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个男子,有些阅尽千帆的沧桑,有些良知未泯的纯粹;带一
点繁华,带一点厌倦,偶尔眼神里还会流露出一点调皮;年少时对女孩的
好奇对爱人的仰慕,无穷的欲念和期待,爱的美梦,吸引着也折磨着他的
成长;而长大成人后,生存的污浊,堕落的天真,消解的苦难,还有失掉
的尊严,让他懂得了用金钱美色去权衡利弊,用冷漠虚伪来掩饰内心的燥
动不安;身旁的女子倏忽来去,她们的身上却还折射着他未尽的惆怅和忧
伤。而人世茫茫,有太多留不住的美丽还有太多来不及分辨的爱恋都在滚
滚风尘中逐渐淡漠,谁又会留意这破碎的生活中存积下来的一个又一个的
片断或者感动呢?在《绝色》的娓娓叙说中,在心乱设置的滤光镜下,一
个男子的一生于是定格成了这样一个苍凉的姿势,不经意间便刻进了我们
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原来这些片断竟也连成这样的美丽人生。
我一直在想,如果能和心乱对面聊天一定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
装了一肚皮的掌故,好像一个音乐盒子做的迷宫,随便你敲开哪一扇门,
都会自动弹奏出不同颜色的曲调来。写出一个两个这样的片断不难--当代
都市里讨生活的人谁没有点人世历练沧桑呢。难的是他写了这十多篇后不
仅没有露出颓势,反而一篇比一篇立意新颖结构精当收放自如,倒是越来
越精彩纷呈了。和真实的生活劈面相逢,却又没有被世俗的琐碎庸俗所压
倒,大约这就是厚积薄发的意思吧。
在写作的这群人中,心乱本身的经历也是传奇。然而心乱并没有止于
对往事的回忆和自恋。在叙事上心乱始终和文中“我”的故事保持了一段
距离--一段能够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的距离。这种疏离使得读者能够透射故
事本身而看到故事背后的人性,和其中蕴藏的善良与邪恶光明与哀伤。
童年叙事的两个片断《棕色》《金色》,少年人所不理解的情欲以最
直接最原始的形式冲击到眼前,那看着就头晕的向日葵和蓖麻地,那个从
“黄毛丫头艰难长成比较立体的女孩,又膨胀成发面一样的少妇”的郑灵
,看似平淡的叙述下面却隐藏了最激烈的情绪,“一半是新鲜的遗憾,一
半是枯萎的必然;一半是我将要面对的风尘,一半是她将要遇到的邪恶”
--男孩的心思竟也有不输于女孩的千回百转,想做又无从做起的犹豫,每
个眼神每个动作中都在夭折着的欲望,“很多事情就不容易展开,总是在
夭折,设着套,等待我们难以忘怀”《白色片断》。这让人难以忘怀的不
正是每个人心底深处那无可奈何的青春之叹吗。
成长的过程被《蓝色片断》轻巧而暧昧地带过。险恶的生活就扑面而
来。落魄的少年乐终于明白他不是郝蓝的对手,正如他也不是现在所处的
这个社会的对手《绿色片断》;茫然无助的叶千不敢也没有弄明白如何面
对姚小竹就逃出了十年前那个陌生的宜宾《粉色片断》;然后色彩忽然间
就鲜亮了起来,《碧色》《银色》中游走的功成名就却也挡不住他苍凉的
倦意,高潮就在曲终人散之际嘎然止笔,让人回味无穷;《紫色》《暖色》
《橙色》《黑色》这几个更象技巧练习的小品,镜头从内心的波动摇晃到
散乱污浊的环境,从女孩手中飞镖到死掉的研究生口袋里的一截口红,文
字干净利落却又意味深长,线索伏笔繁多却能从容不迫。文中男主人公的
世界逐渐演变成背景,而他眼中一个又一个女子的形象却鲜活了出来。辗
转在风尘之中,他无力救赎的女子,甚至不能给予希望的女子,她们最终
又会流落何方呢?就象傅家庄海滩上留下的纤丽身影,或者如《绝色》中
灯火苍茫下那眼波流转的回眸一笑,再多的风浪卷袭,恐怕也磨灭不掉她
们在你我心中的痕迹了。 会讲故事是需要天赋的。然而仅有天赋的灵感也是不够的。从触网开
始写作,这两年的时间里,心乱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从最早一篇《白色
片断》到他最近的《黄色片断》,不难看出心乱对文字的控制越来越圆润
自如了。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黄色片断》。文中他以冷静的锋利剖开了
光鲜生活下病态的灵魂,故事简单结构精巧,心乱始终在牢牢控制着行文
的转折跳跃,就象一曲优美的三重奏,自然流畅地呈现于你的面前,而技
巧却掩藏在每一个音符下面不露声色。稻壳在给《秋风十二夜》作评时说
:“心乱已经不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小说家了。”。其实《黄色》也是
心乱作为一个小说家成长起来的一个例证吧。
心乱的文字风格很有特点,他能够非常敏锐地切进荒谬而黑暗的生活
侧面,甚至让你无法承受又染着腥色的现实被他一刀一刀剖开不动声色地
摆在你面前,可同时他又能很温柔地为之抹上一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多情
,让你欲叹不成欲罢不能;心乱眼中的女子也很有特点,那些灯红酒绿里
的心不在焉,那些爱到极至的绝望,和着繁华落尽无所归去的寂寞之痛,
又让人浅吟低唱徘徊不已。《绝色》就是这样的一个集子,也许,它能够
给你在这荒凉暗淡的世界里带来一丝安慰一丝希望? 2001/10/31
小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