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和角粽香 南方都市报 2003-06-04 09:51:15
□ 端午·人文
悠晴(青岛)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对于现代人,传统节日与其说是欢度,不如说是纪念、缅怀。也许,到了节日的时候,大家才有心思坐下来,回想流逝的时光,追忆童年少年的人生片断。如今的端午节,很少还会有人包粽子,喝雄黄酒,更是没有机会去采摘艾蒿、菖蒲、夏枯草。过端午节,已经从物质的形式摆渡到了精神层面。当然,如果你靠海或者靠湖,你或许还有机会领略一番激情澎湃的龙舟赛。 到了端午,家家包粽子蒸粽子,沁人肺脾的清香飘散在空气中,充满了节日气氛,一个个棱角分明、美味可口的粽子给人带来一份喜悦,可是端午节最初起源却是带有无限哀思情怀的。
端午节又名端五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沐兰节、地腊节、诗人节、龙船节、解粽节、粽包节……名字中也可以窥见几分端午节的起源和特色,比如历法节气说、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当然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当年屈原投江自尽以后,百姓们拿来了粽子、鸡蛋、雄黄酒投入江中,以保护屈原尸体免遭鱼虾之类水族伤害。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人们最早是用竹筒贮米投水来祭祀屈原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用艾叶或苇叶包粽子,捆以五色线———是用来防蛟龙争食,可见端午节的许多细节都是颇有讲头的。
陆游的“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描述的就是典型的端午节日活动。在《风俗通》和《荆楚岁时记》上所考证古代的端午习俗也跟如今端午节时大致相同————女子、儿童在手上缠五彩丝,制作香包、香囊挂在身上,家家户户门前插有艾草、菖蒲、榕枝等植物,喝雄黄酒,这一切都是为了驱邪避瘟。
渲染浓厚的中国传统节日气氛,莫过于那些节日中的特色食品,粽子之与端午节,就像饺子之于春节、月饼之于中秋节,虽然现在许多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已经淡了许多,但是过端午节粽子可不能不吃。
几乎端午节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粽子的外形颇有特色,唐代元稹作诗云:“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般是用苇叶竹叶之类多片叠在一起用彩线包扎,包出来的形状也是多样,常见的有三角粽、枕头粽、菱形粽。碧绿的苇叶,雪白的糯米,晶莹透明,蒸熟后的糯米吸收了叶子的香气,清香四溢,让人回味悠长。
古代端午节的活动有许多现实意义,农历五月是潮湿闷热、蚁蝇滋生、百虫出动的时节,忙于耕种的人们在端午时的防范措施就很有必要,人们用艾枝、菖蒲等植物的气味驱虫,并进行沐浴、熏香等卫生保健活动,防止身体健康遭到病毒侵害。百毒到了端午时到达肆虐最高峰,然后进入盛夏销声匿迹,也可见过了端午,渐渐地一些流行性疾病就会减少了。
当年人们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而在江里奋力划船,如今却成就了一项龙舟运动。不过赛龙舟在北方民间现在是很难见到的了。
时代在进步,习俗也是会演变的,就像粽子变得越来越花哨、品种繁多、更加美味,端午节的另一些习俗也渐渐地消失,比如雄黄酒成分含砷,有害健康,现在也就没什么人喝了。
科技发展到现在,驱邪避毒已经不需要一些古老手段来施行了;不过过节更多是图个心情,正如手腕上系五彩线,虽然比不上现代精致的手链好看,可是正因为有了节日的气氛,就已经足够了。
端午节是个很有生活气息的节日,有亲情有人情。在这样古老的传统节日里,怀古怀旧,整理心情,日子在棕子飘香中变得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