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十年前,这个叫沈从文的人来到北京的前门时,他穿越了千山万水。 从凤凰到汉口,从汉口到郑州,从郑州到徐州,从徐州到天津,十九天以后,这位被年轻朋友的死刺激得想要赌一把的少年彻底告别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他希望能上学,能当警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2、沈从文自命为乡下人。这自命是一种自我暗示与提醒,意味深长。被郁达夫作公开信答复的文学流浪汉与乡下人身份,使沈从文迥异于大学教授、革命作家以及欧化语言风格的文学青年。同时这种乡下人的观照使沈从文的语言保持着一种质朴、干净和异质。为后五四时代吹来了清新的风。 城市在他的眼里成了一种乡下的参照。而面对城市,湘西又成了他永远的家园。(其实这乡下人不过是一种身份的自我解读,他久居城市,从北平到上海,何谈乡下)。乡下人的自觉使沈从文有了不同的审视。他看他的城市与知识分子,于是就有了《八骏图》《绅士的太太》。城市人懦弱伪琐,毫无生命力可言。――仅仅这些当然不够。 那个站在城市边缘看乡下的沈从文是最好的。这个内心中激情暗涌的汉子,用他独具审美的眼睛描绘着他笔下那个迥异城市又与现实湘西颇为不同的乡土乌托邦。山青水秀,汉子勤劳纯朴,女人自然率性,他们身上涌动着勃勃的生命力。他们有的是勇气、爱、与天然……他们身上有着作家沈从文对中国人的期待与梦想。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与其文字风景独特。 性在他的作品里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多情水手和多情妇人》那露水夫妻般的情爱,泼辣而野性的笑骂直将所有情爱的虚饰打破。《丈夫》中憨直的汉子,多情敏感的女人,她对丈夫的爱意温柔是在丈夫面前故意露出红色的肚兜一角。――很难用对与错,先进或落后,麻木或觉醒来形容。这些词显然与这一切不相宜。 4、“我就是个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我看一切,却并不把那个社会价值搀加进去,估定我的爱憎。我不愿问价钱上的多少来为百物作一个好坏批评,却愿意考查它在我官觉上使我愉快不愉快的分量。我永远不厌倦的是‘看’一切。宇宙万汇在动作中,在静止中,在我印象里,我都能抓定它的最美丽与最调和的风度,但我的爱好显然却不能同一般目的相合。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换句话说,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绝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沈从文) “看”是一个角度。想到鲁迅的闰土。 5、沈从文的语言并不充满紧张。甚至他小说的节奏看起来也极舒缓。但事实上他改变了通常意义上我们理解的小说概念。没有斗争,没有高潮(仿佛没有高潮)。他的文字干净、质朴,在他胸有成竹的叙述中,让人不得不读下去。《丈夫》看起来不急不缓写丈夫探亲,想与妻子多说话亲热却总没机会,男子的窘迫紧紧地抓着读者的心。松与紧之间互为张力。故事在这舒缓与紧张中行进――是暗涌的力量。《边城》也是如此。翠翠天真活泼,三人故事看起来平淡却内中大有波折。仿佛矛盾永远不能解决。――选择与放弃,这个现代爱情小说中最常见也最动人心魄的主题,被那淡水远山桃红柳绿疏离开去。一张一弛就这样相得益彰。 6、曾听朋友谈沈从文。说起沈在家只吃美国桔子而不吃湖南桔子。未闹清真伪,另一个沈迷就愤怒地说诽谤。沈从文不是那样的人。 现在的沈从文正在被神话或者已然被神话了。――这在他百年诞辰时说也许不敬,也许是对他人格的最大尊敬。 曾做过的一切都是对的,这评价对任何人来说都并非好事。沈不爱吃湖南桔子跟他的为人为文并无必然关系。 想到沈的自杀。沈的后来放弃写作转而研究中国服饰。用迫害二字简单形容其实并不妥。一个人的自杀,首先是他自我内心的软弱,并不应该首先指外在或者社会。是人就有软弱的时候,更何况描写人间至情的作家? 7、喜欢《丈夫》《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萧萧》、《边城》。 “若从西城走去,在那边就可看到牢狱,大清早若干人带了脚镣从牢中出来,派过衙门去挖土。若从杀人外走过,昨天杀的人还没有收尸,一定已被野狗把尸首咋碎或拖到小溪中去了,就走过去看看那个糜碎的尸体,或拾起一块小小的石头,在那个污秽的头颅上敲打一下,或用一木棍去戳戳,看看会动不动,若还有野狗在那里争夺,就预先拾了许多石头放在篮里,随手一一向野狗抛掷,不再过去,只远远的看看,就走开了。”――这是真正的不着一字的干净,读这段文字,每次感觉都不同。 沈从文的照片,最感兴趣的是那个一身布衣平和微笑的那张。笑是沈从文似的。乡下人的狡黠,作家的通透,文人的软弱,老人的智慧,智者的平和。 从生死场中成长,却带给人美丽的乌托邦,他用他的笔让人安稳,向往,智慧,沉迷,让这漫长的人生充满温存与美感,也许还有那么一些孤寂。
|
片断惊鸿 我与女性主义 总有一种梦想可以热爱 对我影响深远的十本书 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