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Jediknight
"我想在这坛子主要是玩照相,如果能用照片说话最好。"
创可贴jediknight2010-12-24 11:28:53
说得好(但有时还是需要用文字必要的表述,多用于类似纪实报道)! 说得好,大家最好只谈“照相”儿不要说“摄影”:))) 问好!
互通有无,很愉悦的事:)!
创可贴jediknight2010-12-24 11:22:27
不是“掺乎”,是沟通
创可贴jediknight2010-12-24 11:19:27
谢哥哥交流,这些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 这个第2张,当时的观察和动机是: 1.片子的主体应该还会在左边的人身上,虽然10mm段会有视觉变形,但观察后发现,这样的变形自己可以接受,且因为有了变形,他的身板可能反而会感觉更有活力; 2.一开始自己便希望把他安放在左边,这样为线条腾出地方; 3.片子的布置决定用这种类似“X”型的分割(天空/山/近处的边坡),表现一种结构(工业构造,潜意思); 4.用手里握的安全绳、脚边的钢筋、延伸出去的竹踏板来“编造”和连接他与第二个人的某种关系;第二人手里的绳子又框住了...
有道理,一句话:
创可贴jediknight2010-12-24 10:52:02
是片子都可以贴上来,某些片子侧重给别人看,某些片子侧重给自己看;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情绪宣泄,而认可与否只是副产品:) 握手致意!
欢迎参与,尤其在冬季啊,嘿:)
创可贴jediknight2010-12-24 10:48:54
与哥哥汇报:
创可贴jediknight2010-12-22 01:28:45
现在觉得,与被拍者之间的距离实际不是个恒久问题,一般三种情况:1.看到了但没有意识,错过;2.直觉上想拍但知道拍不了;3.想拍也可以做到,且会有充裕的距离选择。三者关键不在机器,在于“沟通”或“心理清障能力”,这个个人有别,但对于能拍到的,通过练习、考虑、总结和经验借鉴可以一步一步做的更好。 真正要命的是:视觉倾向上差异,即对某种程度上物理成像变形的在于程度,感知或接受度的不同...这一方面牵涉器材使用,但要命的是怕涉及“潜意识”......可能有一个大众标准,但不会有个人标准,只...
欢迎新同学!
创可贴jediknight2010-12-21 16:10:28
非常鲜亮,虽然是在影室里,哥哥自己拍的?这道具很好笑,活泼可爱,哈哈,第一张拍的时间是否要早些?后面的也好看,但慢慢在形成自己可控的表情了;整个年历挂起来会很有趣:) 最后两张重复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