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舍鱼而取熊掌也". 那时候我非常不理解这一句的逻辑,不知 道古人为何想要鱼和熊掌,更不明白为什么还能得到要取熊掌的 结论来. 现在想来,这么简单的道理,真是浅到了显而易见的地 步了.古人说话一点也不高深, 鱼和熊掌都是高档商品,尤其是 熊掌,所以你要问他如果白给你你要那个的话,那时候的"哲人" 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当然要熊掌了. 我年少的时候,在乡下生活, 不知道鱼很好吃,以为除了带肥膘猪肉是最贵最好吃的之外,其 他的食物都是填肚子用的呢. 更不知道熊掌是中华料理中的极 品. 总之原因是在于那时候我的价值观还没有跟大人接轨吧. 现在有个25岁的朋友在困惑. 我是在公司发展事业好,还是去 名门学府深造好. 于是许多的朋友说是该上学,学问是自己的, 公司是别人的. 也有几位社会派主张在公司,大多数公司的老 板就没有很长时间的学历,但他们的手下,却不乏硕士博士的职 员. 现在两派的人数大致势均力敌,那位朋友大概依然还在困 惑. 本来我不想给别人的人生,画上点我的颜色的,那是政治家 们的爱好,但想到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一两个人问题,也许就是 许多在路上的青年们都抱着的一个大问号,就多事些多敲几句 自己的看法吧. 如果是10年前,也许"上学还是上班"这个人生的大问题是个很 好回答的小问题.那时候下海成风,不管是上学还是上班的人, 大多会说"能挣到钱为什么不去挣钱","大学生都分配不出去, 别说研究生了". 大家的回答大概会朝着"在公司继续事业"的方 向收束. 因为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但是走过20世纪, 知识大爆炸, 科学技术眼见得又变成摇钱树 了,这"上学",尤其到有质量保证的名门学府上学,似乎又变得比 在工商界打拼更有价值起来. 这时候大家的回答就开始分化, 而且主张上学的人甚至稍微多些. 在我看来,答案的不一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中国上下五千年里,做人处世的主流,可以说一直是审时度势,趋 利若鹜,为出人头地忍辱呀负重,拚搏呀效忠. 这些正统思想,在 鲁迅先生看来,还真就是"吃人". 吃掉了本来多种多样的人性, 换个现代的词儿说就是"洗脑". 世俗,把一个单纯的自然人,一 步步改装成了带了一堆职业头衔的社会人. 我在日本的一所大学里读书的时候,一个40多岁的副教授,在他 提升教授以后,忽然宣布说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达到,接下去回 家种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去了. 当时我对他非常钦佩,觉得 很有中国古时陶渊明等高人的风格.可后来和几个大学生谈论到 他们的前途和抱负的时候,忽然发现我对教授的钦佩有些早了. 那些日本青年说,"我的理想是当个公务员","我毕业了回去给父 亲拉网,当个渔民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还有想周游世界的,说 要一路打工挣钱就成. 前些年看到日本一家大报发表的对全国儿童的"梦调查",就是问 孩子们将来最想做什么. 结果最受欢迎的职业不是"总统",不是"科学家",不是"教授医 生",...男孩是"公司职员,女孩是"保姆". 听跟我学习中文的几位老人说,40年前的他们,人人的梦想大都 是拿诺贝尔奖金,或做公司老板. 江湖上抹过的一刀,我困惑的朋友,现在你知道我想对你说什么 了吧. 做你小时候最想做的事,或者做能够接近你小时候梦想的选择. 人各有志,不必审时度势. 那样你会一生快乐.
|
我回北京的感想*7 我回北京的感想*6 我回北京的感想(1-5) -2001.5.20. 我回北京的感想(1-5) -2001.5.20. 俺的留学生活*7 ---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