恁时相见已留心--欧阳修的洛丽塔情结

论坛:江湖谈琴作者:王威1发表时间:2008-08-10 04:00
  恁时相见已留心--欧阳修的洛丽塔情结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微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望江南》欧阳修
  如果是留心娱乐新闻,或者是关心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金庸正在对他的小说进行第三次修改,对于《射雕英雄传》的修改传闻中,最令人争议的就是在梅超风逃出桃花岛之前,黄药师就对梅超风暗恋许久,他一遍遍抄录欧阳修之词,借以抒发对梅超风的爱恋之意(意淫乎?!)。那么所抄录的正是这一首《望江南》。
  金庸引用这首诗歌自然是因为它的切题,因为梅超风在桃花岛上正是十四五岁的豆蔻年华,如果按照现代人来说,黄药师就很多洛丽塔情结的嫌疑了。不过在古代,十四五的女子已经到达出嫁的年龄,描写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美丽动人可以说是古代诗人的功课之一,不描写反而是不正常的了,那么为什么金庸千挑万选,偏偏选中这一首呢?
  这就得从"恁时相见已留心"说起,从欧阳修本人说起了。
  欧阳修本人是宋初的文宗,后来的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自其门下。他可不是什么外行领导内行,本人是诗、词、文均为一时之冠。特别是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呢?四岁而孤,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识字。所以对亲情的体会和依赖又会比一般人重上一些,显达之后,对于亲戚们,当然是能帮就帮,没想到帮来帮去帮出事来。
  欧阳修有个妹妹做了张龟正的继弦,但是自己还没有生育张龟正就死了。于是欧阳修的妹妹就把这个女儿带回娘家扶养。这个张女士长大之后,嫁给欧阳修的堂侄欧阳晟,她不守妇道,很快与欧阳晟的家仆陈谏私通。通奸的罪名非小,当事情败露之后,开封府审理此案,也许是为了脱罪,也许是因为别人的暗示和怂恿,根据王铚《默记》上所说:
  "(张女士)惧罪,且图自解免,其语皆引公未嫁时事,词多丑鄙"。
  如果不从血缘上考究,此女论起来和欧阳修有舅甥之名。而当时欧阳修在政治上比较激进,政敌也多,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将欧阳修视为肉中刺。而欧阳修在主持修撰《五代史》期间,对于降宋的吴越王钱俶秉笔直书,钱家当然很不痛快,公然造起谣,不过造谣需要炮弹,于是这首《望江南》就受到重视了。
  如果照着字面上理解的话,欧阳修在盗甥之外,还有"嗜幼"(Pedophilia)的嫌疑,为什么啊,"恁时相见已留心",也就是说,早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欧阳修就动心了,而当时这个外甥女应该还不满十岁。对于这样的幼齿,欧阳修居然想到"人微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自不能说不是用心细密了,至少比诸《洛丽塔》中男主人公韩波特来说,那是不遑多让了。
  只是照着纪晓岚等人修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望江南》根本就不是欧公所写。他们引用《名臣录》说,欧阳修早年主持科举考试,有一位落第的举子刘煇心怀不满,于是写了《望江南》来败坏欧阳修的名声。而更可疑的是,这首词是收录吴越钱家私自出版的钱家私志之中。
  不过纪晓岚于八百年之后再来辩诬,实在是不赶趟,当时的情况是主审的官员孙揆认为张女士的说法过于荒唐,不可采信。宰相吕夷简难得遇见这么好的铲除政敌的机会,当即换了主审,另派太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苏安世重审,应该说,这时候宋代的文字狱还未形成传统,不像后来苏东坡所处的神宗时代,苏安世的一位好友王昭明看见苏安世所写的案牍,大惊失色,大惊失色,道:
