦之乐。母亲怕孩子成为另一个自己,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外公的要求。当然这也导致整个家族对母亲的强烈谴责。外公的弟弟也是一个军人,是一个比外公更加严厉刻薄的家长,几次三番冷嘲热讽,揶揄母亲没有挤进上流社会,却学会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指着母亲的鼻子说:“你父母对你最大的恩,是什么你知道吗?是生了你!养育了你!”就象你不能和金日成讲人权,所以你也不能和这个自以为是的将军谈萨特,那是一个冷笑话。

母亲就这样和被几千年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家族反抗了5年。这期间,父亲带着她去各大医院看病。因母亲博览群书,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来缓解抑郁。但对于强迫症,她不知看了多少心理医生,吃了多少药,但始终毫无效果。据说,国外的医学研究发现,这是头脑内部的神经结构错乱导致的病因,只有开颅手术才能根治这个顽疾。母亲最终放弃了,她不忍让父亲再过这种生活,毅然决然的离开了父亲。

而和父亲分手后,母亲竟发现自己怀孕,并被外公外婆知道了。母亲想把孩子打掉,外公外婆又将儒家思想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搬出来,说实在不行,他们来养。就这样,在外公外婆的逼迫下,杏林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中出生了。母亲忍痛将杏林送给了外公外婆。而在杏林出生六个月后,外婆病倒了,只得又把杏林送回了母亲身边。没多久,外公外婆双双离世。从此,母亲断绝了和家族所有的关系,和杏林相依为命,直到杏林18岁。

杏林18岁离家前夕,母亲对杏林说:“你不要怪我,我不是不爱你,也不是丢弃你。而是不想你再过这种生活。而我也要过自己的生活。”

最后,母亲把父亲的地址告诉了杏林,说:“我最愧疚的是,没有让你得到父爱,但有一件事你必须知道,如果你父亲知道你的存在,他一定会非常的爱你。你想怎么办,你自己决定吧,你已经长大了”。后来,杏林根据地址找到了父亲,他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杏林只是默默的远远的看着他,他正如母亲所说的,帅气慈蔼,那温和的面容足可以温暖整个世界。这已经足够了,她没必要再去打搅他的生活。

在这7年里,杏林虽被不允许回家,但母亲从未离开过她,经常去学校看她。每当杏林从宿舍的窗口看到等在楼下的母亲时,母亲都安静的站在树下,在周遭的人群中,象开在浑浊的世界里一枝散发着淡淡清香的百合。让人一见就是沉静内敛,内心丰满,却格守在自我世界里的人。

他们一起去吃饭,一起发现春天,一起讨论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在精神上,她们更趋近于朋友。杏林从不隐瞒自己,而母亲总是在思考之后,给她最好的建议,但从不左右她的决定。

自从杏林上大学之后,也进入了信息时代,有了互联网,这无异于给了母亲一次重生的机会,母亲可以足不出户的在家里知道世界各个角落里发生的一切。母亲比过去乐观开朗了许多,经常和杏林在QQ或MSN上交流。依然和过去一样,母亲一生都在鼓励她,无论母亲怎样的灰心或忧郁,但都在隐藏她自己,给杏林生活的勇气。

直到杏林工作了,母亲依然给她零花钱。母亲说,外公的严厉,外婆的无知,让她从小就没有零花钱。所以她不要杏林重复她的生活,她说,人不但要学会梳理自己的灵魂,也要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如果无财,怎么学会理?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循循善诱和教导。当杏林工作三年后,用从小到大积攒下来的钱,贷款买了一个小小的属于自己的房子。母亲说,即便你的心漂泊无依,但至少应该有个安放身体的地方,那是你休息的地方,你自己的空间,你随心所欲的地方,你可以放声哭的地方。

母亲55岁时,因患乳腺癌入院,在弥留之际,才把病情告诉了杏林。杏林责怪母亲没有及早告诉她,母亲无力的说:“

我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把你生下来,这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如果你觉得你不枉此生,那是我的欣慰。

如果你觉得我不该把你生下来,那是我对你罪。而我性格的残缺,已经注定了我对你的罪。我养育你18年,那是因我的罪而对你的补偿。

所以,我无恩于你,你不必对我有所报偿。”

杏林告诉母亲,她不枉此生。母亲听到她这句话后,笑着闭上了眼睛。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暴热,母亲的家也接到了拆迁令。在母亲去世后,杏林经常回到那个老房子,那里有她艰涩的童年,和母亲不安的一生。而那些开在院子里的蔷薇,无人打理,也无人灌溉,但依旧年年花开不败,开得那么壮观,那么美丽。可是,杏林知道,当拆迁的铲车碾过去之后,这个美丽的围墙将永不复存在了。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