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谈
影评:《三峡好人》与《一只花奶牛》
江湖谈琴前天下雪2007-01-06 00:28:50
关于《三峡好人》 我买了一个《三峡好人》和《东》两张碟放在一起的收藏版套装。是在家门口的正版音像店买的,30块钱。中午买的,下午就带到班上去给学生看,我坐在后排,看到那个建筑物象火箭一样腾空而起的镜头时,学生回头震惊地跟我说:“老师,科幻片啊?!”:) 这个片子让我想起余华的《兄弟》,在《兄弟》下部出版之后,余华在各个杂志上有无数访谈,但有一个观点是核心的——“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现实是超现实”。《三峡好人》与《兄弟》都是直接描述当代现实的作品,在一点上,倒是殊途同归。超现实主义中时空的错乱...
读书是为了探寻未知
江湖谈琴毛茸茸2007-01-05 23:45:40
探寻未知世界是很快乐的事情。 因此读书是很快乐的。 有些书的用处是看得见的,比如技术性书籍,但是大部分的书起作用象一日三餐一样,潜移默化,吃18年饭一个人长得一幅伟岸躯体,看几年书一个人长得一幅健康或者变态的思想。 长身体和长思想都急不来的。 为了炫耀的人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 不过钱钟书写《围城》也有一点点炫耀的心吧。
文学艺术的作用就是共鸣和抚摸
江湖谈琴毛茸茸2007-01-05 23:37:20
可以说蹂躏可以说抚摸。 艺术的之与人的作用就是如此。 需要文学、艺术的时候未必是有闲有钱时,比如坐牢时,独自被困住时,识字的人比不识字的人有更多的选择。 在监狱无论是看《家庭用电手册》还是《北岛诗选》作用相差无几,但是,看上10年后《家庭用电手册》就没意思了,北岛诗歌却可以一直看下去。 这是因为 诗歌和小说不同的地方在于和读者的互动多些。 需要想像力,一个人的想像力不会枯竭,但是会被读的内容限制住,读诗歌时受的限制少些。 比如,里尔克 的《秋日》 谁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现在孤独就永远孤独 ...