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罗丹看到卡缪儿的时候,内心一定充满了喜悦。眼前这个女子,年轻,才华,而富有叛逆性格。光看到那赤着的双脚和沾着泥巴的手,就会明了她和他那些同样年轻貌美的女模特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当然,卡缪儿对罗丹也是内心充满敬仰。她毕竟是个刚刚上路,渴求导师指引的学雕塑的女生。所以《罗丹的情人》中关于爱情的起始并不出人意料。女学生爱上年长她二十几岁的导师,在哪个行业都不算是新鲜事。 听到父亲的问询,卡缪儿无言作答。父亲认为在她当上罗丹助手后,可以超越自我事业高峰。可是卡缪儿呢,用十几年的时光得到了爱情,却失去了自己。 所以,在看《罗丹的情人》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复杂。我知道,某种程度上,成就大师罗丹的,却以另一个人的毁灭为代价。那种偷偷摸摸永不见天日的关系,毁灭了这个叫卡缪儿的女人的一生。 很多人把这一切归结为罗丹对爱情的冷漠,以及罗丹对前任情妇在生活上的极度依恋。也许原因不止于此。人,尤其是艺术家的一生,真正被毁掉只能是自己。对于雕塑家卡缪儿而言,她的悲剧,在于慢慢失去她的主体性。 两个志趣相同的爱人之间的分离,更多的可能出于艺术理念的分离以及对待艺术作品及生活观念态度的不同。罗丹与卡缪儿的一次激烈争吵或可说明问题。
其实,从一开始,卡缪儿应该知道,她投入的就是一场要付出一生代价的残酷的爱情游戏。罗丹有他的长久的生活伴侣罗丝和儿子。但是她以为自己可以改变。长达十余年的爱恋,东躲西藏、或隐或现地受着被旁人察觉的威胁,她甚至从来没有在他身边过夜,这样的境遇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击垮她的不是罗丹的爱情,而是她对爱情的理解。 卡缪儿在滂沱大雨中的路边狂呼着罗丹的名字摔倒在地时,她的痛苦以一种声音的歇斯底里而不是她的雕塑表达,也喻示着她性格病变的开始。从极端热爱到极端仇视,卡缪儿,对罗丹的情感都以一种纯粹的方式宣泄。 渴求超越罗丹以期寻回那失去多年的自我,但却抵抗不了整个以罗丹为主的社会,更致命的是,十几年的爱情经验使她的内心极度惊恐,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力量的内心,打不赢别人,却毁灭了自己。她弟弟保罗为她举办的展览会上以异常的装束和言语出现时,当她那么渴望参加双年展时,企求外界给予她支持却不能从自我内心获得肯定时――作为艺术家的卡缪儿亦在慢慢走向崩溃 卡缪儿被禁锢在牢笼里的镜头给人印象深刻。我知道,无论是传记还是电影,《罗丹的情人》都是一个可供女性主义分析的极佳文本。卡缪儿的疯癲、痛苦、歇斯底里以至最后的失语,我们都可以(实际上也应该)理解为一个弱势女子对男权社会的激烈反抗。(而卡缪儿其后几十年的失语,与罗丹及其帮派的压制亦不无关系。) 最终的结果,是她被关进了疯人院,一关三十年。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卡缪儿被关进疯人院的那天,她无限热爱与憎恨的罗丹亦中风瘫痪。 在疯人院里,卡缪儿写信给她的兄弟,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春天的到来。――她患上了妄想症。三十年后她去世,除了留下一个墓碑之外,只留给了亲人无限悲凉。她的弟弟作家保罗在她的墓前说:“卡米尔,您献给我的珍贵礼物是什么呢﹖仅仅是我脚下这一块空空荡荡的地方﹖虚无一片虚无!” 因为疯癲的卡缪儿在一夜这间把自己所有的雕塑作品全部毁坏。所以,今世的我们重新认识她的时候,不能不借助罗丹的帮助。在罗丹的作品展中,有一间工作室是留给卡缪儿的,由此我们可以得见卡缪儿曾经的才华。卡缪儿,至死都与罗丹有关――罗丹的学生,罗丹的情人。 但是,她是有自己的名字的――Camille Claudel,她是个独立的雕塑家。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她生前极力想摆脱的“情人”的称号,会跟她到死后所有的年代――即便是到一百年后的今天。电影,以及传记的中文译本,都被取名为《罗丹的情人》。不藉罗丹的名义,人们就无法认识并发现她。
|
唯一的报信人 妹妹(七) 妹妹(六) 妹妹(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