  "昭明在官家左右,无三日不说欧阳修。今省判所勘,乃迎合宰相意,加以大恶。翌日昭明吃剑不得!"
  苏安世醒悟过来,当然了,上峰之意难违,后来还是把案件的焦点转移到欧阳修曾经用张氏的资金买田产立户一事。吕夷简失望之余,在把欧阳修发配到滁州后,又将苏安世贬到泰州监税,王昭明降寿州监税。
  总之,这件绯闻案算是把欧阳修整盗了,他到任上,还上表自白∶
  "丧厥夫而无托,携孤女以来归。"
  说明自己是因为张女儿当年无所依靠才加以收留,可惜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欧阳修是百口难辨,再说他这样的做法无非是把自己越描越黑了。黑的连金庸在一千年之后写小说都不忘记,还要拿来当素材。
  不过欧阳修的绯闻案可不是仅仅只有这一桩。
  由于欧阳修的官声和名望都很不错,后来又回到朝廷,宋仁宗由于没有儿子的缘故,在晚年经韩琦、欧阳修等人的反复劝说下,确立了皇侄赵宗实为皇太子的半年后死去。英宗即位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大大问题就是该怎么称呼自己生父濮安懿王。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
  "濮议"案中分为两派:一派以王珪为首,认为濮王于仁宗为兄,英宗应称其为皇伯,另一派则以韩琦、欧阳修为首,认为
  "出继之子于所继、所生父母皆称父母",
  即对英宗的亲生父亲濮安懿王、仁宗皇帝都应该称父亲。。英宗当然是希望群臣们接受后面一个方案了,
  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场案件可能现代人觉得莫名其妙,自己爱叫谁老子,那是自己的事情。可是在古代,大儒们却认为名分问题是最大问题,因为孔子就说过,名与器不可假人,不解决这个问题,地球都会不转了都。
  这个问题宋英宗反正是没有真正搞定,余波纷纷沸沸的荡漾了几十年,直到北宋灭亡。明朝的嘉靖帝也遇到这种情况,发了狠心,依靠廷杖才能击退一波又一波的进谏狂潮,这里就不说了。
  那么在这个"濮议"里头,两派打的不可开交,王珪这边以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台谏派反对最力,火药味最浓,他们认定一个死理,就是
  "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在台谏派中有一位叫做蒋之奇,此人本是由欧阳修推荐而成为御史,因此深受同僚的敌视。为了漂白自己,于是开始寻找弹药。
  正巧,欧阳修妻子薛氏的堂弟薛宗孺在水部郎中的任上因为自己推荐官员贪赃枉法而受到弹劾,他希望亲戚欧阳修讲讲人情,伸个援手,没想到欧阳修刚正无私,专门上书说,照着朝廷的法度,该怎么来还怎么来。薛宗孺气急败坏之下,联想起欧阳修以前正是因为绯闻案被斗垮批臭的,于是就捏造欧阳修和自己儿媳吴春燕暧昧,至于暧昧到什么程度,有欧阳修写的两首词为证,一首是《减字木兰花》:
  留春不住,燕老莺慵无觅处。说似残春,一老应无却少人。风和月好,办得黄金须买笑。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咦,有啥问题,大家可能就不懂中国文字狱的传统,那就是展开"合理的想象"以及"富有同情之理解",这词里,不是又有"春",又有"燕"的,合起来,不是"春燕"二字么。什么叫做深文罗致,这就是。有了这首《减字木兰花》在前头铺垫开路,那么下来这首《临江仙》,不更让"豁然开朗"了: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这一回,是"燕子"两字出问题了,据说,这个"燕子"恰恰是吴春燕的小名。
  总之,蒋之奇的奏章送上去,算是彻底把欧阳修给雷到了。欧阳修就像今天被绯闻缠身的明星一样,经过一次的教训之后,学乖了,学精了。
  于是,上表,告退,归田,隐居。

标签: 添加标签

0 / 0

发表回复
 
  • 标题
  • 作者
  • 时间
  • 长度
  • 点击
  • 评价

京ICP备140287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