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写给稻壳

I. 内心深处的月光--
       解读《时态的空白》    
  童年的一句玩笑和大学里老李自以为是的判断导致了主人公被荒
谬地指责定罪,“流氓”的称呼从天而降,使得他对自身的无辜产生
了深刻的怀疑。为了谋求和社会审判结果的协调,他不断反省追问自
己--是否我的每一行为后面最隐秘的动机和感觉里真有流氓的成分?
那么,谁看到的感到的判定的又是真实的呢?
  他的朋友所理解中的生活规则在他看来都是没有逻辑的谎言和欺
骗;而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在他朋友或者组织的眼中才
是混乱可笑的。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试图掩盖住这种内心的疑虑
和惶惑。虽然担心自己随时会被组织揭发出来示众,同时他却在以一
种无害的微笑的姿态努力向他朋友及她所代表的组织靠拢。然而和校
卫队一场以卵击石的打架使他意识到--他所敬畏的理想爱情自由,也
正是他所无能为力掩盖或者保护的。一颗敏感而仁慈的心,在粗劣的
世俗环境中不断地挣扎分裂,“我的世界陷入了悲观”。

  在《审判》里的K即将被强加给他的生活所卷走之前,他的目光
却偶然停留到“一个身穿紧身睡衣的少女站在那里,她水罐里的水满
了上来。”就在那么短的一瞬间,总是静默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种真实
一种渴望给了K意外之喜。文中的主人公也偶然寻到了生活给他的意
外之喜--“我的目光象一个采珠的少年,在象海浪一般汹涌而来的目
光之中,我扎下一个猛子,贪心地寻觅着她的每一份妩媚:我怕我不
能再这样看她。”爱情来的如此突然如此美妙又如此短暂,然而那一
丝闪烁的光亮还是让他感到了汹涌的期望。
  卡夫卡说:“在人的心灵里快乐与悲伤比邻而居,欢笑的声音不
要太响,否则会吵醒他沉睡的邻居。”主人公的欢乐和悲伤就这样被
他朋友吵醒了。那么,就请随着他一起静静地凝视这内心深处的欢乐
和悲伤吧,如同月光一般铺满了每个角落的欢乐和悲伤,在无边黑暗
之中轻轻摇曳的欢乐和悲伤。被拒绝的诗意,初恋的慌张,无以把握
的感觉,爱的试探和抵抗,都揉合在每一粒月光之中。它无所不在,
轻巧地占据了他的全部世界。然而在这个乏味而荒凉的制度下,美好
的事物又怎能够永远地存活下来呢?“我只能默默抵挡抵着挡内心深
处浪涌而来的慌张。”可以预见他终将为世俗所吞没,只能无奈地看
着爱人渐行渐远,自己也不得不远走他乡。

  卡夫卡又说,“每一个障碍都能克服我。”在我骑自行车去看老
李的路上,在我断续的回忆追述中,我看到了我所理解的世界如何一
点点地粉碎,我的梦想如何还来不及展开就是破灭。在世俗随心所欲
的推置之下,这样的结局不过是一场倒错的玩笑。


II. 看得见的城市--
      解读《流氓的歌舞》
  一个想象中的汴梁城在纸上舒展了起来--鳞次栉比的房屋,熙熙
攘攘的人群,游戏的规则,规则外的异想天开,和着无数蝼蚁般的生
死安灭,一点一滴就汇成了历史的洪流。在思圆行方的磨砺消耗下,
历史被改写,污点被抹掉,一座城市终于完美了起来。而这完美也像
汴梁的河水一样,从最初的清澈流动慢慢沉淀成了混浊的死寂。随着
异端们不得不逃出这座完美的城市,它就又回到了灰尘之下,任后人
臆测什么才是真实什么又是虚构。

  当林冲坐在漂满萤火虫和星光的梁山上的时候,他就在试图把握
这样一种流动的历史感,这样一种始终和他格格不入的“就象在无穷
阶上展开一个泰勒级数,他不知道哪里才是可以停留的终点”的历史
感。而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眼中,历史又是怎样的不可思议呢?
  当林冲拿着十二年前的皇帝手谕去抓鸡人高衙内的时候,他显然
没有料到这短短的十二年中一些历史已经从民众的记忆中被彻底清除
了,他的行为从众人眼中的英雄变成了疯子;而当林冲和林娘子和着
汴梁河水春花秋月之后感叹大丈夫戎马功名的时候,他更没料到他的
戎马功名在失去了战场失去了敌人之后,最终只落得了和跟孙二娘厮
混大玩SM以做爱模仿作战的游戏中去。而世俗,这个林冲终其一生想
要成就其中的世俗,从来没有理解过林冲的立场。林冲不停地思索不
停地求解,而他的逻辑和理想只是带来一次又一次的误解。误解而导
致反叛,反叛之后还是误解,循环下去直至林冲最终的失败,故事的
线索就这样隐然而出了。

  文中我的故事一直在以林冲的故事为参照--我所推崇的音乐和逻
辑在别人眼里都是天方夜谈类的笑话;我怀抱着一堆“不切实际”梦
想,最后却不得不以写网恋小说混日子;我一直努力以诚实不欺的态
度对待社会,不过社会却总觉得我在狡猾地玩弄花招。所以文终当我
横穿北京城的时候,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宿命--理想不得售,甚至爱
人也有唾离我的一刻。尽管爱人后来还是很温柔地打了电话,却也终
于挽不回我将碰壁失败的现实。可笑的是,我为林冲修筑了一坐汴梁
城,而我自己却惶惶然不知道未来会展开在哪里。此时,无论怎么走
已经不重要了,也许我该思索的是要不要遗忘抛弃一些东西然后重新
被世俗格式化向世俗回归的问题了。

