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陈二发表时间:2008-05-07 13:27

先讲一个段子。“我的朋友胡适之”应邀到某大学讲演,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什么叫“胡说”,再不厌其烦地解释一下,就是无视现实,信口胡言。翻译地再粗俗一点,就是看不出听(读TING四声),只图上面一个“巴”痛快。民国元年,时任北洋陆军第三镇统制的曹锟,也曾被袁世凯大骂一句胡说。两人一个是新当选的大总统,一个是“历练戎行,坐拥旌旄”的一师之长,高级领导之间,理应俨然正经,怎么冒出来一句“胡说。”这得从民国元年袁当选临时大总统说起。

2月15日,孙中山辞职后。临时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全票当选,即使不能说民心所向,也可算众望所归。只是这众人之望,是被袁世凯的枪杆子压出来的,出于公心,为国家计不得不如此,私心之中,则疙疙瘩瘩,仿佛吃韭菜,没吃出大粪味道,倒发现一块报纸。

革命党人也感知到这种“吃出报纸”的恶心,更何况韭菜之上的粪肥洗不干净,硬吃下去难保肠胃无虞;不设防地向袁世凯交权,后果严重。于是赶紧找“后补”,除了制《临时约法》防其权力恶性膨胀,还讨价还价如下:第一,民国首都在南京,临时政府必在南京,第二,“话事人”大总统,必须到南京接掌龙头棍,宣誓就职。意在调虎离山,跳进革命党人的网中。

精于棋道的读者,当知情势紧迫之时,最容易出昏招,这种“屋内打伞”的补救方法,实在说不上有多高明,袁世凯在前清官场混得多年,与之相斗的不乏慈禧太后这样的高手,早已历练成了老油条一根,当然看得出这里面的玄机。所谓政策对策,各有良策,立时函电过去,什么局势不稳、蒙古人不放、外国人不开心等等。.

总之一句话,我袁某人,死也要死在北京。

正如床第之事,先生不动,小姐自然要动,老袁不南下,南京方面便差人北上去请,明请实逼的招数,史书中数见不鲜。而前往北京逼宫的是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以情理度之,蔡大总长必定领命:抬,也要把袁世凯抬到南京。

这边被人逼到家门口,再要推脱便难免近伪,于是干脆就让枪杆子直接发话。鸭子游水,脚在水下。暗箱操作的流程,鄙人无能知其详,然而事实证明,袁世凯这次,玩得实在漂亮。

可见之史是,袁世凯口称“极愿早日难行”,对蔡元培也礼貌有加,此时冬春交接,吃涮羊肉、喝二锅头(陈二按,此系鄙人揣测,国宴当不如此),住国宾馆,招待得殷勤之至。

万事总有个想不到,当天晚上,饱食而归的蔡元培刚刚安寝,曹锟的第三镇陆军便发动了兵变,不单打家劫舍,还冲击国宾馆,甚至“士兵纵抢,殴门而入,掳拐一空。”翰林出身的蔡元培哪里见过这种阵仗,立时掉头跑回南京,对袁所说的“我一走,麻烦全出”信以为真。

自然,有此一闹,袁世凯也便不必南下就职了。

只是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差事办的漂亮,曹锟不禁洋洋自得,兵变的第二天,便抓紧上门汇报。正巧碰上唐绍仪去访问袁世凯,大概他不识唐绍仪,或是得意忘形,请安行礼毕曰:

“报告大总统,昨夜奉大总统密令,兵变之事已办妥矣!”

袁世凯一听,愣了。这种好事,哪能当着外人说,如此口无遮拦,上跑飞机下跑船,要坏大事,立时大骂一声:

“胡说!滚出去!”

曹锟懵懂遵命,连忙滚出。从此埋头混日子,并在十余年后,功成名就,尽管当上大总统的手段荒唐不堪,之后昏话说尽,不过倘无袁的一声怒骂,他或许还会说出、干出点更荒唐的事情来。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 胡说
  • 陈二 
  • 2008-05-07 13:27
  • 2750
  • 1416
  • 0/0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