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diwa

共 3696 条结果,以下是第 2131-2140 条。(用时 358 毫秒)

有点问题

江湖色diwa2000-12-30 18:23:43

我觉得图中横轴标dynamic range的部分应该标latitude,纵轴Dmax-Dmin这段倒是应该标dynamic range. 也就是说这种底片经这种冲洗后,以密度差1.8-0.3=1.5的密度范围来记录光强跨度约6-7档(我觉得图中线性段只有不到7档),这个线性段的横纵就是latitude,单位是档。关于这点,等你讲宽容度的时候再说吧。 the Negative的第六章分区曝光法里讲物体反差的时候专门讲了几句,我觉得翻成宽容度很容易乱。...

补充几点,顺答波波

江湖色diwa2000-12-30 17:43:11

1、为什么取以10为底的对数 并不是不能取其它数,比如取7也可以,则对数为2时对应的是49,对数3时对应的是7X7X7=343。 之所以取以10为底只是因为我们采用10进制,对数2时对应100,对数3时对应1000,为方便计量所以取10为底。 2、这是什么胶片?为什么起点在0.3? 图中所示曲线是伊尔福F全色片用HC-110显影的特性曲线。 从密度0.3起可能跟冲洗有关,这种胶片正常显影的曲线可以找到密度0.1的起点。 3、The Negative 亚当斯晚年重编了一套《A 亚当斯摄影新丛书》,第一部名为The Camera,第二部即这本The Negative。 国内那本《A ...

慢工出细活啊

江湖色diwa2000-12-30 15:26:21

又让马儿跑,又不让吃草,这不是资本家常干的事吗?:-) 我听说专业人员经常拿中灰滤镜挡住扫描仪的镜头来测动态范围能潜到多深。 要说慢,滚筒还不把你急死。 所以我对你发现的那个新大陆PolaroidSpringScan120很是怀疑,干活那么快,肯定牺牲了别的东西,当心呀:-)

我觉得动态范围就是衡量CCD的重要标准之一

江湖色diwa2000-12-30 13:09:27

只是不统一,很多厂家乱标,也就失去它的本来意义了。 动态范围也就是测量CCD能潜到多深的暗部。 关于4倍采样以增加2个比特,理论上没错,但还是要结合实际,这个实际就是CCD的水平。 多次扫描就象毫米刻度尺无论量多少次,它所能减小的误差和所能达到的精度也比不上千分尺。所以高比特是建立在硬件基础上的,对一个低水平的CCD,做到10比特正好够用,做到16比特就是瞎耽误功夫,除了读出更多噪音外没有任何价值。 软件的作用很有限,VueScan问题不少,所以不断升级,我的VueScan的文章还要拖几天,如果只是使用说明意思就不大了,顶...

看了,我可能还是去吉林看雾松

江湖色diwa2000-12-29 22:21:07

Kodak主页里对底片密度测量的说明

江湖色diwa2000-12-29 17:30:10

简单说,密度分底片用的透射密度和相纸用的反射密度两种,在测量底片透射密度时有两种方法:diffuse density和Specular density。前者是把密度计扣在底片上测量,后者是离开底片一段距离测量。染料型底片用两种方法都行,银盐底片用前者,因为有发散效应。

这是怎么回事?

江湖色diwa2000-12-29 17:22:04

A miniature portion of the total image is contained in each pixel element, which consists of four photodiodes masked with red, green, and blue colored filters. 这是尼康公司主页上讲Full-Frame CCD Operation的一段话。 可见RGB组成一个像素时并不是等量的,而是绿色多一些。 不管怎么说,平铺开的几个CCD组成一个像素是无疑的,而胶片是重叠的,成像的最小单位数码还是比不过胶片。

这CCD也不知道有没有质量标准

江湖色diwa2000-12-29 15:40:16

我看还就是CCD元件的质量在捣乱。 另外,富士的super CCD我简单看了看,感绿CCD比红蓝多。

4次还少?

江湖色diwa2000-12-29 15:15:27

VueScan最多能设到256次,但作者说高于16次是没有意义的。 也就是说我的美能达还不错,随机噪音不大,都是固定的?:-)

泥的质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江湖色diwa2000-12-29 14:38:53

这是练测光呀还是练扫描呀? 还是故事刚开场啊?

京ICP备14028770号-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