III. 语言的逻辑--
     评稻壳的文字风格
  稻壳的写作方式非常奇特。除去文章构思的半年时间,《时态的
空白》和《流氓的歌舞》都是以大约万字/ 每天的速度完成的。问题
是他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留完善了这么丰厚的细节呢?
  语言的逻辑和内在的张力。
  逻辑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它是文章得以架构的最基本的元
素。遗憾的是,很多作家都是如此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想三级跳玩意识
玩先锋玩色情,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小说读起来象“散文”一般嗑嗑巴
巴让你如坠雾中的缘故。
  随便从稻壳的文章中拿出两段话来,
  “有思想的人还可以分成两类,思想的用途是理解,一类人的思
想是用来让别人理解的,还有一类人的思想专门用来理解别人......
这两类有思想的人缺一不可,否则前一类人孤独,后一类人无聊。有
思想的人的存在使这个世界变得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他们把我这样没
思想的晾到一边,变着法地相互理解,弄得我总是感到眼前的世界极
端离奇,只好看着他们傻乐。”《时态的空白》
  “但是有一次,扔下来的不是馒头,是衙门印发的普及交通规则
的传单,这些人因为饿得太急,看也没看抓起来就吃了下去,由于吃
得太多,后来拉出来的屎全都是一本一本的书,摞在一起有一人多高
,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文盲,这下也变成了"著作等身";”《流氓的
歌舞》
  故事的起伏跌荡人物的行走如风,不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而
是作家眼中的世界和世界背后的真相。这样的文字如同一张拉满的弓
,劲道绷在字里行间,自然流畅而不装腔作势,细致精巧却不失繁复
累赘,而肆意奔腾的智慧和幽默又随处可拾。大概这就是行云流水的
意思吧。也许《空白》的开端尚有些踉跄,到了《歌舞》已经有游刃
有余的感觉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种精致而认为不够直露,但
是我以为小说不需要直露,这种反复体会之后恍然一笑的精妙才是真
正好的小说所应该具有的。

  通常判断一篇小说坏比较容易,看个看头你就能知道他的作文水
平是否在你的阅读理解能力之下了;可是判断一篇文章好,好到什么
程度,端要看读者的水平了。稻壳的两篇小说,都有王小波的风味,
于是很多人以为这是一个明显的缺点。但是,我以为,风味是容易摹
仿的,风味其中的智慧底韵却是摹仿不来的。更何况,稻壳的师承更
远可以追溯到卡尔维诺和卡夫卡,说是摹仿,不如说人类的智慧底韵
是互相贯通的,有的人很快就能抓到本质,有的人却一辈子不得其门
而入罢了。稻壳的年纪尚轻,再过几年的砺炼,相信必会破茧而出,
找到自己的路子来。


IV. 似水流年--
    网上认识的稻壳
  和稻壳在网上结识从四通到泡网,加起来也有三年的时间了。从
认识稻壳起,一直坚持要稻壳叫我师姐。后来才跟稻壳解释其中奥妙
--等哪天你成了著名作家,一说我是你师姐,哈哈,这可是师门渊源
哪。
  后来和稻壳的聊天渐渐多了起来,从专业到小说从文字到生活,
我发现稻壳本质是个敏锐却有些柔弱的人,对世事有种了然的领悟却
又无法承受其轻;心底的痛化成了文字,有些豁达却又带着些悲凉。
当然人世的阅历会让他变得强壮起来,可是我又不希望这种强壮损害
他敏感而仁慈的心性。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他做的非常好。他对自己
有很高的期待,并且正在为之努力奋斗中。倒不用我吹牛说他谈吐珠
玉,只要能和这样的朋友分享成长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愉快的
事情了。
  回头再看稻壳在网上最早写的文字,真是有种晃若隔世的感觉。
我不得不惊叹稻壳的进步是神速的。《如此昌平园》里还有落花流水
的抒情,《纳雷斯丁》还透着秀才遇到兵的无奈,到了《时态的空白》
和《流氓的歌舞》感觉就豁然开朗起来了。最后的《肖飞门》是个有
趣的插曲,算是飞来神笔吧。因着它的讽喻现实和幽默,这篇文章在
海外留学生中流传的相当广。不少人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才意识到了稻
壳写小说的才华。

  木木在《相遇》里提到那个著名的问题“墙和墙相遇说什么?”
答案是--墙角。在那篇文章里塞林格借一个小女孩的笔对这位二战后
疲惫而绝望的军士说,“你要好好保留住你的才华。”无论命运将你
引领向何方,稻壳,你也要好好保留住你的才华。

小容
2001/11/14


想象世界中的沙子
美丽人生--心乱的《绝色》
后记--波士顿风尘三侠
在美国之八.幸福生活
在美国之七.选择
在美国之六.阳关三叠
在美国之五.长相思
Previous PageNext Page


看留言 | 写留言 | 忘忧歌 | 大门口 | 泡网俱乐部




Copyright © 1998-2024 Pao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